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岛”开发政策放开 是圆梦岛主还是另有乾坤?

(迈点专栏作者 谷安迪)7月4日,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公布了《海南省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审批办法》,办法明确单位或个人申请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应向省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申请书、具体方案和项目论证报告。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的最高期限,参照海域使用权的有关规定执行:养殖用岛十五年;旅游、娱乐用岛二十五年;盐业、矿业用岛三十年;公益事业用岛四十年;港口、修造船厂等建设工程用岛五十年。

事实上,早在2011年4月,国家海洋局曾联合沿海有关省、自治区海洋厅(局)召开新闻公布会,向社会公布我国第一批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名录,涉及8省区176个海岛,单位和个人均可有偿申请当“岛主”。

“无人岛”开发政策放开 是圆梦岛主还是另有乾坤?

问题1:当看到这则新闻,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无人岛可申请开发,莫非梦想中如“黄药师”般拥有自己的“桃花岛”真的好梦已近?也许,这是很多人看到这则新闻的第一反应。

不过,当“剧情化”的热度冷却下来,仔细想想这件事情的具体操作性和前景,则似乎一切远不像想想的这么简单。

但是,无论如何,“无人岛”政策颁布,既是国家海洋战略一大创新之举,又是开辟了大旅游业的一个前所未及的新空间,终归是件可喜可贺又可琢磨的好事。

问题2:从行业的角度,解读这则政策对于行业的影响?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无人岛”开发的政策放开,或许会给已经相对白热化的旅游开发风潮和资源集聚找到一个意想不到“旁门”,出了这个旁门,会觅得一片虽然充满不确定性,但又很容易获得差异化竞争力的处女地,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如此的吸引力和不确定性配比,总是值得一试的。

纵观旅游行业的发展大势,千禧一代上位,Z世代崛起,“逃离常规”与“创造足够另类的生活体验”已经基本上是未来不争的“需求主旋律”。然而,陆地上的事情,即便再绞尽脑汁,也逃不开陆地上的常规和局限。但是海岛似乎有些不同,海岛先天带有“逃离基因”,本身具备“另类特征”,如果在这本就稀有的空间资源中去打造高度差异化的旅游产品,纵使建设成本不低,但事半功倍的“产品体验效果”还是真切可期的。想想马尔代夫的火热,很多都源自海岛的先天基因。

同时,对于一些超大型的旅业集团来说,将大陆与海岛结合又很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玩法。对于很多百亿千亿及的项目而言,多开发一两个海岛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投入,但是如果能从“岸基” 真正串联上“海基”,则产品体验的创新便可拥有更多的可能性。未来海基与岸基相结合的深度度假产品,值得我们期待。

但是,也都不要高兴的太早。任何商业尝试都不能惧怕风险,但又必须管理好风险。旅游娱乐用岛二十五年开发期,且有“严格却又尚不具体”的环境保护等限制。严格不怕,不具体很可怕,这是每位“准岛主”三思而后行的关键焦点。大概五六年前,笔者有一个毕业于清华的好朋友一直在做某欧洲轴承生产集团的“环境审计”工作,那时候还一直不太明白他们为公司所创造的价值何在。直到去年,当津京冀地区正式启动“最强环保措施”时,笔者才懂得,原来持续的环境保护评估和管理其实会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

因此,对有意成为“岛主”的开发者来说,抛开以往粗放式的“垦荒者”心态,建立专业而严格的环保测评及管理机制,在国家相关管理框架尚不详尽的情况下将环境影响做到“符合世界同期标准”,这或许是避免在政策完善时惨遭一刀切的“护身大法”。回顾洱海边的民宿,津京冀的工业,这个工作不可不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