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流傳甚廣的食補祕方,統統不靠譜!

營養攝入是寶寶健康發育的基礎條件,家長在飲食方面總是傾心傾力,希望讓寶寶攝取足夠豐富且優質的營養。但由於一些家長缺乏科學的營養知識或者是全憑經驗主義的指導,一不小心就走進兒童飲食誤區,錯信一些“食補”秘方, 反倒損害寶寶健康發育。

這些流傳甚廣的食補秘方,統統不靠譜!

食補鈣秘方——骨頭湯能補鈣

點評:脂肪豐富鈣含量微乎其微

人體內99%的鈣沉積在骨骼和牙齒中,再加上受到“吃肉不如喝湯” 的影響,一些家長便認為,用骨頭熬湯可以使骨頭中含有的鈣煮出至湯中,給寶寶攝入骨頭湯就能將鈣吸收至體內,達到補鈣的效果,“喝骨頭湯補鈣”的言論也就借勢流行開來。實際上,就算將骨頭熬成骨渣吃入體內,也不一定能達到補鈣的效果。鈣的存在有2種形式:一種是無定型鈣鹽存在,這種鈣鹽雖然易溶解但在骨骼中含量很少;另一種是以穩定並且很難溶解的固體鈣鹽結晶形式存在,人體骨骼中大部分鈣屬於此類,因而通過燉煮並不能夠輕易使骨頭中的鈣溶解,骨頭湯含鈣高的說法也就不成立。也許有人會詫異:骨頭湯中的白色乳汁不是熬出的鈣質嗎?大錯特錯!那其實是脂肪,尤其是當骨頭湯冷卻後表面浮著一層白白的油,這說明骨頭湯中脂肪含量很高,如果經常喝這樣高脂肪的食物,不僅補不到鈣還容易引發兒童肥胖問題。所以說,骨頭湯補鈣著實不靠譜,給寶寶補鈣還是多吃一些鈣含量豐富的牛奶、奶酪等高鈣食物,同時也不要忘記補充維生素D協同促進鈣質的吸收。 

食補鐵秘方——紅棗、菠菜能補鐵

點評:醫學“烏龍事件”不可輕信

一些家長十分迷信給寶寶吃菠菜能補鐵,但實際上,“菠菜含鐵豐富”是醫學界的一個烏龍事件,並不是一個100%正確的結論。菠菜中所含的鐵其實非常有限,菠菜中的鐵不但很難被小腸吸收,而且還含有一種叫草酸的物質,草酸很容易與鐵發生化學作用形成沉澱。研究表明,菠菜中僅有1%的鐵在腸道中吸收,90%與草酸結合,導致鐵不能被人體所吸收利用。民間流傳的吃紅棗來補鐵的說法同樣不靠譜。相關研究表明,每100g鮮棗含鐵量只有1.2mg,而鮮棗經過曬乾成為紅棗後,鐵也會隨著水分流失一部分,所以,紅棗補鐵收效甚微。想要給寶寶補鐵,瘦肉、乾淨的動物血液、強化鐵的米粉等都是很好的選擇,如果寶寶嚴重缺鐵,家長需要遵循醫囑額外為寶寶補充鐵製劑。另外,每天為寶寶補充科學劑量的維生素A對於促進鐵的吸收和利用,起到預防小兒缺鐵性貧血的效果。

食補維生素A秘方:胡蘿蔔能補維生素A

點評:胡蘿蔔補維生素A不靠譜

媽媽們都喜歡將胡蘿蔔作為寶寶的輔食材料,認為胡蘿蔔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吃胡蘿蔔就能夠幫助寶寶補充維生素A來促進視力以及免疫系統的發育。的確,胡蘿蔔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但卻不直接含有維生素A,而是以β胡蘿蔔素(維生素A的前提物質)的形式存在。β胡蘿蔔素沒有生物活性,只有在進入人體後在肝臟及小腸粘膜經過酶的作用下,才會轉化成維生素A發揮作用。但是,轉化過程中會降低生物利用率,不同植物來源的β胡蘿蔔素轉化率也不同,通常不到1/12,並且還會受到烹飪方法、是否有脂類物質參與、進食量多寡等的影響。0~3歲的嬰幼兒群體,腸胃消化系統、咀嚼器官尚未發育完全且處於快速生長髮育階段,僅僅依靠食物補充維生素A遠遠不能滿足身體所需。如果大量進食胡蘿蔔,還有患“胡蘿蔔素增多症”使皮膚染黃的風險。所以,吃胡蘿蔔補維生素A實在是坑娃之舉!由於中國嬰幼兒最易缺乏維生素A和維生素D,因此,兒科專家建議從寶寶出生後常規補充維生素AD製劑,例如媽媽們熟知的伊可新,最好持續補充到3歲,來預防由於這兩種營養素攝入不足而導致的一些健康問題。

食補益生菌秘方:酸奶能補益生菌

點評:益生菌酸奶與益生菌基本沒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