這也許是農村最重要的禮儀!河南鄉村喪葬文化民俗之二

也耕也讀也采薇

2018-07-0623:24

在河南中南部農村,福壽兼備的老人去世謂之喜喪。喜喪要件有三,一是家族後輩人丁興旺,二是高壽而終至少古稀,三是自然死亡非大病而去。這與《清稗類鈔》中“喜喪”的“全福全壽全終”描述基本相符。 以我的觀察,近年老家喜喪的操辦可粗略分為如下階段:嚥氣之前的準備、嚥氣之後火化之前的準備、守靈和火化、喪宴和響器表演、出殯和入土、葬後事務處理。

這也許是農村最重要的禮儀!河南鄉村喪葬文化民俗之二

這也許是農村最重要的禮儀!河南鄉村喪葬文化民俗之二

一、嚥氣之前的準備

自然而去的老人嚥氣之前有比較明顯的特徵,進食日漸稀少、呼吸困難,有經驗的鄉親和醫生看到這些苗頭就會善意提醒主家晚輩準備料理後事。這時候,主家長子一般就會召集在家的家族後輩開個小會,商量一下,一是叫人:各家把各家在外工作或打工的孩子叫回來爭取再見老人一面,二是備東西,購買鞭炮、送老衣、黃紙、毛筆、墨水等。

二、嚥氣之後的準備

老人一旦嚥氣要迅速為其淨身並穿上壽衣,有的說法是要趁老人未完全嚥氣前就要換上壽衣,這樣老人和子孫會更有福。但何時穿壽衣等所有重要的決定都要徵求老人孃家人的意見,以孃家人的意見為準。 嚥氣的同時主家要迅速燃放鞭炮,村裡鄉親聽到鞭炮聲就知道那誰家的哪個老人“老了”。主家迅速把大門及各房門春節貼的春聯扯去,換上黃紙對聯。長子隨即著孝帶去村裡挨家挨戶磕頭,進院裡對著該家祖上牌位瞌頭,若天早沒開門的話就在該家大門外瞌,此大致為“我家老人去世了,操辦喪事需仰仗鄉鄰鄉親幫忙”。再去幾里或十幾裡外的“孃家人”家裡,把他們請過來,大致商量下如何操辦後事,而後通知所有有親戚老人“老了”的訊息。

三、守靈和火化

這也許是農村最重要的禮儀!河南鄉村喪葬文化民俗之二

為老人穿上壽衣後就將其從床上移到堂屋,席前設靈桌靈位,靈桌上擺放刀頭、全雞和果盤,靈位前左右分置白色蠟燭,即為長明燈。靈桌前放“老盆”,並放錐子或剪刀,每個晚輩在老盆底部鑽一個眼,鑽的眼越多越好,證明老人家晚輩人丁興旺、功德圓滿。牌位正前方設香爐,立三柱香,香菸嫋嫋而去飄向天堂,香未滅時要及時蓄香,晚輩還要隔段時間燒些紙錢,不論時間多晚,靈位前必須有晚輩通宵守候,此即為守靈。在外工作的晚輩多能在老人未火化前趕到,一進院就會眼帶淚光,進而赴到老人靈前哭泣,守靈的親人會陪哭並及時遞上紙錢,為老人燒些紙,對過於悲痛者進行攙扶勸阻,如“這是喜喪,不宜過度哭泣”、“還有很多事要辦,身體為要”等等。 火化之前要備齊手續,先去當地鄉鎮民政部門開具“死亡證明”,持“死亡證明”和戶口簿或身份證辦理火化。最近幾年隨著火化的普及老家衍生出了新的職業-喪葬經紀人,這類人靠著靈活的頭腦和老家老百姓不願多和有關部門打交道的心理開展工作,左右逢源。比如傳說中一個叫“中華”的經紀人,十里八村誰家“老人”了他第一個捕捉到信息,只待主家一個電話邀請,他便開著麵包車飛速趕到,“你看想花多少錢?要簡單的火化還是貴點的?”,拿出筆列出長長的單子,與主家溝通你這辦了沒有那買了沒有,總之一條龍服務,只要你將戶口簿交給他並講好價位,他就協助你順利地完成火化乃至整個喪葬。火化需要跟縣殯儀館預約時間,殯儀館用中巴車接送。運送、化妝、告別儀式、鮮花等費用加起來1500到2500元,但能開具發票的只有約1200元。

這也許是農村最重要的禮儀!河南鄉村喪葬文化民俗之二

四、喪宴及響器表演

喪宴主要是出殯的當天操辦,但前一兩天都在為喪宴做準備。前些年,挨家挨戶借桌椅板凳、饃筐、蒸籠,上街趕集買回大包小包的菜和雞鴨魚肉。現在不一樣了,桌椅板凳盤子碗包括菜都由廚子老司兒一股腦自帶拉來,主家只需事前跟廚師溝通好操辦的檔次和桌數,事後逐項算賬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