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明初直隶真定府枣强县向外移民的质疑

《关于明初直隶真定府枣强县向外移民的质疑》~安庆增(博客名幽林抚琴)

纵观山东省各县村民姓氏族谱载记,其先祖多为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由直隶真定府枣强县迁至。对此,笔者也遍查该地区有关史志和家谱,发现此间该地区向外输出移民之事记述甚少。而元末明初该地区的疫病、水旱及虫灾、战乱兵祸等记载颇丰,例:元末的疫病大流行(民间的红虫吃人、华子军吃人的传说)、接蹱而至的旱灾、水灾(御运河、清凉江、釜阳河引起的水患)及蝗虫为灾;元朝内部的内战及明灭元的战争;明建文年间的“靖难之役”(燕王扫碑战争)等。据有关史志的黄册记载,明初这些地区在册居民户数及人数已经很少(据《枣强县志》载明洪武年间枣强县居民仅有7700多人),何从来的如此众多居民向外输出呢?移民即便是来自周边地区,那周边地区的史志和有关家谱资料也应该有所载记。,可是目前真定府周边地区(当然也包括真定府)的居民也多为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外地移民(以山西为最)或以后至清朝各代的移民后裔。若当时移民时将该地所有居民全部移出,而后将异地百姓再次移入有悖常理。因此,笔者认为:在明初,枣强县应为山西移民途中官方所设一个较大的休整、中转驿站。移民由山西各地出发,走至枣强后在此停留一段时间进行休整。由于移民人数众多,所以被安排于枣强县较大范围的各个村庄内临时居住。移民到达迁徙地后,随着时间变迁,时代更替,历经数世后,后人将从始迁祖那里得到的有关从枣强某地至此的传说,误以为其始迁祖由枣强迁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