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吃阿司匹林,卻還是患了心腦血管病,這是怎麼回事?

中老年保健雜誌

阿司匹林只是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病,但是並不等於吃了它就可以百分百的防止。

阿司匹林通過抑制血小板聚集,可以有效的預防血栓,血小板聚集是形成血栓的一個很大的危險因素,所以長期口服阿司匹林可以有效的預防血栓,但是如果其他危險因素沒有得到有效控制還是會出現心腦血管疾病的。

比如血壓未得到控制,高血壓是引起腦卒中的最重要的危險因素,血壓控制範圍應為包括合併有糖尿病、心肌梗死、腎功能不全的一般患者血壓應控制在<130/80mmHg,大於80歲的老年人血壓可以控制在<150/90mmHg,降壓時應注意要緩慢地降低到標準值,如果降到標準值患者受不了,可以降到能耐受的最低水平。血壓控制的好不僅能保護血管,還能降低腦卒中復發的發生風險;未控制喝酒,喝酒會使血壓迅速增高,大量飲酒會增加發生腦卒中風險,建議男性每天喝酒不超過25g,女性每天不超過12.5g;未控制吸菸,吸菸是公認的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有研究顯示吸菸的人發生冠心病的危險率是不吸菸的人的2倍,吸菸的人發生缺血性卒中的危險率是不吸菸的人的1倍。由此可看出吸菸的危害,所以要鼓勵身邊有吸菸的家屬或朋友戒菸,並且大家避免吸二手菸。

有的人可能出現阿司匹林抵抗,就是這些人雖然規律服用阿司匹林但是實驗室檢測他們的血小板聚集力還是沒有得到很好的抑制,看是否有阿司匹林抵抗是可以檢測的。

除此之外有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的家族史,尤其是直系親屬裡有男性不到55歲,女性不到65歲時就出現了心腦血管病,也是患有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


藥事健康


1、心腦血管病的其他高危因素未得到控制。心腦血管事件是由多種危險因素共同作用發生的,如果只是簡單服用阿司匹林,而其他致病因素(如血脂、血壓、血糖)沒有很好控制,還是會發生心腦血管疾病。


2、非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引起的血管事件。雖然心腦血管病的發生主要是由冠狀動脈硬化造成的血管狹窄發病,但冠狀動脈栓塞、動脈炎等其他原因也會發生。


3、阿司匹林的生物利用度降低。


4、糖尿病等情況下會使血小板更新加快,容易發生缺血性事件。


5、其他血小板的激活途徑,導致阿司匹林不能有效阻斷血栓素的生物合成。


6、發生了阿司匹林抵抗。所謂阿司匹林抵抗,臨床上是指在天天服用阿司匹林的過程中,仍然發生了血栓栓塞事件。發生阿司匹林抵抗的實質是阿司匹林不能達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如不能抑制TXA2的生物合成和血小板聚集,不能引起出血時間延長等。

儘管如此,多個國家的心腦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均將阿司匹林列為心腦血管疾病防治的基礎用藥,阿司匹林是目前防治心腦血管事件成本/效益最佳的藥物之一。要想避免發生阿司匹林抵抗的現象,就要從多重途徑控制心腦血管的危險因素(如控制血壓、血脂、血糖、戒菸等),避免服用其他NSAIDs藥物,必要時聯合或換用其他抗血小板藥物如氯吡格雷等。


醫患家

在每天的臨床工作中,張大夫也常常被很多患者問起:“張大夫,為什麼我每天吃阿司匹林,最後還是得了心腦血管疾病呢?”這個問題提的好,很有代表性,張大夫今天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心腦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礎是動脈粥樣硬化,而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是多種因素參與的,並不是口服阿司匹林一種藥物就能夠解決的。不可否認,小劑量口服阿司匹林可以大幅度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但是阿司匹林並不能讓心腦血管疾病徹底不發生。下面我說說那些可能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

