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殼、蓋板、鏡頭廠商紛紛湧入玻璃機身行業

機殼、蓋板、鏡頭廠商紛紛湧入玻璃機身行業

實際上,在蘋果iPhone4s採用雙玻璃機身設計後,安卓陣營的手機都有一陣跟風,期間各個品牌都推出過類似的玻璃機身旗艦機型,可見蘋果在智能手機界的示範與引領作用有多強大。

然而在蘋果後續轉向金屬機身的時候,其它安卓品牌基本上也跟著蘋果轉換了風向,也轉換到了金屬機身行列,只有當時正在因手機設計專利問題與蘋果死死糾纏的三星,在旗艦機型上繼續使用塑料和玻璃機身,並把這兩種材料的工藝發揮到了極致。

三星除了利用自己豐富的塑料加工經驗,設計出了各種仿生功能的塑料手機機身外,在玻璃材料上則創新研發出3D玻璃機身,並把自己在功能機時代所發揮得淋漓盡致的塑料熱轉印技術也加入到了3D玻璃機身的加工上來,成為三星旗艦機型的一個標誌性技術。

蘋果重回玻璃機身後,業界曾有判斷蘋果也將會加入到3D玻璃機身陣營,蘋果此前也有多個專利顯示未來的產品,可以設計成為3D玻璃機身模式。然而蘋果在測試3D玻璃機身時發現,不僅3D玻璃的抗跌落性能遠低於2.5D玻璃,其加工成本與加工週期也遠不如2.5D玻璃經濟。

當然,其中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是,3D玻璃機身仍然是一個需要設計模具的工藝製程,而且3D玻璃在某些膜層設計上,現有的3D玻璃加工工藝暫時在性能上還達不到蘋果的需求,因此蘋果並沒有採用3D玻璃機身。

但不管怎麼說,3D玻璃機身可以說是玻璃加工工藝的一個極致性產品,因此產業內人士始終有人認為只要能把3D玻璃機身做得更好,就能引起包括蘋果在內的終端品牌注意,並加入到自己的物料採購清單中。

而且隨著金屬機身材料在行業發展過程中,由於過度追求性價比,越到後面,越容易出現各種品質問題,特別是與信號天線位置相關的四個邊角上,不管是為了節省加工成本採用了強度不夠的塑料來替代,一摔就碎也好;還是雖然是全金屬機身,但是由於材料內部結構部分設計失誤導致機身強度不足,經常受力變形從而極易摔壞顯示屏模組也好;或者大家都有偷工減料嫌疑,讓金屬機身強度還不如塑料機身性能也好,金屬機身終於在去年年度之後成了行業裡的昨日黃花。

而且隨著智能手機的硬件創新停滯,各供應鏈廠商的本業增長都出現瓶頸,除了盡力在同業競爭中以價格戰打壓對手,爭取市場份額外,還得面臨行業每年必須下調的採購單價,因此尋找新的業務突破口就成了所有供應鏈企業的頭等大事。

手機機身結構輪動到玻璃行情,讓玻璃蓋板行業有了一個倍增的市場空間,當然也成本整個供應鏈企業都十分關注的領域,與之業務相近的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也就成了積極投資玻璃蓋板加工的急先鋒企業。

其中原來的金屬機殼企業,不管是為了生存需要也好,還是為了業務擴張也罷,進入玻璃蓋板加工領域的急切性肯定要比其它行業廠商強一些,因此如比亞迪、富士康等傳統的CNC金屬機身加工企業,紛紛大力投資與玻璃蓋板加工的業務毫不出奇。

而與玻璃加工業務相近的攝像頭產業鏈企業,則認為自己在玻璃鏡片的性能上理解,並不比普通的玻璃蓋板廠要低,因此也認為自己肯定能攻克玻璃蓋板的加工難題,跨足玻璃蓋板加工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性,如瑞聲科技等。

當然,傳統的塑料機身加工企業,不管是為了往高端市場走也好,還是為了拓寬自己的業務範圍也罷,也跟金屬機殼廠商一樣,有投資玻璃蓋板加工的十足動力。

這些廠商為了能夠在玻璃蓋板市場上取得先機,基本上都選擇了3D玻璃加工業務切入,與前面分析的道理一樣,認為只要把3D玻璃這種極致工藝產品做好,就能吸引到手機品牌廠商的採購訂單。

實際上對於品牌日趁集中的安卓陣營手機品牌廠商來說,基本上也是採用了與三星一樣的策略,希望能用比蘋果2.5D玻璃蓋板工藝看起來更好的3D玻璃蓋板工藝,在行業裡和市場上持續釋放眼球效應,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從而獲得更多的關注度和被購買機會。

由於3D玻璃蓋板產能的投資規模,比原來2D、2.5D玻璃蓋板產能的投資規模高出了很多,因此從蘋果轉向玻璃機身開始,玻璃蓋板行業的投資額度每年以數倍的規模增長,吸引了行業大批的設備廠商與材料廠商高度關注。

據統計,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到2017年底,行業直接投資3D玻璃加工產能的資金,總共加起來接近500億的規模,間接投資與3D玻璃加工相關的設備與材料領域投資,總共加起來也接近130多億。

其中除了蘋果傳統的兩家玻璃蓋板供應商,新增了約7000萬片3D玻璃蓋板產能,總產能超過2億片外,行業其它企業投資的3D玻璃蓋板產能加起來,也接近了1億片規模,並且各廠商規劃的產能如果如期釋放的話,仍將以每年新增1億片的規模增長,行業預計這種情況一直會到達到行業總產能接近年產6億片3D玻璃左右,才會告一段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