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增的艱難時刻:終止數陡增,存量項目6成已現浮虧

定增市場的萎靡之勢,在6月的股市下跌中暴露無遺——項目發不出去的情形,在當前已司空見慣;批文到期、主動終止的項目數量陡增;年內已實施發行的定增項目中,也有六成已現賬面浮虧。

曾經年募資規模達1.8萬億的定增市場,告別“躺著賺錢”的輝煌時代。

比交易數據變化更劇烈的是市場的參與熱度。市場人士指出,在市價發行和減持新規的影響下,原來依賴於價差的安全墊消失;沒有足夠的安全邊際,市場參與動力不足。從投資策略來看,參與定增更需要從價值角度判斷,優化配置、注重選股。在賺錢效應逐步顯現後,定增市場會逐步迎來更多增量。只不過,回暖的過程可能不會那麼快。

定增的艱難時刻

“之前意識到定增會不太好做,但確實沒想到會像現在這樣艱難。”上海一傢俬募機構負責人王源(化名)直言道。

王源所負責的私募,在2015年和2016年集中參與了多起定增,“收益非常可觀”。在2016年下半年監管對併購重組、借殼和再融資全面收緊後,定增收益已經開始壓縮。去年2月,證監會宣佈調整再融資規則,旨在抑制上市公司過度融資,避免資金“脫實向虛”。

王源最後參與的一起定增項目是在去年。某上市公司在易主後,隨即發起定增收購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王源就參與了此次配套募資。但當時,針對定增的監管力度再度升級,對配套融資的審查也極為嚴格。在堅持了近一年後,這家上市公司的定增項目還是失敗。

截至目前,該上市公司依然未能成功推進資產重組,股價也隨之一落千丈。“沒能成功認購那個項目,最初還感覺挺遺憾的,但現在回頭去看之後股價,反而躲過一劫。現在的定增市場可以說,沒有故事可以講,講了也沒人有願意聽。” 王源稱。

新增項目並不難,難的是再像以前那般眾人都借定增“躺著賺錢”。

6月最後一週,浙江世寶、華控賽格、星光農機、得潤電子發佈公告,因資本市場環境變化,未能在批文有效期內完成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事宜。

直到批文失效也未成功發行,價格倒掛的影響明顯。以浙江世寶為例,其非公開預案中的發行價格為不低於12.39元/股;而截至上述公告之日,其二級市場股價為4.38元/股,價格倒掛幅度達到65%。得潤電子亦是如此,其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的發行價格不低於28.86元/股,而截至公告日的收盤價為15.95元/股,價格倒掛幅度45%。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已有18起定增項目因批文到期失效而終止。

就在同一周,還有榮科科技、山鼎設計、文投控股先後宣佈,因資本市場環境變化,終止非公開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和配套募資。查詢資料也不難看出,股價走跌同樣是重要因素之一。以文投控股為例,其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發行價為 17.09元/股,而公告日當天的收盤價僅為6.9元/股,倒掛幅度為60%。

批文到期、主動終止,當前在A股折戟的定增項目陡增。據不完全統計和歸類來看,今年已經上半年有86家上市公司的定增項目終止。其中,因 “資本市場環境變化”而主動終止的有28家,佔到33%,比重最高。因批文到期失效而被動終止的有18家,佔比達到21%。此外,因方案變更、交易條件未達到一致的分別有14家、9家,佔比分別在16%、10%。

申萬宏源研究所證券分析師林瑾向第一財經還表示,股價倒掛是導致定增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年以來,不少定增項目都是通過下調發行價、增加發行量來調整方案的。但如果有公司不願意調低價格,不願意降低股份的“含金量”,所以寧可放棄,尋找更合適的時機再重新啟動,或者通過別的方式完成融資。

定增的艰难时刻:终止数陡增,存量项目6成已现浮亏

除此之外,存量項目也是風波不斷。

某投資公司的內部人士就透露,公司與此前參與定增的上市公司進行司法訴訟,起因正是對方大股東不履行定增協議的兜底條款。這類條款在業內也被稱為“抽屜協議”,通常會約定一個固定的保底收益,來保證投資人的投資收益。該人士稱,對方以公司未履行相關戰略協議等為由,拒絕承擔該保底收益;但公司認為,相關戰略協議的執行需要時間,且存在一定不確定性,不能作為藉口。

“在定增實行市價發行後,‘抽屜協議’越來越多。但隨著二級市場風險的擴大,原來的契約規定可能也不足以彌補投資風險了。而抽屜協議本身也存在一定法律風險。”林瑾強調。

王源對此也表示,在定增的套利空間被壓縮後,市場開始出現了一批大股東兜底的定增項目,比如承諾回購或簽署保底收益等。但這些項目卻並不保險。有的大股東並不具備能夠兜底的能力,有的保底協議對投資人也做出了較嚴格的要求。“穿透去看,很多兜底其實是空的,什麼也保障不了。”

從套利到配置的“後定增時代”

全面收緊的監管政策,是打破定增市場坐地套利的關鍵一擊。而市場的波動與震盪中,加速著定增邏輯的切換。

在前兩年定增快速膨脹之時,定增市場的亂象叢生。炒概念、過度融資等案例不斷,募集資金大量閒置、頻繁變更用途或脫實向虛、變相投向理財產品等也屢見不鮮。從2016年開始,針對定增的監管力度就在不斷收緊,包括嚴審募投項目和融資投向、調整定價機制等。2017年2月,修訂後的再融資規則出臺,對定增新設了發行股本限制、融資間隔期要求等,明確了市價發行的定價機制。

監管政策的調整,對定增市場影響明顯。Wind統計顯示,以股票上市日來統計,今年上半年A股共上市有179家上市公司定增項目,合計募集資金4705億元、同比下降30%。而在2015年、2016年、2017年,全年定增募集資金分別為1.23萬億元、1.69萬億元、1.27萬億元。

而進入今年以來,市場震盪走跌,再讓定增市場的賺錢效應大打折扣。Wind統計顯示,在上半年實施發行的定增項目有143起。以7月4日最新收盤價來計算,復權後較發行價出現倒掛的有89起;這意味著,有超過6成的定增項目認購已出現浮虧。其中,倒掛幅度超過20%的定增項目有45起。

比交易數據變化更劇烈的,是市場的參與熱度。

“整體來看,定增項目目前沒有很確定的可預期收益,風險太高了。當前參與定增的,有些是這個市場的存量資金,有些是大資金對大型定增項目進行長期配置。”王源直言。

對於當前的市場參與度,林瑾也表示,當前定增以貼近市價發行,原來依賴價差的安全墊不復存在;很多機構認為九成折價已經覆蓋不了風險,沒有足夠的安全邊際,參與動力不足。減持新規的出臺,延長了鎖定期,對是否符合產業政策、結構調整方向的監管也在收緊,導致定增市場的各種不確定性增加,市場不敢輕易參與。

定增市場是否已毫無機會,林瑾認為該觀點也過於片面。從再融資整體情況來看,可轉債的門檻較高,部分中小企業的發行難度較大。從募資規模的絕對值來看,定增依然是比重最大的再融資方式。

林瑾稱,就參與主體來看,定增市場的參與者更多都是存量資金,或者是有“關聯合作”的類戰略投資者。從投資策略來看,當前定增市場更需要從價值角度判斷,必須優化配置,注重阿爾法選股,這與當前二級市場的投資邏輯也相呼應。當邏輯切換後的賺錢效應逐步顯現,定增市場才會有增量。只不過,回暖的過程可能不會那麼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