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职教优势 助推精准扶贫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扎实开展定点扶贫工作

赖宇丹 唐娜 李文星

按照广西自治区党委、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上级部门关于扶贫攻坚工作的指示精神和部署,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在实施“挂包帮”精准扶贫战略中,紧密结合联系南丹县里湖瑶族乡的实际,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行业专业、人才智力、教育科技等特长,以提高当地整体教育水平和劳动者技术技能为重点,通过综合施策、“靶向治疗”、精准发力,真正把有限的优质资源用在精准扶贫的“刀刃”上,构建了人才、智力、科技、教育扶贫机制,为推进当地脱贫致富提供了有效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产业扶贫抓增收、危房改造促居安、智力扶贫提素质、社会扶贫增动力,贫困村面貌明显改变,脱贫攻坚取得良好的阶段性成果。2016年和2017年南丹县里湖瑶族乡甲木村、化果村分别实现整村脱贫,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2016-2017年度,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王俊雄同志荣获自治区优秀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称号;吴涛、唐豪杰、王俊雄3位同志荣获2016-2017年度河池市优秀第一书记称号;崔瑞宇、农绍毅、武松朋3位同志获2017年度南丹县脱贫攻坚优秀工作队员称号。

一、立足职教特色,创新扶贫思路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了找准精准扶贫工作的切入点、突破口和有效途径,学院党政领导领导班子先后多次带队深入南丹县里湖瑶族乡进行扶贫工作调研,仔细了解南丹县社会事业、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移民搬迁等情况,为学院开展帮扶工作及签订相关帮扶协议提供科学支撑。学院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并通过了《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定点扶贫南丹县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突出职教特色,以教育科技扶贫为主”的工作方针。学院与南丹县签署了合作及帮扶框架协议,确定了教育及人才培养合作、科技合作、定点挂钩帮扶合作、重大课题合作及项目建设与招商引资合作等5大领域的内容。学院还充分发挥校园网平台,发放制作“一帮一联”工作手册,向教职工、学生及社会人员宣传相关政策,营造了全校参与扶贫攻坚工作的良好氛围。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办一个专业、建一个实体、兴一个产业、创一个品牌”的办学理念,围绕“培训一人,脱贫一家,带动一片”的目标,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短、平、快”的优势,确保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在结合现有专业基础上,学院根据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所需开展了民族文化传承、旅游文化产业等专业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培养适才对路的人才。其中,针对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和动漫专业学生,开展民族艺术素质教育活动,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广西非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提升艺术设计能力,掌握了实用的职业技能,成为帮助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活动逐步扩展,不仅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推动了民族文化交融创新,夯实了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的共同思想基础,也进一步凸显了学校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提升了文化传承创新能力,为民族教育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

二、领导干部全员“挂包帮”,扎实开展“转走访”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从2016年开始,学院91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高级职称教师 ,结对帮扶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村委会的9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学院领导6人、中层干部47人、高级职称教师38人,平均每名干部和教师帮扶1户贫困户。

2018年,该学院结合新一轮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增派帮扶干部共108人到南丹县里湖瑶族乡开展定点帮扶活动。其中,学院领导6人、中层干部(含按中层管理的人员)63人、三层机构负责人39人。2018年6月,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108名帮扶干部深入南丹县里湖瑶族乡6个贫困村,对10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一帮一联”入户走访活动。此次入户走访工作,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分成两批次,每批经过2天的长途跋涉,赶到南丹县里湖瑶族乡后,不顾旅途劳累,立即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工作安排,与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政府、村委工作人员一起,通过走村入户查看实情,调查了解贫困户基本情况,与贫困户拉家常,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了解贫困户产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和危房改造、易地搬迁情况,宣传扶贫有关政策,询问他们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建议和要求,掌握了基层一线的扶贫信息。同时,结合各自工作岗位,积极的思考,为脱贫攻坚建诤言、献良策。

三、发挥人才优势,夯实驻村工作堡垒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针对里湖瑶族乡教师奇缺的情况和新农村工作实际,重点选派了专业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干部。驻村第一书记们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白加黑”、“5+2”的工作时间奋战在贫困帮扶第一线,带领各村制定了工作计划,详细规划,全面掌握贫困村各项数据。认真细致开展“十一有一低”摸底调查,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实施。认真组织帮扶干部开展“八有一超”核查,清楚的掌握了每户贫困户的“八有一超”情况。全年6名第一书记和1名“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员在扶贫工作中保质保量的填报和编制各类贫困帮扶对象花名册、住房问题统计、惠民工程实施情况、就业帮扶情况、脱贫工作计划方案以及基层党建工作方案等表格材料共计86种类,近10万份。