1、年齡、性別

心腦血管疾病多見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50歲以後就會進展更快。同時,男性較之女性有更大的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女性停經後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明顯升高。

2、血壓異常

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發生和發展的高危因素。無論是收縮壓還是舒張壓的升高,都會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所以控制血壓對於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很重要。

3、血糖異常

無論是明確診斷的糖尿病患者還是糖耐量異常的患者,只要血糖異常,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就會明顯升高。血糖異常的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不但很高,而且可能使病情迅速發展。所以,積極控制血糖對於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很重要。

4、血脂異常

血脂異常是動脈粥樣硬化最重要的危險因素。臨床資料顯示,動脈粥樣硬化常見於高脂血症患者。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是最為被重視的指標。所以,想要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還要控制血脂。

5、吸菸

吸菸不僅損傷肺臟,還會明確損傷動脈血管,造成心腦血管疾病高發。有研究顯示,吸菸者的心腦血管疾病是不吸菸者的6倍。所以,想要控制心腦血管疾病還要戒菸。

6、肥胖

肥胖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高危因素,肥胖可以引起血壓、血糖、血脂異常,從而加速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所以,想要不得心腦血管疾病還要交控制好體重。

7、家族遺傳

有研究顯示,家族中有在年齡<50歲時就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的話,直系親屬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機率增加5倍。

總之,除了阿司匹林,大家看看還有多少因素影響著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最後,張大夫問一句:您除了口服阿司匹林,其他的危險因素控制好了嗎?如果口服阿司匹林的同時您能控制好其他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那麼你的心腦血管疾病可能就不會發生。


張之瀛大夫

那到底為什麼服用阿司匹林還能患上心血管系統疾病呢?這裡所說的心血管疾病,主要起的是缺血性的心腦系統疾病,如冠心病,腦梗塞等等。這類缺血性心腦血管系統疾病是主要發生於在血管粥樣硬化性狹窄的基礎上而導致的。

健康人的動脈血管是通暢的,管腔內沒有任何狹窄,一些致病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吸菸,肥胖等,損傷動脈血管的內皮細胞層,逐漸形成動脈粥樣硬化,這是以後心血管病事件發病的基礎。

這些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有時候是不穩定的,在一些特殊的原因誘發之下,可能會發生破裂,斑塊中的脂質成分入侵到血液當中,在這個時候,血小板發生了主要的作用。斑塊破解促使血小板聚集,從而形成動脈血栓。

而阿司匹林在這個過程當中就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能對抗血小板聚集來一定程度上的預防和改善血栓形成這個狀態。

另外一個方面,有的時候心血管病事件並不是因為斑塊破裂,而是因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體積逐漸增加,引起器官組織的供血不足,如心絞痛和腦供血不足等,這個時候阿司匹林在改善症狀上並沒有太大的效果。


惠大夫在江湖

在規範地使用阿司匹林後仍發生心腦血管病事件,這種情況叫作“阿司匹林抵抗”。

出現“阿司匹林抵抗”有以下三種可能。

1.動脈粥樣硬化疾病進一步發展,導致心腦血管病事件出現。

2.由於個體差異,使用阿司匹林的劑量不夠。

3.真正的“阿司匹林抵抗”,即患者對阿司匹林反應較差。

目前評價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效果的實驗室指標有:TXA2誘導的血小板聚集率、血栓彈力圖等。由於這些實驗室檢查都是在人體外進行的,血液標本取得後很多因素都能影響血小板聚集,所以這些指標不能完全反映人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實際情況,只能作為醫生的參考。

患者一旦發生“阿司匹林抵抗”,可採取以下措施。

2.增加阿司匹林的劑量。

3.改用其他作用機制的抗血小板藥物,如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等。

4.聯合其他抗血小板藥物,如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等。

阿司匹林是一種古老而優秀的藥物,價廉物美,只要在醫生指導下正確應用,就能在心腦血管病防治中發揮重要作用。

——追隨您的心聲 提供專業回答——


中老年保健雜誌

1、心血管病是一大類疾病並非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預防全部:每日服用阿司匹林的主要針對的是由於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不穩定並由於血小板聚集造成血管重度狹窄甚至於完全閉塞所造成的心腦血管疾病,具體來說主要為冠心病、缺血性腦卒中等,而對於心肌病、心律失常、出血性腦卒中等則沒有預防作用;

