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前輩功法摘要

王鴻先生技擊拳法摘要

起手鷹捉要身平,雞腿撐體動作靈。熊膀挑擔肋骨舉,身體中正神貫頂。尾閭穩勁固重心,老虎坐窩藏洞中。未曾開拳頭早抱,車輪旋轉一氣行。《也可:未曾開拳先打顧,閉住五行往裡攻,武藝相戰雲遮月,閉住五行永無兇》。兩手兩扇門,全憑腿打人,三口並一口,打人如同走。手有出入,氣隨呼吸,出入呼吸,中道不離。提踩隨氣之呼吸,來去任氣之自然。手護外五官,肘護內五臟,五行本是五道關,無人把守自遮攔。手摩外五行,肘摩內五行,摩經摩脛意氣響連聲。兩肘不離肋,兩手不離心,由心而起,由口而落,口是洞口,丹田是虎窩,出洞入洞緊隨身。出手為鷹,回手為熊,熊出洞虎離穴,捧撐掇碟。起是去,落是打,起落如水之翻浪,起落都打。顧打不分,渾元一體。擰裹鑽翻,擋搓鉤阻,先顧後打,起側落墜。擰絲勁曲中求直,圈中圈柔中生剛。身如弩弓手似葉箭,卸勁開弓出手放箭。穹腰束胯,氣沉丹田。沉肩不如松肩,夾肘不如裹肘,松肩裹肘是顧法,沉肩墜肘是打法。動用分力,靜用合力,動之則分,靜之則合。松如繩之系,悍如冰之清。手打、足打、肘打併膝打。腹打去意要沾陰,臀尾打人不見形。上法必須先上身,手足齊到才為真。三口並一口,捨身於懷。拳在懷中變,步在後足蹬,切記捨己要從人。力出於根,氣出于丹,意出於心。起伏轉折,勢正招圓。內五臟動,外五拳隨,起落進退,心身統一,勁整形齊,球體打人。體用兼備,智勇並重。眼明、手奸、腿快、心靈,眼意、心意、手足意,三意要相連,勝敵純自然。拳譜雲:“意拳始由岳飛傳,智仁兼勇內中含,學者識得真妙訣,所向無敵純自然。

形意拳前輩功法摘要

=======================================================================

武承烈先生摘要

束小柔巧,簡捷利快,陰陽相合,動靜互易。

束小柔巧是每一動作必須全身束而為一,縮小目標,以柔制剛,以巧破拙,乃為合適。拳譜雲:“束身而起,藏身而落”即是此意也。

簡捷利快不論個人練習,或對敵應用,必須手足簡捷,不走彎路,中道出入,顧打利快,速度迅急,不拖泥帶水,不遲慢緩滯,方得真傳。拳譜雲:“起如箭,落如風,追風趕月不放鬆,打倒還先慢”即此意也。

陰陽相合陰陽相合乃能得中和之道。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極生陽,陽極生陰。陰陽無過而不及,必須陰陽相合,斯道得矣。

動靜互易在拳術中特別重要。當動則動,不當動則靜。動靜互易,不可分離.

=======================================================================

楊永蔚先生摘要

規格,應用,懂勁,入道。

規格:規格者,入門一定之規也。不明此,即理論亦空談耳。故外體之動作,要合乎意拳之規格。如尾閭中正,臀部下穩,圓襠固胯,提胸下腰,按肩練步,提肛挺頸,手不離心,肘不離肋等,必須一一做到。古人云“大匠不能棄規矩”,即是此意。

應用如果基本上合乎規格,則要懂得應用,方能知每一動作之目的。應用的好壞,還的看規格的嚴否以斷定,規格嚴者,容易成功。不規格則易敗。所以應用全看規格。拳譜雲:“三回九轉是一勢”,就是離不開基本的規格架勢。

懂勁意拳是內功拳之一種,其氣沉丹田,著意蓄髮內勁,不論橫,豎、斜、纏、松、悍、合、堅等勁,均得成為周身一體之整勁,富有彈力之抖絕打擊,對方即會騰空跌出,達到學以致用之目的。否則,徒具優美之姿勢和理解應用之方法,但敵人不為所動,而失去藝術的價值,這就是不懂勁之緣故。

入道就是入了武道,與靜坐之道殊途同歸。此不僅要鍛鍊身體和重視呼吸,入道更須鼻吸丹呼,丹吸鼻呼,達於入道境地。拳譜雲:“拳即是道”。

楊永蔚先生對心意拳之精闢見解,言簡而意深。規格、應用、懂勁、入道只此八字,如同心意拳五拳和十二形拳只十七個基本動作。手法雖多,其得力總在專而精,手法愈簡單,愈切實有用,意拳就是形式簡單,體用精練的拳術。而楊先生的八個字乃是正確掌握心意拳的精闢概括。

