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我不是藥神》原型:從未在推薦仿製藥中牟利,自己並非英雄

對話《我不是藥神》原型:從未在推薦仿製藥中牟利,自己並非英雄

文 | AI財經社 魯智高

編 | 梁夜

國產電影《我不是藥神》正在締造一個神話。

豆瓣評分9,淘票票評分9.5分,貓眼評分9.5,朋友圈裡刷屏。與口碑相對的是票房:據淘票票數據統計,自6月30日開啟全國分時段超前點映之後,《我不是藥神》點映6小時票房突破9920萬,觀影人次破286.1萬。截止目前,僅點映票房累計1.87億元。

隨著影片的熱度不斷攀升,故事主人公的原型、“中國仿製藥代購第一人”陸勇也重新引起不少人的關注。

在一片“英雄”的歡呼聲中,亦有質疑出現。去年3月,《智族 GQ》雜誌經實地採訪發現,陸勇所介紹的印度公司Cyno生產的仿製藥Imacy並沒有在藥店出售,藥監局查不到相關資料,生產許可證存疑,其有效成分也與原研藥相去甚遠。

針對推薦“假藥”的質疑,7月4日,陸勇向AI財經社表示,“在(印度)正規網站上,都能查到很多信息,相關的一些證明,都很清楚;從法律角度來講,沒有在中國註冊的藥品都是假藥;從療效來講,我吃了這麼長時間,還有這麼多病人在吃,我們(取得的)效果很好,我認為它就是個真藥。對於患者來講,療效比什麼都重要”。

7月2日,陸勇受邀參加了該電影在清華大學的首映禮,首次觀影后的他感到震撼,“非常真實地描寫了這個群體的狀態“。在首映禮現場,陸勇坦言看完預告片後不高興,擔心自己的形象受到損害,不過和劇組溝通後,對他們的改編保持了理解。“電影主角與自己的形象有比較大的區別,擔心會讓不清楚我真實情況的人產生誤解,可能會給我帶來一定的傷害。”陸勇告訴AI財經社,經過雙方多次深入交流,理解電影的改動和藝術化的處理,現在不怎麼擔心了。

在陸勇看來,他不是“藥神”,也不是“英雄”,更不希望被人這麼稱呼,而是希望患者們能看到他生了16年病還很好地活著,希望這種精神能鼓勵和激勵他們每個人都能做到像他這樣。“我不是‘藥神’,也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是一個‘英雄’,”他認為自己的身份是:一個草根,一個白血病患者,一個平凡者,也包括商人。

在該電影7月5日正式上映之際,就他的現狀、爭議和對這部電影的看法,AI財經社對話了陸勇。

對話《我不是藥神》原型:從未在推薦仿製藥中牟利,自己並非英雄

因父親去世放棄骨髓移植

AI財經社:參加完《我不是藥神》首映禮之後有什麼感想?

陸勇:還是蠻激動的,又過了一遍自己生病、吃藥、幫助病友等等的過程,想起那個比較艱難的時間。

AI財經社:那段時間裡遭遇了什麼打擊?

陸勇:2005年4月,我的父親因為我的病,想多賺點錢,出車禍後去世了,當時他才61歲。這對我的打擊非常大,也很難受。當時要是我不生病的話,他可能還幸福地活著,也不會有那麼多壓力。我生病後,給家裡還是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AI財經社:是怎麼排解壓力和痛苦的?

陸勇: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只能硬扛著。當時主要是心理和經濟上的壓力,壓力最大的時候,經常會夜裡驚醒,想著要是骨髓移植一直匹配不上的話,不知道明年還能不能活著。

AI財經社:父親去世的打擊對你造成了什麼影響?

對話《我不是藥神》原型:從未在推薦仿製藥中牟利,自己並非英雄

療效好就是真藥

AI財經社:現在身體狀況怎麼樣?

陸勇:身體很好,非常好。我現在游泳,一次性能遊1000米。前年去西藏,海拔超過5000米,我都能承受,沒問題。

AI財經社:吃的藥是哪一種?

陸勇:印度仿製藥公司Cyno生產的Imacy,2002年患病後,吃了2年瑞士諾華的格力衛,2004年就換成印度公司Natco生產的仿製藥,從2011年就開始吃這個,一直到現在。

對話《我不是藥神》原型:從未在推薦仿製藥中牟利,自己並非英雄

AI財經社:這個藥效果如何?

AI財經社:後面有病友諮詢,你也是推薦這個藥?

陸勇:對呀。我吃得很好,為什麼不推薦?

AI財經社:有人質疑Cyno生產的Imacy是假藥,你怎麼看?

陸勇:在(印度)正規網站上,都能查到很多信息,相關的一些證明,都很清楚;從法律角度來講,沒有在中國註冊的藥品都是假藥;從療效來講,我吃了這麼長時間,還有這麼多病人在吃,我們(取得的)效果很好,我認為它就是個真藥。對於患者來講,療效比什麼都重要。

不希望被稱為“藥神”“英雄”

AI財經社:“‘藥俠’陸勇”這個網名有什麼含義?

