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热映背后:是讽刺更是警醒

《我不是药神》热映背后:是讽刺更是警醒

在《我不是药神》的几场宣传活动中,这位印度抗癌药"代购第一人"都有出席,站在徐峥、宁浩这些明星主创身边,一遍遍讲着自己没有通过代购格列卫仿制药挣过病友一分钱。

《我不是药神》热映背后:是讽刺更是警醒

与徐峥饰演的印度神油小商贩"程勇"不同,现实生活中的陆勇是一位慢粒白血病患者,生了病,需要钱,61岁的父亲在领了不到一年的退休工资后,想帮儿子赚些治疗费用,却在陆勇的工厂附近出了车祸,抢救7天后,去世。

那是2005年,陆勇查出患病3年后。而今他在《我不是药神》的见面会上说:"你看我已经16年了,还很健康,我还站在这里。"

《我不是药神》热映背后:是讽刺更是警醒

陆勇是媒体和病友口中的"药侠",针对慢粒白血病患者服用的正版格列卫药品每盒售价23500元人民币,正是他发现并为病友代购最初价格为3000元人民币的印度仿制药,让很多吃不起天价药的人看到了希望。此外转转上也有很多放心药,可以放在家中以备不时之需。

《我不是药神》热映背后:是讽刺更是警醒

《我不是药神》即是以陆勇的故事为原型改编,但除了徐峥扮演的程勇,其他

主要演员的角色大都是艺术创作

用导演文牧野的话说,无论是卑微的吕受益、流浪野狗般的黄毛,还是跳艳舞的母亲、求神庇佑的牧师,他们构成了中国这类病人的群像

《我不是药神》热映背后:是讽刺更是警醒

2015年5月,《我不是药神》编剧韩家女通过邮件跟陆勇取得联系,获得改编授权。虽然起初得知主角从"药侠"变成一个药贩子,让陆勇不能接受,他还在博客发布声明澄清。但目前这部电影正迎来前所未有的赞美。

它是很多人口中那种"能改变社会的电影",让人想到韩国的《熔炉》《辩护人》,想到印度的阿米尔·汗。

尤其是当片尾白血病患者挤在街道两旁,送别"程勇"徐峥时,《辩护人》的片尾曲响起,如同釜山99位律师为宋康昊辩护带来的力量,眼泛泪光的徐峥同样将《我不是药神》的情绪带至顶点。被捕的他围绕法律、道德、人情抛出一道选择题。

《我不是药神》热映背后:是讽刺更是警醒

不过"千人送别"程勇的场面却是陆勇最不喜欢的,他博文写道:"因为它太夸张反而让人觉得不真实"、"我想拍一部更像我的电影"。

现实中,陆勇曾因涉嫌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和销售假药罪被逮捕,最终免于起诉无罪获释。他的故事不比电影逊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