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我是刘牧师


(一)

影片【我不是药神】,必定成为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之里程碑式的作品。

我不是药神,我是刘牧师

电影海报

电影里的每个人物,无论是在故事情节安排上还是演员角色演绎中,都堪称出色到位。

销售印度神油的小商贩程勇是本片的主人公。程勇起初走私印度仿制药只是为了赚钱,但最终他为了濒临绝境的病人贩卖救命药而铛铛入狱,却完成了一次自我救赎。

我不是药神,我是刘牧师

到印度购买仿制药的程勇

来自贵州凯里山区的孩子黄毛,是个偷盗打斗的小混混,对自己的亲生父母没有太多的情感,但他却愿意用生命保护充满爱心大义的程勇。

警察曹斌恪勤守职,但在追查印度仿制药走私案的过程中,在情与法的纠结中,做出了自己可贵的选择。

为救女儿的单亲妈妈思慧去夜总会跳钢管舞,为了病人,毅然担起极具风险的仿制药购物群群主。

即使是反派人物“张院士”,拘捕后也不肯出卖程勇,维持着做人的最后一点底线。

一部电影作品的优秀,如同一支足球队的优秀,除了主角明星,还需要有一群性格各异,人人出彩的配角群,才能射中人心,赢得观众,超越自我。

我不是药神,我是刘牧师

个个出彩的配角群

在这些人物群像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杨牧师的形象。

(二)

刘牧师的出场颇带喜剧色彩。

我不是药神,我是刘牧师

刘牧师

为了方便与印度供应商电话沟通,程勇需要一位懂英文的翻译。在病友的推荐下程勇在教堂里找到了精通英文的刘牧师。电影中刘牧师出场的第一个镜头是,他正在给教徒门英语布道“上帝与您同在,阿门!”。当牧师听说程勇为销售印度仿制药请他帮忙时,急忙说:“我是基督徒,违法的事情是不能做的”。程勇回到:“人命关天啊,为了救人命即使违法有什么错?我再给教会里的病人打八折。“ 程勇继续补充道“上帝不是说了吗,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阿门。”

在观众的大笑声中,刘牧师不仅仅当了翻译,还积极协助推销印度药。

我不是药神,我是刘牧师

刘牧师说:我是基督徒,违法的事情是不能做的

此时的刘牧师,给观众的印象还是一位手无搏鸡之力的孱弱之人。

刘牧师的形象豁然变的高大起来,是在电影的中场。富丽堂皇的会场上,黑心商人“张院士”与托儿一唱一和,编造某德国神药包治百病,蒙骗消费者。程勇他们一行愤愤不平地提前离开会场时,发现找不到刘牧师了。此时,刘牧师冲上会场讲台,当众揭露张院士与托儿的真面目。刘牧师不顾自身体弱有病,在与会场保安厮打时,还高声呼吁大家不要购买假药。

编导用这个出乎意料且精彩难忘的情节,塑造起刘牧师从一个小心翼翼的宗教信徒,锐变成一位见义勇为的平民英雄,可谓颇具匠心。

我不是药神,我是刘牧师

见义勇为的刘牧师被保安打伤后抬下主席台

(三)

多年来,宗教话题一直是比较敏感的话题。即使文艺作品中表现牧师神父等形象,通常是负面的,比如教会所办的“育婴堂”迫害儿童,这是我小时候读过的故事。其他文学作品里牧师神父等往往也被创作者们贴上间谍特务的标签。

牧师神父形象更是鲜见于大屏幕。前几年的电影【金陵十三钗】是个发生在教堂里的故事,那位从日军屠刀下救人的美国神父,也是个冒牌货。

电影【我不是药神】虽然塑造了一个小小的牧师形象,却是在中国电影乃至中国文艺创作中迈出了一大步。

我不是药神,我是刘牧师

病友们给程勇送锦旗

我不是药神,我是刘牧师

上海徐家汇教堂一角

(完)

*作者自注:萨堡儿,杭州人。工科大学毕业,从事制造业,爱好阅读及旅行。业余主持“萨尔茨堡”头条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