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櫻桃常見病害的發生及防治

甜櫻桃常見病害的發生及防治

1.穿孔病

(1)發病症狀與規律。主要危害甜櫻桃葉片,發病初期葉片上形成針孔大的紫色小斑點,後逐漸擴大,相互連接成為圓形褐色病斑,其上出現黑色小粒點,最後病斑幹縮,穿孔脫落。該病屬於細菌性病害,雨水多的年份,通透性差以及管理粗放的櫻桃園發病重。病原菌在病殘體如落葉上越冬,借風雨或昆蟲傳播。

(2)防治方法。結合冬剪剪除病枝梢,清除落葉,深埋或燒燬,最大限度地減少病原菌田間存有量。樹體發芽前噴施45%晶體石硫合劑30倍液 ;甜櫻桃盛花期結合預防倒春寒造成的凍害,葉面噴施100倍發酵生物菌液;發病初期使用20%噻菌銅懸浮劑500~600倍液噴霧防治。一般每隔10天噴1次,連噴2~3次。

甜櫻桃常見病害的發生及防治

2.根腐病

(1)發病症狀與規律。主要危害進入盛果期的甜櫻桃樹,先從根頸部發病,逐漸蔓延到粗大的側根上,表皮組織初期呈水漬褐色至黑色腐爛,引起落花落果,發生嚴重時整個植株死亡。酸性土壤以及管理粗放特別是土壤有機質含量低,連年施用含氮量高的化肥的櫻桃園發病重。該病主要通過雨水及灌溉水傳播蔓延。

(2)防治方法。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不能讓肥料帶菌進田;推廣地下式生物秸稈反應堆技術,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壯大甜櫻桃根系,提高綜合抗性;在距離樹幹20~30釐米範圍內,環施中藥型木質素菌肥,每株施用量2.5~3.0公斤,在培肥土壤的同時,抑制根頸雜菌的叢生及危害。此外,可在發病初期使用80%福美雙水分散粒劑40倍液灌根防治。

3.根瘤病

(1)發病症狀與規律。主要症狀:根部發生大小不同的瘤狀物,大多數呈圓球形,小的如豌豆粒大小,大的如拳頭大小,初生腫瘤無色、光滑、質軟,隨著病情的發展腫瘤逐漸變成褐色至深褐色,表面粗糙,凹凸不平,病株樹勢弱,綜合抗性差,易遭受如凍害等各種生理性病害。微鹼性土壤及通透性較差的地塊發病較重,病原菌寄生在病殘體上,隨雨水進入土壤,通過傷口侵染傳播危害。

甜櫻桃常見病害的發生及防治

(2)防治方法。做好苗木檢疫,禁止從疫區引進苗木,發現病株及時燒燬;對非疫區引進的苗木,引進前使用1200~1500倍高錳酸鉀溶液浸根15~20分鐘消毒處理;結合有機肥的使用,環施枯草芽孢桿菌,每株用量500~1000克,施後及時覆土。藥劑防治:噴藥前用刀片劃破腫瘤表皮,然後噴施 72%農用鏈黴素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

4.流膠病

(1)發病症狀與規律。該病包括生理性流膠和病理性流膠。生理性流膠主要出現在主幹及主枝上,由凍害、傷害等物理因素引起,一般大齡樹發病重。病理性流膠多發生在枝條上,病菌從當年生枝條的傷口侵入,枝條出現以皮孔為中心的瘤狀突起,當年不流膠,次年瘤皮開裂溢出膠液,發病後期病部表面生出大量梭形或圓形的小黑點。

(2)防治方法。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或生物菌肥;清潔果園,將病枝殘體深埋或燒燬;進入冬季使用黑色薄膜包裹樹幹;用高溫消過毒的刀子刮除流膠硬塊及其下部的腐爛皮層與木質部,用 20%有機銅乳油 300~400倍液噴施病部。

5.褐腐病

(1)發病症狀與規律。該病主要危害甜櫻桃果實,果實從幼果期就開始發病,接近成熟或成熟期發病最重,發病初期果實表面出現褐色圓斑,後病斑逐漸擴大,果肉變褐色,表面出現灰色黴層。該病屬於真菌性病害,病菌在病殘體上越冬,翌年開春後產生孢子,借風雨及昆蟲傳播。

(2)防治方法。增施腐熟的有機肥及木質素生物菌肥;清潔田園,結合冬剪及時清除枯枝敗葉,深埋或燒燬;及時防治各種咀嚼式口器害蟲;甜櫻桃樹發芽前使用80%福美雙水分散粒劑300~400倍液全株噴霧,發病初期使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50%嘧黴胺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每隔7天噴1次,連噴3次。

甜櫻桃常見病害的發生及防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