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光伏供暖遭遇「腸梗阻」 打通「最後一公里」還需多久?

農村光伏供暖遭遇“腸梗阻” 打通“最後一公里”還需多久?

農村光伏供暖遭遇“腸梗阻” 打通“最後一公里”還需多久?

6月的內蒙古伊金霍洛旗,綠樹蔥蘢、花香滿徑,彷彿置身一幅色彩斑斕的水彩畫中。為進一步推進實施“農村牧區分佈式光伏發電及清潔能源供暖示範工程建設”,近日,內蒙古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調研組一行先後深入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鎮和札薩克鎮,分別就汙水處理廠採用分佈式光伏發電、汙水處理設施託管運營,農戶電採暖示範工程建設進行了調研,並舉行了“2018伊金霍洛旗農村牧區分佈式光伏+電採暖試點項目調研座談會”。

汙水處理的“伊金霍洛樣本”

“到目前為止,伊金霍洛旗在汙水處理廠已成功安裝光伏供暖7處,還有兩座正在建設中,像成吉思汗陵這塊兒是25.44千瓦光伏發電併入到下游的變壓器,通過在這裡面安裝各種電採暖設備,從而解決了汙水處理廠的供暖問題,這9處汙水處理廠,現在只要六七個人就可以了,過去一個汙水處理廠就至少要三四個人……”在伊金霍洛鎮小型汙水處理廠,伊金霍洛旗住建局副局長白永龍向內蒙古發展改革委調研組一行介紹說。

據瞭解,白永龍所指的小型汙水處理廠,實際上正是伊金霍洛旗農村牧區正在下力氣推行的分佈式光伏發電+清潔能源示範項目。資料顯示,伊金霍洛旗共有汙水處理廠12座,其中中型汙水處理廠兩座,小型市政汙水處理廠10座,汙水處理工藝為HEMBR工藝,目前已鋪設汙水主管網總長115.5公里,總處理能力2950噸/天,投資金額3168萬元(不包含管網投資)。在12座汙水處理廠中,有7座實現了統一遠程監控、無人值守。

事實上,為深入推進這項民生工程,早在2015年,在伊金霍洛旗委、政府的重視下,針對伊金霍洛旗鄉鎮汙水處理廠選址距鎮區、居民聚居點距離較遠,且大部分居民聚居點未實現集中供暖的現狀,為保證汙水處理廠冬季正常供暖並降低運行成本,汙水處理廠採用太陽能光伏供暖,並依託國家光伏產業政策將汙水處理廠光伏發電與電力大網併網,這樣冬季供暖期即可利用太陽能進行供暖,非供暖期發電接入國家電網並計量電量、將供暖剩餘電量用於汙水處理廠運行補貼,從而實現降本增效,同時有效減少能耗和環境汙染。

光伏式供暖的尷尬處境

離開伊金霍洛鎮小型汙水處理廠,調研組一行又來到伊金霍洛旗札薩克鎮巴音蓋自然村。“原來一個採暖季要燒10噸煤,差不多要五六千元,換了這套電採暖設備,雖然燃煤和用電費用差不多,但用電環保乾淨,更重要的是我老婆兒(當地方言:老太太的意思)、老漢冬天再也不用生柴打炭了。”談及家裡光伏發電替代煤炭供暖發生的變革,巴音蓋自然村72歲的胡大爺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據瞭解,伊金霍洛旗常住人口2.7萬,約1萬戶,98%的農牧戶冬季取暖靠燃煤,戶均燃煤6~8噸,一個採暖季僅燒煤就得6~8萬噸,即使按最低5萬噸標煤計算,全旗農村牧區年採暖排放的二氧化碳也有12.5萬噸、碳和粉類物3.4萬噸……

白永龍給調研組算了一筆賬,像胡大爺家採用的是空氣源熱泵,這樣的話就跟農戶冬季買煤的費用差不多了,以每戶100平方米燃煤取暖來測算,一個採暖季每平方米是30元,而採用空氣熱源泵所需的電費也是每平方米30元,但這之中不僅省去了勞力、實現了24小時室內恆溫,更為關鍵的是綠色、無汙染。

按理說,光伏式空氣熱源泵採暖方式省力、恆溫、綠色、無汙染,農牧戶也很認可,更為關鍵的是這樣的環保項目當地政府又很支持,對內蒙古當前正在實施的打贏藍天保衛戰具有重要示範意義,但即便如此,從2005年著手籌備至今,該項目仍然運行緩慢、無法全面推行,癥結到底出在哪裡呢?

事實上,早在2016年,為積極響應國家發展清潔能源的號召,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伊金霍洛旗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與阿特斯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三方,就共同簽訂了“伊金霍洛旗農村牧區分佈式光伏發電及清潔能源供暖示範工程建設項目戰略框架協議”。協議明確擬在伊金霍洛旗境內著力推進實施“農村牧區分佈式光伏發電及清潔能源供暖示範工程建設”項目。“項目預算投資12.8億元、分三期完成,全旗計劃規劃容量約為160兆瓦,年預計發電2300小時,按照目前上網電價每度0.32元計算,年電價補貼約1.17億元。”談到農村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伊金霍洛旗發展改革局能源股股長王澤表示,目前,這個項目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能不能及時到位;二是農村電網能不能接入、接多少?因為近年來國家雖然逐年加大農網的改造力度,但個別地區的狀況仍不容樂觀,雖然這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好項目,但實施中仍面臨諸多難題。

一位業內人士坦言,這種光伏式發電屬可再生能源類項目。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類補貼缺口逐年加大,可再生能源類補貼短短几年從最初一類地區的每度電8角多降到現在的3角2分,從目前趨勢來看,這樣的補貼很可能會取消,以後逐步實現平價上網。

對此,內蒙古發展改革委價格處處長賈特順表示,過去農村牧區冬季取暖燃煤帶來的呼吸道病人比較多,這個項目對提高群眾的生活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找到了更好、更環保節能的供暖方式。

“通過今天的調研,我覺得伊金霍洛旗在這方面進行了很好的探索,既然這個事情由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牽頭,我們會積極地把這件事情推動好。”賈特順建議伊金霍洛旗發展改革局抓緊時間向鄂爾多斯市發展改革委彙報,然後由鄂爾多斯市發展改革委向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彙報,爭取列入明年指標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