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小米估值真相,最好的投資時機來了

解密小米估值真相,最好的投資時機來了

1、小米估值和市盈率真相

最近,要上市的小米是大熱點。

昨天和一個做藝術品交易創業的朋友聊天,他說最佩服的企業是小米、亞馬遜。

我很好奇,問他,為什麼呢?

“很多人覺得小米和亞馬遜的成功在於產品性價比高,其實錯了。”他說,“他們最大的成功在於絕對價格低,所以能成為國民級企業,他們的思路太值得學習了。”

這位朋友認為,小米、亞馬遜能夠做到絕對價格低,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背後有一整套體系的支撐,這是最厲害的地方,也是最值得他學習的。

朋友的話給了我很多的思考和啟發,小米到底是一傢什麼樣的公司?最近關於小米的分析討論很多,從商業模式到營收等等。

小米IPO也一波三折,從各種“遇冷、觀望”傳言,到11萬投資者參與小米的散戶認購,10倍超額認購打破了2011年以來大盤股認購倍數的最高紀錄,冰火交織。

目前關於小米的估值和市盈率有很多傳言,有人計算小米估值470億美元,不到500億美元。真相到底如何?

目前市面上傳言的計算方法有問題。有人簡單的拿招股書上的209億股,乘以每股17港元,得出不到500億美元市值。這個方法不對。

根據投資專家的測算,總股本計算方法應該是IPO前總股數+ESOP(員工持股計劃的期權池)+IPO新股+GreenShoe(綠鞋新股)得出稀釋後綠鞋後總股數為250.9億股,再乘以每股17港元的發行價,再乘以港元美元匯率,小米最終IPO估值為543億美元

還有一個關鍵數字是市盈率。市盈率計算方法有兩個,一個是用每股價格P除以每股收益EPS,另一個是總市值除以年度淨利潤。

小米的市盈率如何計算?和很多人的直覺不同,新上市公司,尤其是正在持續高速增長的公司,計算市盈率所採用的基數,並不是當前的靜態數據,而是從動態的角度計算市盈率,上半年上市的公司是按照2018年的預估業績算PE,下半年上市的公司則是按照2019年的預估業績算PE。

小米IPO的時間為2018年7月,所以應按照2019年預估業績來計算PE。基於小米的持續增長表現和當前已證明的增長潛力和趨勢,此前各大機構已建立了小米的增長模型,根據各大券商預測的平均數據,小米2019年的淨利潤為155.43億人民幣(摺合24.47億美元),所以市盈率應該約是22倍。這個數據應該是靠譜的。

2、小米大概率被低估了

小米543億美元的市值比起之前傳言的800到900億美元,顯然低了很多,比起更早之前千億美金的傳言更是低了很多。

22倍的市盈率比很多機構預測的也要低了很多,之前機構普遍預期是在39倍。

我們可以簡單比較一下其他企業的市盈率。亞馬遜的市盈率高達345倍,最瘋狂的時候甚至達到3000倍;Facebook的市盈率在55倍左右;谷歌的市盈率在40倍左右。

蘋果的市盈率22倍,但是別忘了,蘋果是一家創立40多年的“中年公司”,理論上作為一家新上市的公司,基於成長性和未來的表現,一般情況下市盈率應該遠高於“中年公司”才對。

國內的巨頭,騰訊的市盈率是43倍,阿里巴巴的市盈率是85倍。

這麼橫向對比,最直觀的結論也能得出小米的市盈率是非常低的。

小米被低估,有幾個方面原因:

一是宏觀國際形勢,小米選擇了市場不確定性風險增加、市場信心不足的時刻上市。由於全球貿易戰風險不斷加劇,整個市場都在下跌,恐慌情緒蔓延,前期登陸港股的新經濟公司屢屢破發,透支了投資者信心;

還有就是對小米模式本身的懷疑態度,CDR推遲,對小米到底是硬件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的爭論,都讓人們對小米產生了觀望情緒;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雷軍兌現讓利承諾,主動將IPO定價在低點每股17港元。這與雷軍本人一貫信奉的“厚道”價值觀和穩定市場、長期樂觀的判斷有關。

解密小米估值真相,最好的投資時機來了

基於這些原因,不管是從小米的估值還是市盈率來看,目前的價格都是相當的“厚道”,而且大概率是被低估了。估值被壓低,利空出盡,那麼對於小米的投資者來說,恰恰是個大利好,現在是低位進入的大好時機。

