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旗:古玉鑑定,這樣的錯誤觀點你有嗎?(之八)

“鑑定古玉,要先看器形和紋飾特點”

眾所周知,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由於文化等的差異,出土玉器的造型和紋飾會有千變萬化。即使是同一時期,不同地域也會有變化,特別是文化期,每一個地域都有其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徵。

器形和紋飾是一種時代的產物,就像200年以前,清人的裝扮是長袍馬褂大辮子,即使有西裝革履的出現,那也是留洋回來的,在茫茫眾生中也算例外。

再者,目前造假,幾乎都是參照圖錄上的器形和紋飾所為。如果你單純的從器形和紋飾去推斷,是何等的缺乏說服力。若你再不懂入土特徵的規律和加工工藝的痕跡特徵,吃藥、打眼,也是必然的結果。

器形和紋飾,對斷定古玉的年代起到一個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對古玉的新老起不到決定作用,而是起到輔助作用。

所以,我們不要隨意拿先人留給我們的一些有待考證的結論,作為鑑定古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定律,比如水銀沁是水銀造成,紅沁是血液或硃砂造成,等等。因為當時先人們獲取知識有限,對古玉研究的認知能力有限,古人很難用科學的手段解釋玉器上面存在的一些現象,所以先人留給我們很多經驗性的東西,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地驗證這些理論是否成立,是否正確,我們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時間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最好標準。不管是對人還是對物,正應了一句古語:“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同樣,“盤摸百件古玉,真贗不辨自明”。

後面還有幾個鑑定過程中錯誤的觀點和認識,在剖析時再一一講解。

王紅旗:古玉鑑定,這樣的錯誤觀點你有嗎?(之八)

紅山文化玉豬龍

高10.3釐米,1984年遼寧省建平縣牛河梁第二地點一號冢4號墓出土,遼寧省考古研究所藏。

此造型為紅山文化典型器,是先民在神權、王權、宗教時代產生的圖騰標誌物。

王紅旗:古玉鑑定,這樣的錯誤觀點你有嗎?(之八)

漢代玉龍佩飾 現藏於徐州博物館

此造型為戰漢時期常見器型紋飾,谷紋是由周王朝衰落時的臥蠶紋演變而來,隨戰國七雄而興起,是當時政治、經濟、意識形態在玉雕上的集中體現。

王紅旗:古玉鑑定,這樣的錯誤觀點你有嗎?(之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