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昭化:勤勞"小蜜蜂" "釀"出甜蜜新生活

在太公鎮陵江村的中蜂養殖基地裡,蜂農在技術員的指導下取蜜,經過抖蜂、割蜜、搖蜜等一系列工序,黃澄澄的蜂蜜與巢脾分離,被灌裝進容器……這些純天然的農家土蜂蜜將通過線上線下進行聯合銷售。

鞏固脫貧成效,關鍵在於確保群眾不返貧。近年來,昭化區結合東西部扶貧協作,大力培育中蜂養殖產業,讓小蜜蜂釀出脫貧蜜,帶動村民走上致富路。

昭化區地處四川北部,山清水秀,但盆地丘陵向山區過渡的地貌卻讓當地老百姓難以通過傳統種養方式脫貧致富。良好的植被條件對於養蜂來說,卻是得天獨厚的資源。

這幾天,隨著天氣變暖,昭化漫山遍野的山花、油菜花次第開放,有了充足的蜜源保障,蜂蜜也到了盛產期。

“當時缺技術,10箱蜂子養到最後只有1箱了,那個時候心裡很崩潰。”陵江村貧困戶何其軍養了10多年蜂,但是他從沒想到靠養蜂致富。以前昭化區的蜂農都是單打獨幹,缺少技術,也不成規模,多是一家一戶的散養。

蜜蜂飛逃,蜂箱裡取不到蜜,何其軍一家就沒有收入。但兩個孩子在外讀書,一家人的開支卻不少。2014年,何其軍一家被評為貧困戶,8000元產業扶持資金到賬後,何其軍把它用來繼續養蜂。

2018年,龍泉、昭化兩地人民政府簽訂東西部扶貧協作框架協議,堅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發展互惠、合作雙贏”的原則,開展全方位的合作交流,打好產業幫扶、電商幫扶等精準幫扶組合拳。利用東西扶貧協作契機,各鎮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成立了蜜蜂養殖合作社,把分散的蜂農聯合起來,並帶動貧困戶養殖。

“加入了合作社,不愁技術,而且銷路也有保障。如果是市場價格低,我們就賣給合作社。市場價格高,我們就在市場上自行銷售,反正無論如何不吃虧。”何其軍也就是在那時加入了合作社,如今150多箱蜜蜂每年能為他帶來4萬元的收入。

何其軍所說的“不吃虧”,源於昭化區成立的蜜蜂養殖協會和專業合作社。依託東西部扶貧協作,昭化區免費向貧困戶發蜂箱和蜜蜂,教授技術,保底回收蜂蜜,讓貧困戶養起蜂來沒有後顧之憂。

“貧困戶通過培訓學習,掌握了養殖技術後,合作社向每個貧困戶發放10箱種蜂,每年預計收益大概是四五千塊錢。貧困戶沒有能力飼養的,由村集體統一代理管理,年底進行利潤分紅。”昭化頂蜂養蜂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元章告訴記者。

如今,在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幫扶下,昭化養蜂產業一步步壯大,像何其軍一樣的養殖戶達到200餘戶,養殖基地遍佈全區28個村,目前共有7000箱中蜂,力爭到2020年底全區發展中蜂10000箱,實現產值500萬元。

“蜜蜂是一種勤勞的小動物,我們也要像它們一樣不怕苦不怕累。雖然脫貧了,但是我們還要發揚自力更生的精神,不但要把產業發展好,還要帶動村上乃至全鄉的老百姓把養蜂業做大做強,做出我們自己的品牌,讓大家都過上甜蜜幸福的生活。”蜂農母學華說,大家都過上了好生活,那才是真的好日子到來了。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我們新生活的起點,我們還要繼續擴大規模,力爭發展到300箱。”就如蜂農何其軍所言,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的新生活,格外“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