小米真實價值應該如何估算?目前主要爭論點是小米到底是硬件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這個爭論背後的核心是小米賺什麼錢,是賺一部部手機這樣的硬件的利潤,還是互聯網這樣的平臺級利潤,以及能否實現指數級增長。

如果只是賺硬件的錢,邊際成本是恆定的,在智能手機整體市場飽和的情況下,未來不可能再有指數級增長。但小米顯然不是一家硬件公司,雷軍早就對外宣佈,硬件綜合淨利率不會超過5%,如有超出部分都將回饋給用戶。而且誰都知道,硬件的錢很難賺,從小米的初心和未來發展來說,也不可能將自己定義為硬件公司。

最近看到一個提法很有啟發。美國有一位互聯網前輩梅特卡夫,他曾提出了“梅特卡夫定律”,也就是“網絡價值和網絡使用者總數的平方成正比”,以此將公司分為兩種,管道型公司和平臺型公司,平臺型公司才能實現網絡價值。

如果我們觀察小米的商業模式,本質其實是一家平臺型公司。小米並不是簡單賣硬件,最開始就將自己的軟件應用和硬件相結合,通過硬件來擴大總用戶群,再將互聯網平臺開放,打造互聯網應用的生態體系,以此實現網絡價值。

解密小米估值真相,最好的投資時機來了

互聯網服務已經成為小米利潤的重要來源。2017年,小米互聯網服務毛利率達到了60.2%,對小米整體毛利貢獻較大,互聯網服務的變現能力是很強的。

我那位創業朋友提到的小米將硬件價格做到絕對低,當主流智能手機售價在600美金以上時,小米率先做到300美金。對小米生態來說,硬件是入口,是拉新,也是低成本獲客。對傳統硬件公司來說,銷售意味著結束,而對小米來說,銷售意味著開始。這才是最厲害的地方。

3、小米的未來:無邊界生態系統

對一家初創公司的估值,一方面是看營收,更重要的是看增速,看成長。這也是亞馬遜這樣的“不盈利”公司卻能夠實現300倍市盈率的關鍵所在。

小米目前增速非常惹眼。招股書披露,小米2015年至2017年收入分別為668.11億元、684.34億元和1146.25億元,經營利潤為13.73億元、37.85億元和122.15億元,2017年小米收入同比增長67.5%,經營利潤同比增長222.7%,就收入增速而言,小米超過了阿里巴巴、騰訊和Facebook,排名全球第一。

在智能硬件出貨量方面,根據IDC數據,2017年第四季度全球前五大智能手機制造商當中,除了小米之外,所有企業的出貨量皆是下滑的,小米出貨量逆勢增長了96.9%。IDC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機全球銷量總體下降2.9%,小米排在全球第四,同比增長高達87.8%。

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擁有1.9億MIUI手機系統月活躍用戶,同時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消費級IoT平臺,連接超過1億臺智能設備(不含手機和筆記本電腦)。

小米在海外市場的增速也非常強勁。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海外市場收入分別為40.5億元、91.5億元、320.8億元,2017年同比增長了250%。小米已進入全球74個國家和地區,並在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進入智能手機銷量前五名。其中在印度市場份額達到了31.1%,智能手機市場銷售排名第一。

而且,小米“鐵人三項”商業模式表明,小米是一個交叉銷售、生態協同的生態系統——把設計精良、性能品質出眾的產品緊貼硬件成本定價,通過高效的線上線下零售渠道將產品交付到用戶手中,並持續為用戶提供豐富的互聯網服務。

解密小米估值真相,最好的投資時機來了

硬件、新零售和互聯網服務三者之間是相互促進的生態關係,所以很難用單一類型來定義小米,也不能用傳統的思維模式來思考小米的未來。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王瑾將小米定義為“無邊際的產業生態圈”。他認為亞馬遜建立的是圍牆裡的花園,儘管花園裡是很美好的,外面的其他玩家進不來,裡面的人也不想出去,小米建立的卻是多個夥伴共同形成的開放的生態圈,搭建了一個樞紐型的生態系統。

未來小米生態圈的能力一旦完全釋放出來,就將是一個營收矩陣,業績成長空間很大。未來小米有希望成為一家基礎設施型公司,打造一個小米世界。

所以,目前的估值或市盈率都是暫時的,股價長期走向還是要看企業本身的質量和價值,作為新物種的小米未來顯然是值得期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