規格、誚用、懂勁、入道八個字的又一含義。

規格規以至圓,格以至方,沒有規格不成方圓。練心意拳必須按拳譜規格鍛鍊,這就是如今心意拳形成五花八門,乃不按規格,自出心才,另立門戶所造成的。不但不符合生理衛生而且有礙身體健康。

形意拳前輩功法摘要

應用精通的目的全在於應用。我們所練拳術不能健身禦侮,豈不是白白浪費時間。

懂勁懂勁同規格、應用密切相關。形於外者為著,蘊於內者為勁。外勢愈演,內勁愈出。勁之妙訣,圓與順而矣。勁之應用,惟在著熟,著之當否,悉關姿勢。

入道:就是入吾門之道。意拳有意拳本門之妙訣,理法。只要練功得法武術就達上乘。理達則法舉,法舉則源充,源充則流沛。於理法中求神化之境。分而言之則萬法,合而言之,則仍歸一氣。即拳以論勢,勢以言氣。

心意拳是形式簡單的拳種,然“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要想練好心意拳,必須按照心意拳的規格下一番苦功夫。不受一番冰霜凍,哪得梅花放清香 ?

====================================================================

陳際德先生摘要

穩定重心,協調力均,先顧後打,先縮後伸,先摧後絕。

一、穩定重心是意拳重要之事,也是用拳之良好基礎。如蓋房必先打好根基。否則重心不穩固,不惟出手無根,打彼無力,而且不待人打,先自身歪斜,稍推即倒為人所制。蓋欲穩定重心,必須先求身體的中正,不偏不倚,並要用好尾閭穩勁,合於老虎坐窩之勢,方可達到目的。

二、協調力均與穩定重心有密切之關係,只有身體上下,左右,前後各部之力平均,軀幹方能中正,重心才能穩定。初學意拳的人,取勝心切,動作前傾後仰,左歪右斜,反使敵人有機可乘,自導失著。故必須注意周身上下,用力平均協調一致,成為整體之勁。此不僅立於穩定不敗之地,而且也能合乎生理衛生之道,且姿勢優美。

三、先顧後打拳法之中先顧後打與兵法中之後發制人是同一道理。在顧中則能卸彼之力乘虛而入,而且可借敵無力之手,制服他敗。但是初學之人,往往只顧打人,反而暴露自己之缺點和弱點,被人所敗。當然只顧不打,不合拳法。必須顧打不分,方盡運用之妙。拳譜雲:“先打顧法渾身是法”。

四、先縮後伸原是自然現象,無有縮,即無有伸。故縮力愈大,伸力也愈大。前臂用力縮回,後臂受到反射力量,自然伸出有力,形成通臂之力,若只顧前出之手臂往前伸探,不顧往後之手臂縮回,攻擊力小,難免授手於彼。必須形成不斷之連環運動,方使敵無機可乘。

五、先摧後絕打人必須用三節相摧之勁與腰腹之力,先摧而後抖,形成富有彈力之抖勁,打出方能奏效。如果只摧不抖,體外無力,四梢不絕,恐敵不易打出。若只抖絕不摧,易犯空虛飄浮之病,形不成合勁,打不中固定目標。即打中也是無力。故日常練習時,要著意先摧後抖絕之勁。

如果真喜歡武術的話,建議大家站樁,練練樁功。這是現在很多人都驗證過的,比較認可的較好的健身、上功方法。用無極樁修正身法,混元樁進行換勁,然後三體式或者太極拳套路練勁,經過進一步練勁用勁,效果非常顯著。

想想中國傳統武術,文化內涵豐富,博大精深。這種現代很多人難以理解的深邃,被膚淺的認為落後!由中醫及武術,我心痛哉!很多習武的人,對傳統武術莫名愛好,但卻缺少明師指引,難以客觀正確的認識武術,即便是自己修煉,由於中國傳統武術自帶文化屬性,很多地方很多竅要,非指點無法突破。正因為傳武的誤解氾濫,急需撥亂反正,我師兄應眾人邀請,提筆著書,成《傳統武術答疑解惑錄》一書,廣傳武術思想,點破修煉竅要,為廣大愛好者答疑解惑,幫助廣大愛好者瞭解武術,練習武術,其拳拳之心實為我等欽佩!師兄常說,雖水平有限,但也願做法佈施,以弘武道。知我者為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有緣得見者,望惜緣!

形意拳前輩功法摘要

形意拳前輩功法摘要

形意拳前輩功法摘要

形意拳前輩功法摘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