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广东新高考改革,影响最大的竟然是初三学生!

一转眼,即将4月份了。18年的中考又一次的即将来临。马上就将和初中的生活作别,迎来崭新的生活,高中的生活破冰而来,有着憧憬,也有着期盼;也有着不可预知的焦灼与彷徨。

2018年,也是广东省实行新高考的第一个年头,我们将迎来新高考的第一届试点。北京,上海,浙江,山东”吃螃蟹”,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那么现在:duang!Duang!Duang,就来讲讲新高考下广东的新政策啦。

1.取消文理分科

首先,就是取消了文理科,改变成为“6选3”文理科的存在,代表着一代又一代的学长学姐们,在高一下学期,要反复的问自己:“到底是理化生,还是政史地?“”而且经常会存在这样的纠结:我的化学,生物好,物理贼差;但是文科里面的地理又贼差。

新课改之后就不会存在这个问题:政、史、地、理、化,想选哪个就选哪个,觉得哪个简单就可以试试哪个,而且还有一次改的机会。多好。此外,不分科了之后可以各个科目综合发展,交叉发展。有利于“两条腿发展”。

2.怎么选适合自己的学科?

其次,文理分科的取消,意味着不再纠结分科,那么新的问题来了:“怎么选”?

对于这个问题:已经改革的地区——上海,是比较经典的。

(1)按照大学专业要求进行选择

大学会提前两年将对应的专业的所需考试科目张榜公布出来并不再改变。也就是说当你决定了要考哪个大学的什么专业,那就按照专业要求去选科目就好了。很显然,物理作为基础和工具学科,应当是选的最多的。但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2)按照难易程度选择科目

2018广东新高考改革,影响最大的竟然是初三学生!

2017年上海高考是第一届上海课改之后的高考,总分660,从表中可以明显看出,高分段(570)的人中,物理,化学二选一或者选择两门的人数非常多(蓝色),但是随着分数的下降,到达402分(普高线)以上的人数,则完全颠倒过来,放弃物理的大有人在,反而地理,化学,生物这种多记多背,实验巨多的科目占了上风。充分说明对于考生来说:“我才不要和学霸竞争我的短板”然而专业就会比较窘迫。

2018广东新高考改革,影响最大的竟然是初三学生!

所以综上大学专业和高中学生需要进行双向调整,可喜的是这种调整已经在进行中:大学选择的科目会逐步放宽,例如纯物理的学科可能会选择:物理化学政治使得学生更加多样化,当然对于高中的学子们,虽然有一次改变选科的机会,但职业规划也是迫在眉睫的。

3.取消分数制,改为等级制度

成绩以等级呈现,位次由高到低分A、B、C、D、E五等,0分不记等级。各等级人数为当年参考总人数乘以对应比例,当科目学考的学生总数的比例依次为15%、30%、30%、20%和不超过5%(含E等和0分)弱化了选考科目的分数作用,可以减少竞争意识,更好的培养全面发展和思辨意识。

4.一年多考

之前只有高考“一考定终身”,最多只有一个自主招生作为保护,其他的都只有在6月7号,8号进行考试,考好了就好了,考不好就只有来年再来。

现在课改之后每一门(政史地理化生+英语)都有考两次的机会,从高二下开始就可以参加高考。这样可以减少大幅度的减少因为一次考试考差了而造成的终身遗憾,多次考试,每次考完了之后也可以进行调整,从而下一次考试获得爆发ヾ(◍°∇°◍)

5.合格性考试不变

合格性考试和之前不变,仍然在每年的6月和次年的1月。那么我们第一次选考考试的科目,就是大家六选三中选择的科目。

因此,选择什么科目需要对整个高中和未来职业发展进行合理的规划,这是之前的旧高考所完全不具备的。只有对未来有了清晰的规划,才会进行合理的科目选择,然后后面的学习也才能够更加清晰;选择了三门,不代表另外的不选择的不用考试了,会考还是存在的哟,时间不变。

6.英语口语比重增加

第六、英语考试中,口语的比重和听力的比重加重,北京市已经单独进行了口语、听力考试,比重达到30分,因此相关的不容忽视。

而且在广东省的文件中已经明确说明了要对于理科性科目更加强调分析问题能力,改革后的思辨能力可能进一步提升;基础问题的分析能力,所以在高一的学习和高二的学习过程和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更加强化对于问题的本质和现象的深入与对比思考,学会自己寻找重点,设计重点。

7.综合素质评价比重逐步加重

综合素质评价比重逐步加重。旧高考强调的是:分数定终身,分高就录取,分底就拉倒。现在的新高考并不是这样,明确提出了多元化录取的文件安排及要求。“631”录取,三位一体录取和自主招生并重,标志着综合素质评价和学考的地位不断的提升。(上述的具体细则将在2018年8月出台文件)

8.考试时间变化

(1)新高考下考试时长的变化

2018广东新高考改革,影响最大的竟然是初三学生!

(2)新高考下考试日期的变化

2018广东新高考改革,影响最大的竟然是初三学生!

初三的同学和家长们,希望大家都提前了解新高考政策,为高考提前做好准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