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國產航母隱身艦載機競標,沈飛經驗充足能否輕易擊敗成飛?

中國需不需要隱身艦載機?這個問題好像很弱智,但是如果問題變成:現在中國的殲15還有沒有戰鬥力?這個問題或許比較容易回答了。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可以肯定的說沒有了,因為周邊鄰國都開始裝備F35隱身戰鬥機了,而且不止空軍型F35A,海軍陸戰隊垂直降落型號F35B也準備很快落戶了。

假如國產航母隱身艦載機競標,沈飛經驗充足能否輕易擊敗成飛?

F35B垂直降落隱身機的快速擴散,使得全世界加快了淘汰非隱身機步伐。那麼問題就來了,中國要搞隱身艦載機,究竟花落誰家,是沈飛依靠艦載機先發優勢繼續奪冠,還是成飛創新,後來居上、繼續高歌?

大家都知道,中國殲15戰鬥機在出生前2年,殲15和殲10雙發艦載大改型號交手過,當時殲15由於有蘇霍伊設計局的T10K-3樣機和蘇27現場圖紙資料,輕鬆贏了成飛的殲10雙發大改。

假如國產航母隱身艦載機競標,沈飛經驗充足能否輕易擊敗成飛?

不過殲10雙發大改輸了,也在情理之中,首先,海軍軍費緊張,專項撥款,數目少的可憐的的錢要做N件大事,第一件事讓瓦良格舊船翻新動起來,另外一個就是艦載戰鬥機,還有一個就是艦載救援直升機,最終海軍選擇了看起來最省錢的方案,沈飛直接測繪仿製T10K-3就是了,設備直接用殲11B的現成貨,省錢省力省時間。

成飛殲10雙發大改和陣風設計類似,但是體積更大,從吹風和計算來說,起降性能都比殲15有優勢,而且由於雙發太行發動機設計,殲10家族的加速慢、腿短弱點得到了巨大的改進。可以說,殲10雙發大改比殲15更輕更強悍,但是當時的成飛有個最大的弱點:那就是沒名氣!那個時候殲10還沒定型,成都的現貨就是米格21改改改,實在讓客戶看不上眼,這也是人生的悲哀之一:沒出名前,說啥都沒人信,出名後,瞎說都一堆粉。

假如國產航母隱身艦載機競標,沈飛經驗充足能否輕易擊敗成飛?

瀋陽拿到了這麼一個生鏽10多年的半吊子樣機,奠定了勝局

新時代隱身艦載機上馬,究竟誰會笑到最後,是經驗豐富的沈飛,還是銳意進取的成飛?

從艦載機技術積累來看,沈飛大大超越成飛,從70-80年代開始,沈飛就拿到了美國A7艦載攻擊機,F4艦載機的摺疊機翼實物,後來又拿到T-10K-3艦載機樣機,做成了殲15艦載機,中國唯一一款,說經驗豐富也不為過。

假如國產航母隱身艦載機競標,沈飛經驗充足能否輕易擊敗成飛?

中國第一款艦載機,最終效果不盡如人意

沈飛要繼續贏,就要搞定殲15的兩個問題,一個是可靠性不太好,另外一個就是致命的飛控系統故障。尤其後者,真是致命一擊,從殲11BS開始就一直不斷出問題,始終搞不定,新的FC-31戰鬥機必須儘快攻克這三代機基本門檻門檻,否則,有可能徹底退出戰鬥機設計隊伍。而且沈飛的FC-31戰鬥機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完成帶全套火控電子設備的隱身實驗,實際上來說,他們還沒有完全掌握隱身技術,而成飛已經提前拿到了殲20的大單,完全掌握了隱身設計製造的關鍵技術,繼續領先。

而成飛要贏,除了自身電傳操縱系統設計特別過硬非常安全可靠外,也不輕鬆,就得闖過幾個難關。比如艦載機低速重載降落難關,高海情自動降落系統,艦載機起落架機身結構加強設計,全機結構設備7米接地速度落振壽命和可靠性實驗,機翼摺疊技術等等。從技術上來說不見得高難,但是成飛麻煩在於全都沒做過、全都沒飛過。

假如國產航母隱身艦載機競標,沈飛經驗充足能否輕易擊敗成飛?

殲20戰鬥機改型上艦,可能性不小,應付美國F35必不可少

但是,成飛真的搞不定嗎?也不見得,成都在中航佈局中原來就是不入流的角色,依靠自己的努力,從殲7起步,到殲10、FC-1梟龍、殲20一步步走到中國航空第一霸主地位,靠的就是努力創新。即使在艱苦時期,上個世紀80-90年代,海軍對於艦載機的迫切需求,成都也在推出了一款艦載機,不過機體比較小,發動機落後,還是使用單發渦噴13發動機,作戰半徑和載彈量和殲7相比改善不大,所以還是放棄了。

假如國產航母隱身艦載機競標,沈飛經驗充足能否輕易擊敗成飛?

從成都所來說,已故的老所長宋文聰,給這個小字輩設計所打下了太深的烙印,這就是:認真做事,迎難而上,窮死苦死,絕不退縮。作為軍迷來說:殲10給我們信心,FC-1梟龍給我們希望,殲20給我們力量,成飛應該還能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