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建党97周年特别策划——坚持问题导向 闯关夺隘铸新篇

历史告诉我们,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90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进步,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准确把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性课题,并为此进行不懈奋斗。可以说,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全部实践,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方位、新起点,很大程度就反映在我们所面对的复杂矛盾上,反映在我们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上。这要求我们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握新时代的脉搏,在解决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上取得新突破。

1.坚持问题导向是我们党砥砺奋进的传家宝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封建统治腐败,西方列强入侵,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由此成为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由此成为近代中国的基本问题。

为了解决这两大问题,一代代中国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背景下,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注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就是解决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两个基本问题。直面问题,从一开始就是党的鲜明品格。

97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具体实践,在奋力解决两个基本问题的征程中,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克一个个难关,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

回顾党的奋斗历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弄清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回答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并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取得突破,成功开辟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使当代中国和中华民族展示出光明前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点,同样是坚持问题导向,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针对过去一个时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比较普遍的状况,党中央创造性提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并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方面着手,大大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针对世界经济普遍低迷和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的状况,党中央创造性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完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针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各种错误思潮给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带来严重干扰的状况,党中央创造性提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就意识形态领域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阐明立场,对错误思想敢于亮剑、敢于斗争,有效扭转了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

问题是理论的起点,也是创新理论的动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时代大趋势,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们党领导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切实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创立和发展的,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学习贯彻这一思想,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是怎么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攻坚克难的。

提高思想认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是坚持问题导向的前提。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坚持问题导向,首先要态度端正,敢于正视问题,对存在的问题不掩盖、不推脱,认真对待,大力解决。与此同时,要善于发现问题,牢牢掌握解决问题的主动权。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国际和国内相关联中发现问题;面对深入推进的改革发展实践,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来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中发现问题;面对似曾相识的现实问题,要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在历史和现实相贯通中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离不开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只有深入人民群众、深入基层一线,才能加深对客观情况的了解,及时发现问题,乃至加深对实际问题的认识,最终找到解决办法。

学习科学方法,正确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是坚持问题导向的关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在这个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方法居于核心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

要学会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方法,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弄清楚哪些是体制机制弊端造成的问题,哪些是工作责任不落实造成的问题,哪些是条件不具备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学会“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方法,既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防止畸重畸轻、顾此失彼,又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将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攻坚克难作为打开局面的突破口;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见微知著、由表及里,从繁杂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苗头问题中发现事物的倾向性,从偶然问题中揭示事物的必然性,从而对症下药,有效应对。

强化责任担当,勇于触及矛盾、长于解决问题,是坚持问题导向的目的。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党员干部要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在攻克一个个问题堡垒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可以说,正视问题,就是在坚持实事求是;解决问题,就是在坚持真抓实干。

要对照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着力解决本地区本部门存在的重大问题;对照人民群众新需求新期待,变压力为动力,着力解决违背人民意愿的突出问题;对照党章标准和各项纪律要求,发扬钉钉子的精神,着力解决思想作风方面的潜在性问题。将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履职尽责的要务,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3.以问题为导向,征服新长征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

矛盾运动永无止境。进入新时代,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更加突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在新长征路上,“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在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我们更要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问题,争取不断取得新突破。

围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在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上取得新突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两步走。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安排,是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之后作出的重大决策,勾勒出一张清晰的发展蓝图。

要把蓝图变为现实,必须积极应对新挑战,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特别是能否打赢“三大攻坚战”,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金融、地方债务、信息安全、社会稳定等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大扶贫格局,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必须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保卫蓝天、守护碧水、捍卫净土,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解决一个个重大问题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

抓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取得新突破。科学分析社会主要矛盾,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社会生产力来看,一方面,我国既有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力,也有传统、落后甚至原始的生产力,另一方面,生产力布局不均衡,不同地区发展水平仍然差距较大;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较好,但社会法治化水平还不够高,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社会建设还有不少短板,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较多,其中一些问题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大气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特别是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民生问题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更好满足人民在各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在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上取得新突破。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仍然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这决定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既要培元固本,也要开拓创新;既要把住关键重点,也要形成整体态势,特别是要发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

只有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把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引向深入,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朝着我们党确立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