2016年,学院扶贫工作队切实驻村开展扶贫工作,建立生活基地。驻村第一书记、美丽工作队员和村委干部带头与群众多次清洁卫生,共同清理乡村垃圾、回收农业产业废弃物,并通过卫生宣传工作,使乡村环境卫生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做好村屯绿化规划设计,加快村屯周围、道路及房屋周边绿化为重点,因地制宜种植树木和果蔬,营造防护林区、休闲林区和生态园区,开发农户闲置空间发展“小菜园”、“小果园”,提升乡村绿化、果化、美化水平,以点带面提升“村屯绿化”整体水平。重点整治农村垃圾、污水、畜禽三大污染源,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农村卫生环境有了明显改观,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促进产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畅通美观、安全便捷的要求,以通自然村(屯)道路建设、屯内道路建设为资助重点,全面提升了农村道路网络整体服务水平,改善农村群众出行条件。截止2017年年底,已经全面完成6个村计划修路31条,现动工道路12条。建设水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加快解决了大石山区、贫困地区的饮水困难问题。资助各村太阳能路灯,解决了夜间村内道路照明问题。通过危改满足住房达标的要求,进一步消除安全隐患。大力推动村级文化广场和农家书屋建设,逐步完善农村文化设施,优化了公共服务环境,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发挥教育优势,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始终立足“突出教育、致力发展” 帮扶理念,为切实改善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学院每年自筹资金,按贫困村10万元、脱贫村5万元标准直接拨付给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村委,专门用于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学院还利用高校信息资源平台,广泛联系政府部门、社会各界为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出钱出力。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在2017年内划拨专项资金主要用于11项贫困村公共设施建设和发展村集体经济等项目,目前已划拨55万元扶贫经费到6个村(其中2016年脱贫困5万元,5个贫困村各10万元),安排6名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专项工作经费共9万元(1.5万元/人)。安排1.9万元支持里湖乡贫困村第一书记帮扶的19户贫困户购买电视机。并且,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对南丹县农村子女在资金资助、减免学费等方面,给予优先帮扶,帮助定点帮扶村贫困户子女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实现就业创业,斩断“穷根”,防止贫困代际传递,从根本上脱贫致富。该学院2016年组建“青春建功帮扶南丹县 青年共筑中国梦”青年团队赴河池南丹县开展科学技术、教育帮扶等活动;2017年学院会计系党总支赴南丹开展庆“六一”关爱贫困儿童结对共建主题活动;2017年机关第一党支部赴南丹县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暨结对共建活动。2018年3月16日,学院召开2018年度精准帮扶“一户一册一卡”工作动员和培训会议。

同时,学院还积极组织教师和学生志愿者深入定点扶贫地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乡村学校、留守儿童、孤寡老人、贫困家庭进行关爱慰问,同时开展环保宣传、爱心捐赠、入户调查、文艺演出等活动。2017年5月份,学院教职工捐款数额达47000多元,并收到大量教职工捐赠的衣服、被子和鞋子等日常用品。

五、发挥行业专业优势,促进教育科技发展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马剑平博士的《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旅游“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建设研究》课题入选“双师型”教师培养项目名单,由马剑平博士指导的旅游管理专业2015级范金纯等同学的《乡村旅游智库扶贫的探索与实践-以广西南丹怀里村为例》入选2017年“实践服务型英才培养项目”。

《乡村旅游智库扶贫的探索与实践-以广西南丹怀里村为例》项目中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指在具有一定旅游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市场基础的贫困地区,通过开发旅游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通过深入到每村每户,针对性地帮扶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种产业扶贫开发方式。乡村旅游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创新,是旅游和扶贫的一加一大于二的相加,是旅游和扶贫结合起来综合效益的体现。其中的文旅融合是通过乡村文化价值挖掘,与旅游要素的内外部融合,形成文化与旅游业态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实现向新业态、新功能、新产品转型升级的乡村扶贫新形式;突显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价值,打造乡村文化旅游精品,不仅有利于全面落实乡村帮扶政策,更有利于发挥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文化特色等资源优势,提升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带动和帮助贫困农户发展和增收提效。

六、发挥宣传资源协调优势,促进民生项目落地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积极为南丹县里湖瑶族乡的项目和产业建设牵线搭桥和协调争取。与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村委签订对口支援帮扶协议,开展师资培训、项目建设等方面帮扶。结合帮扶贫困村的地理位置和风俗民情,学院帮扶的6个贫困村均成立了村民合作社和专业合作社,分别资助各村发展瑶山土鸡和瑶山黑猪养殖,百香果、猕猴桃、紫薯等作物种植,以及旅游产业项目。落实南丹县产业脱贫政策,各村通过县财政提供经费,入股分红的模式确保村集体经济收入超2万元。同时引进互联网商务贸易概念,从资金和技术上更好的发展地方产业。落实“三业”,全面保障贫困户收入达标。认真做好“产业、就业、创业”的申报和落实工作,通过工作的扎实开展,确保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能有“三业”中的一项,有效保障了贫困户收入超过人均3300元。

另外,学院教师利用自身社会资源和影响力,宣传动员和引入社会爱心人士、志愿者赴南丹县里湖瑶族乡开展志愿支教和各类捐赠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为加强对扶贫政策的宣传和学习,不仅对院内广大师生做好学院脱贫帮扶工作的宣传,还利用学院网站、微信平台和晚会演出等多方面多渠道对各界爱心人士、志愿者宣传,如学院以喜迎十九大文艺晚会为平台,邀请驻村第一书记和美丽工作队员登台讲述扶贫工作经历,并安排白裤瑶特色文艺演出节目,让全院师生切身的感受到脱贫工作的艰辛、不易,并向全院师生展示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效。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培养适应现代商务事业发展需要的国际化应用人才为宗旨的国家公办全日制高等院校。该院始终坚持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持续利用自身条件和资源,积极投身到地方发展和社会扶贫工作当中,承担起作为后盾单位所应承担的责任,做到人员不减、工作不减、经费不减,全力配合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为驻点村早日实现脱贫贡献一份力量,为国家扶贫开发战略做出应有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