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央美美術:200億身家的富二代,仍遭極端控制!要錢還是要獨立

《奇葩大會》有一期來了一個富二代,名叫戚帥,身價超200億,家中連航母(明思克號)都有。想來,能夠擁有這麼好的家庭條件肯定生活幸福,但他本人卻一直陷在被父親控制的壓抑情緒中,言及過去幾度哽咽。

小央美美術:200億身家的富二代,仍遭極端控制!要錢還是要獨立

儘管有大筆遺產可以繼承,又在家族企業中擔任要職,但他本人卻連發型都會被父親限制,至於公司業務、結婚戀愛這些重要事務則更加被父親意見所左右。雖然成年已久,戚帥仍像個孩子一般活在家長的羽翼之下。

小央美美術:200億身家的富二代,仍遭極端控制!要錢還是要獨立

當時高曉松給出了一個頗為諷刺的建議,他認為戚帥不能既要享受父親財富,又不想接受父親管控,世間並沒有魚與熊掌兼得的事情。誠然,這個建議並沒有錯。但如果從戚帥父親的角度出發,我們並不能說,只要家長提供給孩子優越的物質生活,就有權控制他們的人生 ,這是不合理的事情。畢竟,父母的控制慾,真得會影響孩子們的一生。

控制慾對孩子的影響

小央美美術:200億身家的富二代,仍遭極端控制!要錢還是要獨立

對孩子的控制究竟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取決於很多因素。但可以確定的是,所有的控制終會遭遇反擊或被控制者的毀滅。

變成傀儡的孩子們

這個故事直到現在仍讓我感到不寒而慄,試問如果未來這個男孩的父母離世,他該如果獨立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呢?難道靠妻子像養兒子一樣養自己嗎?為人父母者,難道真得忍心看到自己的孩子完全沒有獨立的思想,像個傀儡一樣受人操縱嗎?

被控制者的反擊

不過,並不是所有被控制的孩子都甘心成為傀儡,還有一些人最終成長為和控制自己的父母一樣強勢的人。

小央美美術:200億身家的富二代,仍遭極端控制!要錢還是要獨立

一位來自福建的女孩辛迪加在她30歲這一年決定重返校園,再戰高考。不過,她可不是屢戰屢敗的落榜生,而是曾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儘管至今她也沒有拿到自己的畢業證原件。

小央美美術:200億身家的富二代,仍遭極端控制!要錢還是要獨立

原來,母親為了不讓她去外地工作,便將女兒的畢業證原件藏了起來,使辛迪加失去了考研的機會,還影響到她的求職。但辛迪加仍堅持去外地謀生,不但如此,從小到大媽媽反對的事情她都悄悄去做。如今再戰高考,雖然自稱不是跟母親慪氣,但能做出這麼有魄力的決定,想必她早已變成與母親勢均力敵的人,而不再是個柔弱無助的小女孩了。

小央美美術:200億身家的富二代,仍遭極端控制!要錢還是要獨立

其實,父母的控制慾對孩子的性格影響遠比他們想得深遠,長期生活在家長高壓控制下的孩子往往比較缺乏自信,個性也更為敏感一些。但在少數情況下,孩子們也會走向另一個極端,他們變成跟父母一樣強勢的人,甚至也成為了一個獨裁者、控制狂。

你真得沒有控制你的孩子嗎?

小央美美術:200億身家的富二代,仍遭極端控制!要錢還是要獨立

也許很多家長看到此處並不認為控制慾跟自己有什麼關係,這是因為很多人仍然把控制慾侷限在了個性強勢的人要求對方服從自己意志這種單一印象上,事實上,控制慾決並不僅限於此。

“我是為了你好”

