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建黨97周年特別策劃——堅持問題導向 闖關奪隘鑄新篇

歷史告訴我們,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就是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90多年來,我們黨之所以能夠走在時代前列、引領中國進步,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準確把握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歷史性課題,併為此進行不懈奮鬥。可以說,強烈的問題意識、鮮明的問題導向,貫穿於革命、建設、改革全部實踐,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新方位、新起點,很大程度就反映在我們所面對的複雜矛盾上,反映在我們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上。這要求我們增強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把握新時代的脈搏,在解決突出矛盾和重大問題上取得新突破。

1.堅持問題導向是我們黨砥礪奮進的傳家寶

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封建統治腐敗,西方列強入侵,中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由此成為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進而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由此成為近代中國的基本問題。

為了解決這兩大問題,一代代中國人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在探索救亡圖存道路的背景下,在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這注定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也就是解決近代以來中國面臨的兩個基本問題。直面問題,從一開始就是黨的鮮明品格。

97年來,我們黨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運用於中國具體實踐,在奮力解決兩個基本問題的征程中,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攻克一個個難關,取得了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勝利。

回顧黨的奮鬥歷程,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

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弄清了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任務、動力,回答了在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如何實現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問題,並對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了艱辛探索,創立了毛澤東思想。

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第一次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重大命題,回答了在中國這樣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問題,創立了鄧小平理論。

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緊緊抓住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並在實踐中不斷取得突破,成功開闢和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康莊大道,使當代中國和中華民族展示出光明前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一個鮮明特點,同樣是堅持問題導向,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

針對過去一個時期黨的領導弱化問題比較普遍的狀況,黨中央創造性提出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徵和最大制度優勢,強調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並從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等方面著手,大大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針對世界經濟普遍低迷和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突出的狀況,黨中央創造性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加快完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體制機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針對境內外敵對勢力加緊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和各種錯誤思潮給我國改革發展穩定帶來嚴重干擾的狀況,黨中央創造性提出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就意識形態領域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問題闡明立場,對錯誤思想敢於亮劍、敢於鬥爭,有效扭轉了意識形態領域一度出現的被動局面。

問題是理論的起點,也是創新理論的動力。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握時代大趨勢,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我們黨領導人民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2.切實增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創立和發展的,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鮮明的問題導向。學習貫徹這一思想,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是怎麼堅持問題導向、持續攻堅克難的。

提高思想認識,敢於正視問題、善於發現問題,是堅持問題導向的前提。問題就是事物的矛盾。哪裡有沒有解決的矛盾,哪裡就有問題。堅持問題導向,首先要態度端正,敢於正視問題,對存在的問題不掩蓋、不推脫,認真對待,大力解決。與此同時,要善於發現問題,牢牢掌握解決問題的主動權。

面對紛繁複雜的國內外形勢,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在國際和國內相關聯中發現問題;面對深入推進的改革發展實踐,要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來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在理論和實際相結合中發現問題;面對似曾相識的現實問題,要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在歷史和現實相貫通中發現問題。

發現問題離不開調查研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只有深入人民群眾、深入基層一線,才能加深對客觀情況的瞭解,及時發現問題,乃至加深對實際問題的認識,最終找到解決辦法。

學習科學方法,正確分析問題、深入研究問題,是堅持問題導向的關鍵。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是關於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是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在這個方法論體系中,矛盾分析方法居於核心的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學習掌握事物矛盾運動的基本原理,不斷強化問題意識,積極面對和化解前進中遇到的矛盾。”

要學會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方法,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弄清楚哪些是體制機制弊端造成的問題,哪些是工作責任不落實造成的問題,哪些是條件不具備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要學會“兩點論”與“重點論”的方法,既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防止畸重畸輕、顧此失彼,又優先解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將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攻堅克難作為打開局面的突破口;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方法,見微知著、由表及裡,從繁雜問題中把握事物的規律性,從苗頭問題中發現事物的傾向性,從偶然問題中揭示事物的必然性,從而對症下藥,有效應對。

強化責任擔當,勇於觸及矛盾、長於解決問題,是堅持問題導向的目的。發現問題是為了解決問題。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不幹,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黨員幹部要瞄著問題去,追著問題走,在攻克一個個問題堡壘中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可以說,正視問題,就是在堅持實事求是;解決問題,就是在堅持真抓實幹。

要對照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勇氣,著力解決本地區本部門存在的重大問題;對照人民群眾新需求新期待,變壓力為動力,著力解決違揹人民意願的突出問題;對照黨章標準和各項紀律要求,發揚釘釘子的精神,著力解決思想作風方面的潛在性問題。將化解矛盾、破解難題作為履職盡責的要務,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

3.以問題為導向,征服新長征路上的“婁山關”“臘子口”

矛盾運動永無止境。進入新時代,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著堅實基礎和有利條件,但面臨的矛盾和問題也更加突出。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在新長征路上,“我們還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在爬坡過坎的緊要關口,我們更要強化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抓住關鍵問題,爭取不斷取得新突破。

圍繞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在解決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問題上取得新突破。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分兩步走。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戰略安排,是在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之後作出的重大決策,勾勒出一張清晰的發展藍圖。

要把藍圖變為現實,必須積極應對新挑戰,解決前進道路上的重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特別是能否打贏“三大攻堅戰”,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

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金融、地方債務、信息安全、社會穩定等領域存在的風險隱患,增強憂患意識和底線思維,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必須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持大扶貧格局,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必須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保衛藍天、守護碧水、捍衛淨土,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在解決一個個重大問題中,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邁進。

抓住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在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上取得新突破。科學分析社會主要矛盾,是我們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基本依據。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從社會生產力來看,一方面,我國既有處於世界先進水平的生產力,也有傳統、落後甚至原始的生產力,另一方面,生產力佈局不均衡,不同地區發展水平仍然差距較大;從“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來看,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總體較好,但社會法治化水平還不夠高,文化建設相對滯後,社會建設還有不少短板,生態文明建設問題較多,其中一些問題已經成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因此,我們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下大氣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敢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特別是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民生問題上不斷取得新進展,更好滿足人民在各方面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按照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在解決黨的建設面臨的緊迫問題上取得新突破。進入新時代,我們黨仍然面臨“四大考驗”“四種危險”。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們黨面臨的執政環境是複雜的,影響黨的先進性、弱化黨的純潔性的因素也是複雜的,黨內存在的思想不純、組織不純、作風不純等突出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這決定了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既要培元固本,也要開拓創新;既要把住關鍵重點,也要形成整體態勢,特別是要發揮徹底的自我革命精神。

只有堅持問題導向,保持戰略定力,把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引向深入,以黨的自我革命來推動黨領導人民進行的偉大社會革命,才能戰勝一切艱難險阻,朝著我們黨確立的偉大目標奮勇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