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金所再度踩雷背后:漫漫的去刚兑之路

近日,有爆料称,“有客户称自己买了在陆金所平台上代销的上市公司产品,7.2%的年息,今年二季度的利息至今没付。”据金策师研究院每日观察了解,这款停止付息的产品全称为 “大同证券同吉8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底层借款人为上市公司东方金钰。

陆金所再度踩雷背后:漫漫的去刚兑之路

01

同吉8号利息兑付逾期

据金策师研究院每日观察自大同证券官网查阅发现相关合同发现,“同吉8号”于2016年11月17日设立,大同证券为管理机构,宁波银行为托管机构。

相关合同显示,该资管计划资金投向中海信托发行的,“中海汇誉2016-87东方金钰流动资金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这个信托计划资金用于向上市公司东方金钰发放信托贷款,用于日常营运资金周转及偿还金融机构到期流动资金贷款。

此前6月29日,大同证券在其官网发布公告,提示“同吉8号”所存在的相关风险。该公告称,大同证券自5月上旬开始与各个相关方进行交涉,但是“催还本集合计划2018年第二季度分红款项未果”。

对于二季度利益缘何无法兑付,该公告称,东方金钰称由于子公司深圳东方金钰网络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兴龙实业等主体与中睿泰信叁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合同发生违约并产生了相应仲裁,导致东方金钰及子公司部分银行账户、部分子公司股权及兴龙实业所持公司股权被司法冻结。

陆金所方面称,该产品涉及陆基金60位投资人,代销金额共7793万。陆基金已接到大同证券通知,东方金钰由于相关银行账户被冻结,2018年第二季度利息延迟到2018年7月20日之前支付,产品将于11月到期。其还表示,陆基金作为代销机构,会持续积极跟进,要求管理人督促东方金钰及时付息,并第一时间向投资者说明最新情况。

02

资管计划再次“踩雷”

事实上,这不是陆金所第一次踩雷了,早在去年12月,“大同证券同吉9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也发生过本息逾期。同吉9号借款期限为2016年12月7日至2017年12月7日,底层资产为中小板上市公司龙力生物流动性资金贷款项目。该资管计划也是通过陆金所代销。

大同证券作为管理人发行了“大同证券同吉9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和“大同证券同吉10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通过信托计划,分两期向龙力生物发放信托贷款合计2.2656亿元。该贷款因龙力生物发生流动性紧张产生逾期。

大同证券今年2月12日公告称,2017年12月下旬,在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政府的积极协调下,龙力生物与大同证券已经进行了调解,龙力生物承诺将分期偿还全部借款本息。大同证券于2018年2月5日安排专员进驻龙力生物,督促龙力生物履行还款义务。

但截止2018年2月12日,仍未收到龙力生物应给付的任何资金,鉴于此特向投资者进行警示,龙力生物偿还剩余本息风险加大。

2018年5月2日,龙力生物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ST龙力”变更为“*ST龙力”。龙力生物现已卷入多起诉讼案件中。该公司6月21日公告显示,公司作为被告涉及的新增诉讼案件20起,合计涉案金额4.7亿元。

此外,国盛证券于5月10日亦就旗下“神鹰118号凯迪生态资管计划”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称,该资管计划投资于国通信托设立的“方正东亚凯迪生态流动资金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而该信托计划全部资金用于向借款人“凯迪生态”发放两笔流动资金贷款共计1.975亿元,产品期限24个月。

国盛证券指“凯迪生态中期票据违约、主体评级下降及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等事项可能导致其对信托贷款的偿还能力下降,从而对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造成损害”。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该风险并未解除。据金策师研究院每日观察了解,这份资管计划代销机构也是陆金所。

03

打破刚兑大势所趋

今年5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明确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已是大势所趋。

金策师研究院每日观察通过查阅“同吉8号”的风险揭示书发现,其条款中明确提到“不保证本集合计划一定盈利,也不保证委托资产本金不受损失”,而“资产管理合同对未来的收益预测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管理人、托管人保证委托资产本金不受损失或取得最低收益的承诺”,“资产管理业务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承担”。

因此,无论是从“同吉8号”的发行方、托管方还是代销机构来看,均不会有“兜底”的可能,但业内颇具争议之处在于,不少投资者认为,托管方和代销机构在对产品收取通道费用的前提下,应对产品起到把关和筛选的作用。

对于此,金策师研究院每日观察认为,在此类资管产品发生逾期的情况下,因此前签署的协议在先,投资者在事发后能做的较为有限,只能尽可能收集对自身有利的资料或证据,最有效的还是应在投资之前充分认识到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