陸勇:這個名字是媒體起的,我就沿用了這個名字,沒有什麼特殊的含義,我自己不會起這個名字。

AI財經社:怎麼看待“藥神”這個稱呼?

陸勇:我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名字,也不會把自己想象成這樣,它是電影方的推廣,他們自己起的名字。我不是“藥神”,也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是一個英雄。

AI財經社:也有人認為你是商人,質疑你之前在替Cyno宣傳中獲利,你怎麼看?

陸勇:我本來就是一個商人,我經營著公司,但我又是個病人,這很正常,他硬要把這個東西按到你頭上去,談的商人定義恐怕有所指吧,我理解,但是我沒有從中獲利。

AI財經社:覺得自己的身份是什麼?

陸勇:一個草根,一個白血病患者,一個平凡者。當然,商人也是我一個身份。我並不希望被稱為英雄,而是希望患者們能看到我生了16年病還很好地活著,希望這種精神能鼓勵和激勵他們每個人都能做到我這樣。

對話《我不是藥神》原型:從未在推薦仿製藥中牟利,自己並非英雄

曾擔心電影影響自己形象

AI財經社:想到過有人會把你的真實故事改編後拍成電影?

陸勇:我之前確實沒想到過。這個電影編劇是在2015年5月和我聯繫的,說想把我的故事改編成電影劇本,那時候我才知道。當時想的是電影和劇本可以將我們這個群體展示給更多人知道,看能不能對醫療改革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我是很希望我們這個群體的現狀能有所改善,這是我的心願,所以當時我沒有拿一分錢。

AI財經社:有參與影片的拍攝、製作嗎?

陸勇:在2017年3月電影開機前,我被請到南京和劇組、演員進行交流,我把自己的故事詳細地講了下。他們可能想通過我的親口講述,瞭解我們這個群體,和我之前的經歷,更好地表現電影的效果吧。後續就沒有了。

AI財經社:之前擔心過這部電影給自己帶來不良的影響?

AI財經社:現在還有這個擔心嗎?

陸勇:雙方已經多次深入交流,進行了充分溝通,他們也會在宣傳上把電影的主角和真實的原型做一個隔離,讓大家瞭解清楚這裡面的不同和區別。如果能夠解釋清楚的話,這個隔閡也就消除掉了。我現在也理解這個改動以及藝術化的處理,現在不怎麼擔心這塊。

AI財經社:什麼時候看了《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

陸勇:在7月2日首映禮上。感覺挺震撼的,非常真實地描寫了這個群體的狀態,雖然電影只有短短的117分鐘,不過之前的困惑到現在比較好的生存狀態,這個真實生活的變化都濃縮在電影裡面了。

AI財經社:會向身邊人推薦這部電影嗎?

陸勇:會。我的親朋好友大部分都看過了,評價都是很高的,覺得拍得不錯,特別是家裡有人患病或經歷過類似事情的。我覺得這部電影觸動了每個人的內心。

AI財經社:怎麼評價自己這段經歷?

陸勇:這段過程就像人生的一場修煉,但是我們要看到最後的結果,我們看到了希望,也見到了希望,這才是最好的結果。其他的我們都可以省略掉,不用去回憶。我們要看到好的東西,這才是最好的事情。

對話《我不是藥神》原型:從未在推薦仿製藥中牟利,自己並非英雄

最大的願望是過好每一天

AI財經社:從2002年確診白血病,到現在總共花費了多少錢?

陸勇:早就遠遠超過100萬了。最初兩年吃藥就花了58萬左右,還有做檢查,發現印度仿製藥之前,可能有70、80萬,後面又吃了9年中藥,花了很多錢。

AI財經社:現在每個月為這個病需要花費多少錢?

陸勇:一年花個幾千塊錢。也是因為政策原因,加上藥物價格下降等,負擔輕了不少。

AI財經社:現在在做什麼工作?

陸勇:還是做之前自己的公司,經營情況不錯,很好,很好,很好。我們現在在新疆也有工廠,是一個援藏項目,現在大概有300人在那邊生產。

AI財經社:那現在還有患者向你求助嗎?

陸勇:有,但是比以前少很多了。我覺得是兩方面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很多藥物已經降價、攤派、進醫保,國內的仿製藥價格也比進口藥便宜,病人負擔比較輕;再就是現在想從印度獲取藥物的話,渠道也比以前多了,所以找我的就少了。現在病友之間的也聯繫也少了。

AI財經社:怎麼看待這個變化?

陸勇:很好啊,找我的人多了才是有問題。我更希望以前的病友,找我聊聊天喝喝茶,談談身體狀況和未來打算,這是我最願意聽到的,而不是能不能買個藥,這是我不願意聽到的。我希望每個人都健康,能過他們正常的生活,這才是最好的,這樣的情況還是蠻開心的。同時,我也感謝國家和政府出臺的相關政策,改變了我們這個群體的生死狀態,這才是最關鍵的。

AI財經社:有想過自己能活到多少歲?

陸勇:沒去想這麼複雜的事情,我覺得活好今天明天,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以後怎麼樣,誰都不知道,未來的打算,也不去期望太多,因為我們畢竟是患者。能過好每一天,就是我最大的願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