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走好趕考路 當好答卷人——記固原市委常委、西吉縣委書記王學軍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转载」走好赶考路 当好答卷人——记固原市委常委、西吉县委书记王学军

“上任近3個月,您走了多少個鄉鎮?”

“縣裡的19個鄉鎮都跑遍了,走訪調研了31個行政村。”王學軍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西吉縣各鄉鎮的扶貧情況

摸底子 補短板 促攻堅

3月30日,王學軍任固原市委常委、西吉縣委書記。“公示期剛滿,組織要求我連夜上任。”來不及和家人告別,王學軍匆匆趕赴西吉。

一路上,王學軍一直在思考,在決戰決勝全面小康的關鍵時刻,如何在最短的時間打開工作局面,向組織和群眾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由於自然條件惡劣、人口多,西吉產業基礎薄弱、脫貧任務重。2017年年底,全縣仍有65個貧困村、4.8萬貧困人口。

脫貧攻堅的最大短板在哪兒?為何馬鈴薯價格持續下跌,特色養殖接二連三出現問題?經過深入調研分析,王學軍認為產業扶貧要因地制宜。隨即,他理出“治療”方案:把資源稟賦變為產業優勢,通過延伸馬鈴薯、蔬菜種植等產業鏈,拓寬增收渠道,幫老百姓增收致富。

針對不同產業,王學軍開出“處方”:調整馬鈴薯產業結構,拉長產業鏈,深化馬鈴薯深加工;老百姓有養牛羊的傳統習慣,要推動草畜產業擴規提質;葫蘆河流域資源豐富,能大面積種植蔬菜,還可以借鑑靜寧蘋果的成功經驗,種植經果林。

頂層設計出爐,招商引資迫在眉睫。不久前,王學軍帶隊外出尋覓合作,與2家企業達成意向,在西吉建設蘋果、梨和油用牡丹種植基地,屆時,全縣將形成新的產業發展結構。

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不足是脫貧攻堅最大的難題。為此,王學軍在全縣選樹百名“脫貧示範戶”走進電視直播間,用榜樣的力量激發群眾脫貧的鬥志,營造了勤勞致富、創業致富的濃厚氛圍。

立規矩 治頑疾 轉作風

到西吉後,王學軍遇到了幹部作風的頑疾:近5年有140多名幹部受到處分,導致一些幹部思想上有負擔,怕幹事、不願幹事,怕擔當、不敢擔當。此外,規矩意識差,慢、等、推諉等現象普遍,許多工作不能按時限完成。

“這些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和反覆性,必須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力度,在求實、務實、落實上下功夫,形成長效機制,讓群眾真正感受到幹部的好作風無處不在。”王學軍說。

在上任後的首次縣委常委會上,王學軍向“亂作為、不作為、慢作為”的幹部開刀,3名局長因無故未參會被警告處分,4名未參會的鄉鎮、部門主要負責人被問責。

同時,王學軍在全縣開展城鄉環境衛生大綠化大整治、群眾反映強烈突出問題大排查大化解、幫扶幹部進村入戶辦實事解難題三項專項行動,引導各級幹部做到眼裡有活、真心負責、用心做事。

興隆鎮清理、清運垃圾2200多噸,拆除違章建築76處;西灘鄉排查信訪問題103件,與同期相比減少80%;幫扶偏城鄉下堡村的幹部為42戶村民協調維修自來水管道……目前,專項行動取得了初步成效,掀起了一股清新的作風轉變潮。沙溝鄉黨委書記王庭孝深有感觸地說:“縣委要求嚴了,標準高了,我們幹事更有責任心了。”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王學軍感慨地說:“要走好新時代的趕考路,與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我們唯有實幹和擔當。”(姜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