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开孩子学习成绩差距的关键在这几点,父母做对了孩子更优秀

最近临近期末,有的孩子正紧张地准备期末考试;早一些的学校考试成绩已经出来了,谁考了高分,谁拖了班级后腿,一目了然。家长们聚在一起纷纷向老师或成绩好的孩子家长请教,有什么提高孩子成绩的办法。

班上小状元的妈妈这样说:其实,我们孩子也爱玩,有时候也想偷懒不学,我觉得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很很重要。我对孩子的要求是课堂认真听,回家先完成作业再谈别的,遇到不会的,主动去翻书查找资料,不给自己留下知识漏洞。

班主任老师接过话说:同一个班上课,同一个老师教学,孩子差距摆在哪里,是什么造成的?两点很关键,一个是学习态度,一个是学习习惯。

拉开孩子学习成绩差距的关键在这几点,父母做对了孩子更优秀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 小学阶段,是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

就班上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来说,他们大都有这样几个特点:课堂上认真听讲,跟着老师思路走;课下按时认真完成作业,遇到难题愿意寻求帮助、动脑思考。


1.课上一分钟,课下半小时

孩子每天会在学校待上6-8个小时,通过听课的方式获取知识,是他们很重要或者是最主要的知识获取来源。所以,课堂上的听课质量,将直接决定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课堂上孩子的学习效率好不好,就直接体现在他的考试成绩上。知识点一旦错过,课下就需要花更多时间去补回来,如果孩子课下再忽视,家长再不跟上,不提点孩子查漏补缺,孩子就会慢慢跟不上老师的步调,听课吃力、写作业不会,或错题多,这样很容易打击到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拉开孩子学习成绩差距的关键在这几点,父母做对了孩子更优秀

有家长说,孩子的橡皮、尺子三天两头就坏掉,没有了,跟孩子沟通,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后来上公开课自己坐在后面才发现,孩子整节课下来,不是在抠橡皮,就是在玩铅笔,或者是在弯尺子,手上动作不断。

可想而知,这样的听课效果,一定是大打折扣的。

怎么破?

从老师角度来说,授课方式不妨生动些、形式不妨多一些,穿插一些小故事和提问,更好巧住孩子的学生兴趣点;

从学生角度来说,课前可做好预习,抓住重点和难点,带着问题去听,积极参与老师提问,认真思考问题,主动回答问题,课堂上学着做笔记,将更课堂无关的内容拿开,课桌上只留本节课相关的物品。


课后复习、独立完成作业

拉开孩子学习成绩差距的关键在这几点,父母做对了孩子更优秀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需要反复复习,才能掌握和更好运用的。

有一个记忆消退规律,那就是,听别人讲一遍,几天后只可能在脑海中留下10%左右的大概印象。

唯有自己抓住记忆消退期的印象,返回去去看、去复习、跟别人讨论,甚至给他人讲述,将新知识拉进到已有知识系统中,跟它们连成线、铺成面、拉成网,变这些内容为自己的,这样的内容才能更长久地被记住,不会忘记。

孩子每天要做的就是,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个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巩固和复习的过程。最好是回到家就先作业,最好是独立完成,遇到问题先翻书,查找资料,而不是一张嘴就求助大人,轻易得来的答案对孩子知识的掌握并无太大助益。

如果可能,不妨教给孩子,把这个过程中存在的疑问或容易弄错的地方纪录下来,或是专门找个错题本抄下来,不时做下梳理和查漏补缺,也可以找一些相关知识学一学,做一做,加深对易错内容的巩固。


充分利用假期的时间查漏补缺

拉开孩子学习成绩差距的关键在这几点,父母做对了孩子更优秀

很多孩子还没到放假,就开始计划着假期了,各种出游、睡大觉、看电视、玩手机,安排得超级丰富,学习上则是完全放松下来,事实上,假期不仅仅是上个学期的结束,更是两个学期的连接,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期末成绩最能直接反映上学期的学习效果,假期需要做好这样几件事:做好计划、拉出学习和阅读时间表,整理知识要点。

首先,家长需要跟孩子拉出个学习计划表来,让孩子好好检查一下,看看自己哪些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哪些方式是不好的、哪些学习习惯和方法需要调整等等,并制作一个学习计划,它包括上学期知识的查漏补缺,弱项的补齐;同时将上学期的知识做一下梳理,拉出个框架来,哪些是章节重点难点,哪些是丢分项,哪些是易错易混的,再把这些知识融汇在一起。


坚持阅读

一个人的黄金阅读期是在童年,而错过或不爱阅读,则他们一生都无法建立起对阅读的兴趣。

阅读不仅仅是知识的扩展和积累,更是心灵的碰撞与观念的冲击,是想象力的自由驰骋。美国科学研究发现:伴随高科技产品出现的大量画面与形象表达的充斥,间接导致儿童智力下降将近10%。其主要原因就是高科技产品阻止了孩子的想象力发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学习上潜在的差生。现代心理研究也证明:发展智力最重要的技术手段就是阅读!

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馆长王志庚指出:提高阅读素养,对孩子而言,要早读多读,让孩子多接触不同类型的图书。

对家长而言,要做好三个角色。

第一,家长要是一个读书人,自己要喜欢买书看书,身教胜于言传,孩子自然也会爱上读书。

第二,家长要做一个朗读者,给孩子声情并茂地去演绎书。朗读很重要,家长的声音是有质感和感染力的,促进孩子对故事的理解。

第三,家长要做一个对话者和提问者。阅读之后,家长要和孩子聊聊天,问问孩子“你觉得故事怎么样啊?”让阅读中的间接经验和生活发生关联。

优秀的孩子离不开阅读!今天你陪孩子读书了吗?


运动

孩子运动和不运动,会有什么差别?

拉开孩子学习成绩差距的关键在这几点,父母做对了孩子更优秀

有研究人员专门对500名学生运动和学业成绩的关系做过研究,发现:每天上一个小时体育课的孩子在考试成绩上比较好,上课的气氛好了,记忆力、专注力都增强了。连50岁的中年人在参加四个月的走路计划后,心智的表现也比四个月前的提升了10%。这是因为运动时人体会产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肾上腺素,这些神经传导物质都跟记忆、学习有积极正向相关,即爱运动的孩子,更聪明,学习效率更高。

不仅如此,运动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情绪影响等也非常大。

心理学家曾用猴子做过一个实验,将几只活泼可爱的小猴隔离开来,单独关在一个笼子里,不让它们跟同伴有玩耍、嬉闹的机会。结果,这些被剥夺了玩耍、活动机会的小猴子成年后在性格、行为习惯上,比其他猴子更孤僻、木讷,有时还会表现得敏感、易怒、暴躁。

而且,经常运动的孩子,身体更健康。最新科学证据发现,每天1个小时运动,可以抵消8个小时不运动所带来的健康风险,即所谓的1>8效应。

所以,哪怕再忙、学业再重,也要带着孩子出去跑一跑、跳一跳,活动活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