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光起:三招让小公司、创业公司在市场中没有竞争对手

史光起:三招让小公司、创业公司在市场中没有竞争对手

史光起:三招让小公司、创业公司在市场中没有竞争对手

现在听到最多的声音就是市场竞争太激烈,竞争对手太凶猛强悍。事实确实如此,目前市场已经严重供过于求,激烈的竞争是必然的,但如果转换一个思路,也许竞争就没那么激烈。有道是“自古知兵非好战”市场中也是如此,有很多竞争是可以避免的。显然专利技术和资本优势是简单粗暴却最为行之有效的竞争利器,但绝大部分创业公司是没有这些优势的,那么应该如何面对竞争呢?下面介绍三种回避竞争的方式。

1、把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

传统的思维方式是,只要做相同的生意,目标顾客是同一群人,那就是竞争对手。但其实,到了如今的市场阶段,专业化分工越来越明显,只做自己擅长的事,会增强自身竞争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史光起:三招让小公司、创业公司在市场中没有竞争对手

以地产商万科为例,其一二线城市市场开发完,面对三四线城市的市场环境,是缺少竞争力的,因为地产开发涉及到开发能力、获取土地能力、资金实力和当地政府关系维护等,显然人生地不熟的万科很难渗透到每个三四线城市。按照传统思维,那就是一点一点开始正面进攻,抢夺市场。而万科则采取了与竞争对手合作的方式——自己擅长项目开发,而各地小开发商开发管理能力弱,但当地政府关系和拿地能力很强,于是,万科与各地小开发商共同出资,万科负责项目开发管理并发挥自身的品牌号召力。地方小开发商则负责拿地与当地政府公关。这样一来,本来是剑拔弩张的敌人,瞬间成了并肩作战的战友,双方互利双赢,也让让万科快速打入了三四线城市。

史光起:三招让小公司、创业公司在市场中没有竞争对手

2、找到自己的无敌位置

竞争对手的强弱、数量的多少,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比如在战场上,你非要去挑战那个身强力壮,武器精良的敌人,显然失败的概率就会更大。有一个像笑话的真理故事,值得我们记住:一个人请教一个常胜将军,问他不败的秘诀是什么,常胜将军回答,他从不和比自己强的人较量。看似笑谈,实则蕴含着大智慧。商战中何尝不是如此,不要想着怎么打败对手,杀敌一万自损八千,最好的办法是找到自己的优势位置,让强敌懒得打你,弱小的敌人又不敢打你。

史光起:三招让小公司、创业公司在市场中没有竞争对手

英特尔公司诞生于电脑发展初期,那时候有强大的IBM控制着电脑市场,英特尔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如果正面与IBM竞争,几乎会被瞬间干掉,因为那时的IBM帝国实在太强大了。于是,英特尔选择了一个细分市场,只做个人电脑的处理器,因为专注于一点,又是细分市场,在这个市场他们拥有极高的竞争力,IBM觉得这个市场不大,他们就没有参与竞争,而是继续开展电脑整机市场,而其他想参与电脑芯片市场竞争的对手又没有英特尔强大,所以很少有人涉足,慢慢英特尔不仅活下来了,还成为了该行业的老大,现在的规模远超IBM。而与IBM,微软正面竞争,生产电脑整机的苹果公司,其全球个人整机电脑的市场份额一直被压制在5%以下,如果不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苹果公司可能已经破产了。

史光起:三招让小公司、创业公司在市场中没有竞争对手

3、多点协同的经营模式

传统的生意模式通常较为单一,竞争方式也很直接,这样显然缺少竞争力。如今做生意应该多点协同,用以强化竞争力,又可以化解大部分的竞争压力。例如,开一家饭店,自然就直接和周围的饭店成为了竞争者,客人就那么多,你抢到了,我就没生意了,这是基础竞争,很残酷,风险也很大。但是,如果进行多点协同呢?比如,在饭店附近郊区开一个农庄,农庄为饭店提供绿色蔬菜、大米等食材,对饭店来说,有了低成本原材料供应渠道,又有农庄为绿色食材背书,顾客还能在饭店购买农庄的绿色蔬菜和粮食,饭店增加了零售收入。顾客不相信?没关系,周末开展农庄游,把顾客带到农庄去,其他饭店单一的模式很难与之竞争,如果有了竞争力,就可以开连锁店了,更加强化了这个多点协同模式的竞争力。

史光起:三招让小公司、创业公司在市场中没有竞争对手

而农庄呢,其他农庄也很难与其竞争,因为,这家农庄的农家乐项目有满城的连锁店引流,还愁生意吗,而自产的蔬菜粮食又可以销售给饭店。所以,单独的饭店或是农庄,都无法和这种多点协同的模式竞争。

总结:在实际市场经营中,这些方式的作用并没有这么简单,本文旨在开启读者思路,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转变思维,狭路变坦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