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險!又到誤吞異物高發期 三天兩個「熊娃」誤吞硬幣

三天遇到2個孩子誤吞硬幣

惊险!又到误吞异物高发期 三天两个“熊娃”误吞硬币
惊险!又到误吞异物高发期 三天两个“熊娃”误吞硬币

小小硬幣看似無害 一旦誤吞麻煩不小

由於硬幣邊緣光滑,相對於雞骨頭、魚刺、棗核等容易劃傷食道的異物而言,看起來安全許多。因此有些家長覺得孩子誤吞硬幣不用太擔心,吃點飯或者韭菜等粗纖維,硬幣就很容易被排出體外。

惊险!又到误吞异物高发期 三天两个“熊娃”误吞硬币

“這種方法對於誤吞硬幣的幼兒是否有效,要視情況而定。”消化內鏡中心主任韓樹堂表示,如果誤吞一角或五角的硬幣,由於直徑相對較小,或許有效。但如果是一元硬幣,由於直徑2.5cm,比兒童的食管腔大一些。兒童誤吞後,硬幣容易卡在食管中,時間較長會造成食道粘膜出現水腫等損傷,進入腸道後,有引起腸梗阻乃至腸穿孔的風險。

另外,如果硬幣停留在食道或者胃部,可以通過內鏡相對容易取出,一旦梗塞在腸道部位,此時只有通過開刀才能解決問題。專家建議誤吞硬幣後還是儘早取出。

暑假是誤吞異物的高發期

生活中,這種幼兒誤吞異物的事件屢見不鮮,尤其隨著暑假來臨,兒童誤吞異物進入高發期。

小孩誤吞異物事件中,這些東西最“危險”:食物:果凍、瓜子、花生、骨頭、魚刺等;金屬類:硬幣、鑰匙、針;塑料製品:玩具零件、筆帽、紐扣等。誤吞異物可導致出血、窒息、穿孔等,如果處理不及時,嚴重的還會引發生命危險。

韓樹堂主任提醒家長,不要將細小物品擺放在孩子容易接觸到的地方,要加強對孩子的安全意識教育,避免孩子誤吞異物。小朋友在進食過程中,儘量避免嬉鬧、跑跳、哭泣,不要在嘴巴里含硬幣、牙籤、玩具零件等,低齡幼兒少吃果凍、堅果類食物,一旦誤吞異物,要及時送醫就診。

鏈接:

暑假常見兒童“安全殺手”,家長朋友們特別注意哦!

1、食物中毒

2、動物咬傷

3、玩耍摔跤

支招:為孩子營造一個相對安全的家庭環境,在陽臺、門窗、樓梯等處安裝保護裝置。幼兒上下樓梯要有人攙扶。兒童騎車時要戴上安全帽、護腕護膝;玩鞦韆注意擺幅不要過大。

4、觸電

支招:使用電熱水器時要關閉電源,家有小孩最好在插座上裝防電蓋子。一旦觸電,家人應該立即關閉電開關,切斷電源,如果開關較遠,可先用不導電的幹木棍、橡皮類工具等把觸電小孩與電源分開,再將小孩移到通風的地方,如觸電窒息立即進行人工呼吸。

5、誤吞異物

6、燒燙傷

7、溺水

支招:加強對孩子的監管,不能讓孩子去水塘和河流裡游泳,如果在泳池游泳,避免去深水區。如發生溺水,迅速清理溺水者口、鼻中的汙物,然後解開領口,使其平臥,保持呼吸道通暢,再給予兩次人工呼吸,將溺水者頭歪向一側,進行心肺復甦按壓,2次人工呼吸+30次心肺復甦按壓交替進行,直至溺水者甦醒或專業急救人員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