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農民蘇再付:勤勞澆灌幸福花

河曲農民蘇再付:勤勞澆灌幸福花

河曲農民蘇再付:勤勞澆灌幸福花

河曲視窗網特稿:(通訊員 馬曉麗)蘇再付是河曲縣土溝鄉橫樑會村民,他從小就有一個夢想,要徹底改變貧困的局面,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多年來,他沒有遲疑,沒有抱怨,有想法就開始實施,終於靠勤勞澆灌出了幸福之花,全家人過上了好日子。

蘇再付結婚那年剛剛28歲,婚後貧窮的生活點燃了他奮鬥的希望。一開始他從親戚處籌來錢,買了1頭小公豬和7頭小母豬好好餵養,第二年開始產仔豬,他就繼續餵養,擴大規模。慢慢的家裡的經濟狀況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現在他家豬仔每年固定存欄為100多頭,出欄也有50多頭。除此之外,他還種有100多畝地。這裡的土地比較平整,全部利用機械化作業,種了玉米、土豆、富硒雜糧、黑豆等作物。等到農閒時間他就用自家生產的黑豆做豆腐,給全村人供應豆腐。他還開了兩個加工房,一個加工豬飼料、一個給周邊村民加工糧食。這是典型的採取多條腿走路的辦法,光這幾項,蘇再付家每年的毛利潤就有將近30萬。

筆者來到橫樑會村,見到了49歲的蘇再付,還見到了比他小七歲的他的妻子任改過。倆人育有兩個兒子,大兒子22歲,大學畢業留在山東濰坊鐵路上;二兒子還在河曲讀初中。夫妻倆看上去很年輕,完全沒有農村土裡刨食的模樣,顯得很精神。尤其是他的妻子任改過,窈窕的身材,秀氣的五官,看上去就像30歲出頭似的。我聽支書說,這個女人很能幹。走進他家高大的紅油漆大門,有一個半畝見方的大院,全部用水泥打出來。家裡到處窗明几淨,非常整潔。看來,任改過確實能幹。他們家四面都蓋了房,正面是自己圈的窯洞、南面的一排房子是新修建的水泥房,東面的房子放置農機具、西面的房子放置餵豬子的糧食等,廁所也是蓋的像城裡人的廁所。筆者走進來的時候,任改過正從糧倉剷出幾大鍬的穀糠、玉米粉,一起放到一個口徑有1米的大鍋裡攪拌,然後挨個給豬仔餵食。再去豬圈裡看看,一排整齊劃一的豬舍也蓋好了,豬仔生活的環境也很衛生,豬仔一個個膘肥體壯。蘇再付介紹說還做了個下水道,更有利於衛生。

蘇再付把錢投資在豬舍豬仔上、建設家庭上、種植作物上、機械加工上、買廠房設備上,現在他有兩套加工設備、一套用來給村民加工糧食、一套用來加工豬飼料。他還打算要擴大養豬規模,再辦個養豬專業合作社,帶領全村人一起致富。

倆兒子不在家,夫妻兩人在家裡辛勤耕作。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了,男人收拾豬圈,女人收拾院落,一切乾的有條不紊。農忙的時間,夫妻倆先忙地裡的事情,再回家裡忙豬仔的事。地裡全部機械作業,養豬都是用自己地裡生產的糧食餵養,拒絕喂飼料。蘇再付秉承家庭的良好教養,堅持利用傳統的飼養技術和飼養方法,養育出優質的農家豬。他的豬生長緩慢,長勢好的需要12個月出欄,長勢不好的要一年半才能出欄,但由於肉質鮮美,他的豬根本不愁銷售,每年有多少能消化多少。一頭杜拉克公豬、7頭母豬自己繁殖,每年保證固定的存欄數和固定的出欄數,存欄與出欄保持相對的穩定。

他採取多條腿發展的經濟模式,集養豬、種植、加工、作坊於一體的經濟發展模式,一方面解決了賣糧難、糧價不高的難題,一方面把豬糞作為肥料,緩解土地板結、減少土地肥料的投資;同時自己開加工房減輕餵豬時的投資,再用自己生產的黑豆做豆腐,豆渣還能餵豬,這樣的循環經濟為他家經濟的快速發展駛入快車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說起未來的幸福生活,倆口子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蘇再付感慨地說,感謝我們生活在一個好年代,只要自己想幹,沒有挨窮受餓的。說到精準扶貧,他說現在政府給農村投資的力度很大,要是不要偷懶,總能奮鬥個好生活。

河曲農民蘇再付:勤勞澆灌幸福花

河曲農民蘇再付:勤勞澆灌幸福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