2、心腦血管病為複雜性疾病,有多種危險因素:即便針對冠心病和缺血性腦血管病,這類疾病除了發病時的血小板聚集以外有多種危險因素,如:高血脂、菸草成分對血管內皮的損傷、糖尿病相關的血管神經病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因此阿司匹林所起到的預防作用是有限的,並不能做到百分百的預防效果;

3、某些心腦血管疾病服用阿司匹林可能還會增加發病的風險:前面提到過心腦血管病是一大類疾病,其中的腦血管疾病還包括出血性腦卒中,臨床上常見的有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對於高血壓患者如果平日服用阿司匹林同時又不有效的控制血壓的話則會增加這類疾病的發生風險,最終反而適得其反。


精靈醫生

我是小眼睛醫生

專注於心腦血管疾病致力於公眾健康

熱愛於健身的心內科醫生,喜歡我的回答,可以點擊左上角,柴暖更多關於心腦血管疾病的知識

但是,小眼睛醫生告訴你一個有趣的現象,不是說你服用的阿司匹林,一定能夠起到抗血小板的療效。


在亞洲人群當中,存在阿司匹林抵抗現象。

阿司匹林在亞洲人體內存在一個特異性基因,這個基因讓阿司匹林的作用效果沒有那麼好的效果,所以對於亞洲人群來說,阿司匹林的療效有時並沒有那麼好。除了這個原因以外,還有下面的現象,能夠導致阿司匹林的療效沒有真正發揮出來。

有些患者服用要是並不是那麼規律,藥物的依從性比較差,能夠導致藥物不能發揮作用。

有時候,人體可能存在其他產生TXA2的途徑。

雖然阿司匹林能夠抑制TXA2的生成,但不能夠完全抑制。

人體存在其他途徑產生COX2,阿司匹林作用於COX2減少的主要途徑是通過抑制COX1轉化為COX2的酶,來抑制TXA2的產生,但是人體仍然存在

炎症,應激反應,細胞因子的過程,增加TXA2的產生。


最後,小眼睛醫生還是要強調,對於冠心病和腦梗塞的預防才是關鍵,規律服藥,合理服藥,正規服藥,清淡飲食才是

我是小眼睛醫生王道。

覺得我的回答有道理,可以關注我

覺得我的回答欠佳,可以回覆告訴我


小眼睛醫生愛運動

阿司匹林作為一種預防心腦血管病的藥物,目前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應用,服用者眾多,但其中有不少人是沒有經過醫生的指導而自行服用的,結果就出現了天天吃阿司匹林,卻仍然得了心腦血管病的問題,主要原因有:

心腦血管病發生的根本原因是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的形成,使心腦血管發生了結構及功能上的改變,比如血管增厚導致管腔狹窄而血流不暢,引起缺血性疾病;血管脆性增加而發生破裂,引起出血性疾病;斑塊破裂引起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引起梗塞性疾病。

而阿司匹林的作用只是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止血栓形成而預防梗塞性疾病的發生,並不能從根本上去除血管發生的病變,所以它起作用的前提是有動脈粥樣硬化等病理改變的發生,所以正常人沒有必要服用阿司匹林。

因此,阿司匹林只對有適應症的人群才能起到預防心腦血管病發生的作用,比如已經患者心腦血管病者,患有糖尿病及血壓控制良好的高血壓患者;存在血脂異常的吸菸者等,且對年齡也有要求,比如只適合50-70歲存在上述危險因素的人等。

此外,即便是適合服用阿司匹林的人,服用阿司匹林也不一定就能起到預防作用。比如在極少數服用者中可能存在阿司匹林抵抗,即服用後起不到應用的作用,但目前又沒有相應的檢測手段證明阿司匹林抵抗的存在等。