控制慾常以另一種面貌出現在家庭生活中,其中一種就叫做“

我是為了你好”。這句話是錯誤的嗎?往往並不是。家長的很多建議和要求從客觀角度來看確實合情合理,但我們忽略了一個問題,孩子有犯錯的權力。

只要不是特別嚴重的錯誤,對孩子們來說未嘗不是一種人生經歷。既能幫助他們習得技能、認知人生。最重要的是令他們懂得主動掌控生活的重要性,而不是被動接受別人的安排。

不允許犯錯本質上是對孩子缺乏尊重的表現,因為相信自己是對的,便認為孩子的人生必須按照自己的價值觀來進行。但這麼做只會令孩子們感到壓抑,他們更想自己做出判斷,哪怕是錯誤的。

“我是關心你”

另外一種過度控制常常表現在“我是關心你”這句話中,也許這些家長沒有強制要求孩子做什麼,但卻過度關心孩子的生活細節,比如偷看日記或檢查書包,因為晚回家幾分鐘就盤問個沒完沒了。

這種“關心”讓孩子感到失去自由。自由不單單只是行動上的,也包含心理上的,孩子們也需要保留自己的小秘密和私人空間,尤其在進入青春期後,他們並不想父母一天到晚圍著自己轉。

你為什麼這麼愛控制別人

小央美美術:200億身家的富二代,仍遭極端控制!要錢還是要獨立

還記得之前那個海歸碩士拉黑父母6年的新聞嗎?他曾寫下萬字長文控訴父母對自己過度的控制慾,令人同情,但卻很少有人願意去想一下在這種控制慾的背後到底是怎樣複雜的心理機制在作祟。如果能對家人多瞭解一些,或許孩子們對父母的怨恨之心也可以減少一些。

缺乏存在感

事實上,絕大多數人都會有控制慾,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為我們需要一些可控的事物來證明自我存在的價值。相比起控制好自己的人生來說,控制年幼的孩子更加容易一些。

缺乏對他人的尊重

有些家長將孩子當成自己的所有物或是附屬品,認為自己已經提供兒女生命、經濟支持、生活照料,孩子們理所當然就得唯父母馬首是瞻。誠然,子女贍養父母、孝順父母理所當然。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不是一個獨立個體,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得到尊重,這與年齡和智慧無關。

誤解孩子

有時候,成年人以他們的閱歷優勢想當然地認為孩子們並不會有什麼值得一聽的智慧,經常粗暴地替他們做出決定並拒絕聽到反對意見。卻非常可惜地錯過了與孩子們分享世界看法的機會,要知道孩子們對世界的認知更加缺少成見,對事物的判斷也更有創意。

怎樣減少對孩子的控制慾?

小央美美術:200億身家的富二代,仍遭極端控制!要錢還是要獨立

適當的控制有助於孩子們修正自己的言行舉止,但過強的控制慾不但對兒童的性格培養不利,也非常傷害親子之間的感情。很多孩子哪怕人到中年,仍然會對童年時曾被家長傷害過的經歷難以釋懷。因此,改善自己的控制慾是每一個家長都應該瞭解的事情。

必要時聯繫心理醫生

如果感到無法控制自己,經常陷入很深的憤怒、焦灼或是猜忌的狀態中,最好可以求助專業的心理醫生解決。有時候過強的控制慾可能是焦慮症或某些心理疾病的表現。

適當放手

作為家長,有時很難確定合理控制的界限。事實上這一界限並沒有絕對標準,家長們可以適當放棄一些無關緊要的控制權,比如孩子整理房間的方式,或想要穿什麼樣的鞋子。

對一些不太嚴重的錯誤,家長們偶爾可以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果事事追根究底,會令孩子感到非常壓抑。試想一下,我們自己也不是絕對完美的家長,何必非要孩子成為完美的孩子呢?

緩解想控制的焦慮感

我們的注意力在哪裡,焦慮的點便在哪裡。因為心心念念著孩子的安全、成績、健康、成長等所有細枝末節,因此愈發變得焦慮,只好以控制慾來緩解這種焦慮感。如果想減少自己的控制慾,只能從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著手。

每一個家長都不僅僅擁有父親或母親的身份,他也是一個自由獨立的個體,應該有自己的生活,如果家長們可以將部分注意力從孩子們身上移開,轉移到個人生活中來,絕對能減少對孩子的焦慮感和控制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