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古代聖旨的正確讀法嗎?

你知道古代聖旨的正確讀法嗎?

在眾多的古裝劇中。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已經成為皇帝聖旨的標誌開頭。但如果真像宮廷劇那樣,不管哪個朝代,皇帝的聖旨,都用這八個字做開頭那這笑話可就鬧大了。

其實聖旨並沒有特定的格式,不同朝代有不同的用法。甚至同一個皇帝下聖旨,用的開頭也不一樣。根據接旨人官位不同,聖旨的材質不一樣。

你知道古代聖旨的正確讀法嗎?

比如唐代的聖旨,一般都有,沒下手,審核頒行。所以聖旨,正文開頭往往是,門下兩字。魏晉南北朝時期,則多用,應天順馳,受滋名命。雖然,具體內容不同,但所有的皇帝,都喜歡在聖旨的開頭,表達自己的統治,是遵從天意,授命於天的。元朝漢文詔書使用“上天眷命皇帝聖旨”起頭,蒙文詔書則使用“長生天的氣力裡,大福廕的祐助裡皇帝聖旨”。到了明代,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聖旨開頭,才第一次出現。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總是擔心的自己不夠,根正苗紅。為了闡明自己做皇帝的合法性。先後自封,奉天法祖,奉天承運皇帝。聖旨的開頭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麼看來,歷朝歷代的聖旨開頭都不太一樣。

可唯獨清王朝是個特例,他居然和明朝的聖旨開頭一樣。不過這和朱元璋本人倒沒有,什麼關係。但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清朝的君主也想表明。大清入主中原,是天命所繫。所以教本族發祥地聖經,改為奉天府。同時在詔書中也採用了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開頭,一直用到清朝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