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昌吉|清洁水系 碧水常流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昌吉|清洁水系 碧水常流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昌吉|清洁水系 碧水常流

清洁水系 碧水常流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昌吉系列报道之三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昌吉|清洁水系 碧水常流

资料图 塔西河

初夏时节的昌吉市三屯河,丽日骄阳下的河面波光潋滟。岸边,榆树、海棠树郁郁葱葱,排列整齐,沿着河道两侧向南北延伸,蓝天白云下,伴着缓缓弥漫的河水气息沁人心脾。

这里是仍在建设中的三屯河生态林绿化工程,现已初见成效。南起努尔加水库、北至市北外环路,清澈的三屯河水缓缓流进全市各乡镇54万亩农田里,将昌吉市环抱在大自然中。

沉浸在旖旎水景中,很难想到三屯河过去的模样。前些年在数十公里的河段沿岸,密布着多家采砂场,三屯河河道黄沙裸露,尘随风起,沿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如何让三屯河重现生机?2016年起,昌吉市对三屯河河道内外所有的沙场及其他企业集中关停,并实施三屯河生态林绿化工程,满目疮痍的三屯河重现碧波荡漾,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屯河的蜕变,是自治州做好生态水系建设这篇大文章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州实施清洁水系行动、“水十条”“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污染防治”等系列重大水环境治理工程,着力打造林水相依、人水和谐的宜居之城,极大地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带动经济发展,回应全州人民对绿水青山的殷切期望。

推进水环境治理

全面落实“河长制”

从昌吉市出发驱车120公里,流淌在天山山脉群山中的玛纳斯县塔西河呈现在眼前。塔西河发源于依连哈比尔尕山北麓的雪山冰川,全长120公里,一路向北奔腾而下,湍急处可击碎巨石,舒缓处如轻风抚过。

以前的塔西河就像一个野孩子,哭闹时洪水倾泻而下,泥石滚滚而来,毁渠道淹农田。为此,每年汛期玛纳斯县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进行防洪抢险,防洪已成了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

2017年,面对守护一泓清水这门“生态大考”,自治州写下了“河长制”这一最佳答案。我州在全面摸清河湖底数基础上,高标准制定《自治州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制定印发州、县、乡三级工作方案71个,确定全州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120条,全部纳入了河湖长制管理范畴,初步实现了河湖管理保护从区域到流域、从大河到小河、从大湖到小湖的全覆盖。

目前,全州落实州、县、乡、村四级河湖长1256名,河长巡河已成常态,围绕问题清单,建立河湖保护项目清单184项,计划投资524.78亿元,已实施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项目,完成投资42.32亿元。

全力保护水源地

确保饮用水安全

今年3月,昌吉市水利局组织执法人员对位于北部荒漠禁采区内的两眼机电井进行关停和查封。北部荒漠佳宏丰润农场主陈昌明主动将自己用了8年的机电井关停,在他看来这是一件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

与此同时,在奇台县半截沟镇中葛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围栏、界桩、界碑、界牌、视频监控建设全面完成,这里储蓄着奇台县半截沟镇、坎尔孜乡、西地镇近4万人的饮用水。目前,奇台县已对开垦河、半截沟、碧流河、吉布库、白杨河五大集中供水管网饮用水水源地和13处备用水源进行全面保护。

2017年,全州7个城市9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居民家庭用水量为5957万吨,服务人口78.8万人。其中,地表饮用水水源地1个,地下饮用水水源地8个,达标水源地占100%。

今年,我州加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专项排查整治工作,全面落实生态环境部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立、治”三项重点任务的部署要求,深入排查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划分、边界标志设立以及违法排污、违规建设项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启动整治工作。

污水治理再提档

处理设施更完善

近日,在吉木萨尔县第二污水处理厂总控制室,技术人员通过电脑实时监看调试数据,根据现场反馈信息,在控制系统进行相应调整。该污水处理厂今年通过了环保验收已投入使用,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日处理能力可达3万立方米。

目前,我州奇台县和吉木萨尔县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均达一级A标准,昌吉市和玛纳斯县也正在实施一级A提标改造项目建设。从2018年起,我州启动13个国家重点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制定配套管网建设计划,并加快建设进度,今年完成昌吉市六工镇、玛纳斯县乐土驿镇、呼图壁县大丰镇、阜康市九运街镇、吉木萨尔县北庭镇等7个重点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工后将具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建立和完善运营机制,保证正常运营。

深入排查取缔“十小”企业、促进再生水利用、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全面加强配套管网建设……今年,我州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任务,全力推动污水治理良性发展,走出一条“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

浇地用上APP

高效节水注动力

“用手机登录灌溉管理系统,轻轻一点,地里浇水喷头就打开了,坐在家里就能把地浇了。”近日,玛纳斯县乐土驿镇上庄子村村民吴新民一边和记者聊着天,一边用手机打开网页,介绍他使用的最新浇水技术。

2017年春天,种了20年地的吴新民第一次使用上了田间灌溉APP,令他感到不可思议。“以前浇水要挖渠、拦坝,既费水又费力,用上滴灌带后也要开关阀门。如今在家就可以用手机遥控浇地,每亩地的节水量可达到80立方米,节约生产成本百余元。”吴新民说。

我州水资源缺乏,是全疆最缺水的地州之一。节水灌溉能以较少灌溉水量取得较好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缺水型城市来说,节水灌溉更显得意义重大。

2017年,我州全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2.13万亩,全州(除兵团)累计达到614.13万亩,占总播面积的78%,占总灌面积的83%。新建农业高效节水大首部工程15个,小塘坝节水首部工程18个。投入资金2.8亿元,完成渠道更新改造915.7公里。

同时,通过推广应用大首部及低压小流量灌溉、磁化水增产技术、遥测遥感、超声波流量和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强化农田硬件设施。全州5个县市跻身国家高效节水示范县、2个县进入自治区现代化灌区示范县,全州累计退减灌溉面积94.47万亩,压减地下水5.336亿立方,为昌吉州现代农业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昌吉日报社记者王薇报道)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昌吉|清洁水系 碧水常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