況且,阿司匹林需要長期服用,可能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應,最常見的是引起出血性疾病,其中以消化道出血最為多見。所以,阿司匹林對於非適宜人群,不但不能起到預防心腦血管病發生的作用,反而存在引起出血性疾病發生的可能。

總之,對於阿司匹林在預防心腦血管病中的作用,正確的認識應當是:在醫生全面評估身體狀況的前提下,綜合考慮長期服用的利弊,適合服用時堅持服用盡可能降低心腦血管病發生風險,無需服用時不擅自服用,避免不良後果的發生。


天天聽健康

作為一個應用百年的藥物,阿司匹林確實因它的眾多功能一直是醫學界的“明星”藥物——阿司匹林可以解熱鎮痛,低劑量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又可以預防動脈粥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但為什麼天天吃阿司匹林,心血管系統還是出現問題了呢?這個問題還是對阿司匹林的瞭解不夠深入造成的。

李藥師談健康,點擊右上方紅色按鈕“+關注”,更多用藥科普知識與您分享!

阿司匹林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機理

長期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腸溶片,對於動脈粥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主要是對於血栓的預防。由於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血栓素A2生成,從而抑制血小板凝集的藥理作用,阿司匹林的作用時間可以持續到血小板的整個生命週期,因此,能夠有效的抵抗血小板的凝集。

血小板的聚集是形成血栓的重要風險因素,因此,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抵抗血小板的凝集,可以大大減少血栓性心血管疾病的發病幾率。但幾率的減少,並不等於百分百的避免,因此,有時候,即使服用阿司匹林,也同樣可能發生心梗等問題。

並不是所有人都要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並不能預防所有的心腦血管問題,也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服用阿司匹林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雖然對於有心血管風險的中老年人,有很多人確實可以服用阿司匹林來預防血栓,但對於有出血風險的情況,是嚴謹服用阿司匹林來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實際上,現實生活中,就有不該服用阿司匹林能長期服用,導致出現腦出血問題的情況,對於有出血傾向的老年人,服用阿司匹林,不但不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甚至可能會導致消化道內出血、腦出血等大問題的出現。

因此,是否需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來預防心血管問題,一定要經過臨床醫生的充分評估後再決定,不要私自服用。另外也要正確的認識到,世界上,沒有一種能夠100%預防某種疾病的“神藥”,阿司匹林也不例外。


李藥師談健康

我們在臨床不但能遇到天天吃阿司匹林的會心肌梗死,就算天天吃阿司匹林加他汀的也可能心肌梗死。



為什麼呢?

除來患者本人生活習慣,比如抽菸、酗酒、勞累等等各種因素以外,還有一個問題大家需要明確。

阿司匹林作為預防心腦血管的的基石用藥,經過了上百年的考驗和無數人的驗證,是明確有益的,且已經給正在給無數朋友帶來好處,減少病痛,延長壽命。

以前的數據咱倆不重複了,我們看看最新的研究,歐洲人對60多萬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的追蹤研究發現,停用阿司匹林,心梗風險增加了大約37%。 早一些的研究也發現,停用阿司匹林4周內,腦梗風險比正常情況增加了3倍,平均停用阿司匹林後發生腦梗的時間是9天。

不爭的事實,阿司匹林能夠降低心腦血管發生。

高危人群天天吃肯定有好處,那為什麼還會心肌梗死呢?

降低!降低!降低!

阿司匹林只能降低風險,不能百分百預防。比如我們都遵守交通規則,靠右行,不闖紅燈,只能降低車禍,不能完全避免,道理一樣。

阿司匹林也是這樣,帶給大多數人好處,醫學也是如此,只能到給大多數獲益,不能保證每一個人都能獲得好處!

天天吃阿司匹林肯定能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即使不能保證每一個人獲益,但高危人群不吃阿司匹林那肯定成倍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