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事件原型原來這樣感人,網友:國產電影的希望

《我不是藥神》還未上映就刷屏,可以說是未播先火。7月初點映,很多人看後都表示很感動,讓自己又看到了國產劇的未來。這部影片是根據真實的案件改編而成,直面看病貴這個現實問題。下面給大家說一說。

《我不是藥神》事件原型原來這樣感人,網友:國產電影的希望

影片主要講述的是男主角程勇(徐崢飾演)生活潦倒,急需要錢,此時正好有慢性粒白血病患者讓其從印度代購一種仿製藥“格列寧”,成本500元一盒,而正版瑞士“格列寧”一瓶售價近4萬人民幣。

《我不是藥神》事件原型原來這樣感人,網友:國產電影的希望

在巨大的利潤面前,程勇大膽地走私印度藥回國,進口價500 ,轉手賣5000,十倍的利潤讓男主角程勇獲得了非常豐厚的利潤。但對慢性粒白血病患者來說,和正版的藥相比,5000塊太良心了,紛紛說程勇是“藥神”。其實看到這裡也有一點兒諷刺吧。

《我不是藥神》事件原型原來這樣感人,網友:國產電影的希望

最後程勇和慢性粒白血病人的深入接觸才知道,仿製藥“格列寧”是他們的救命藥,於是當警察開始查封印度“格列寧”,程勇開始了一場救贖。此時的他才是真正的“藥神”。

《我不是藥神》事件原型原來這樣感人,網友:國產電影的希望

程勇的原型在現實生活中叫陸勇,和劇中不同,陸勇家庭條件很好,但突然有一天檢查出患有白血病,每個月需要吃瑞士諾華公司生產的“格列衛”,一月一盒,23500元,不能進醫保。剛開始還吃得起,但是兩年後吃了60萬,吃空了整個家庭。一個富貴的家庭尚不能承當,可想而知那些家庭條件一般,甚至更差的要陷入怎樣的絕境。

隨後陸勇瞭解到印度的仿製藥“格列衛”,療效相似,但一盒只賣4000元,於是開始吃起了這種仿製藥。並且陸勇並不僅自己吃,還將這種藥物分享給病友,幫助很多人找到了希望,並且幫助病友們從印度買回這種藥物,病友們稱陸勇是“藥俠”。

《我不是藥神》事件原型原來這樣感人,網友:國產電影的希望

但最終陸勇的行為被以涉嫌“妨礙信用卡管理罪”和“銷售假藥罪”提起公訴。好在陸勇的行為並不是盈利為目的,所以不算賣假藥,最終放棄了對他的起訴。

《我不是藥神》事件原型原來這樣感人,網友:國產電影的希望

這個案件被叫做“陸勇事件”,當時引起了社會很大的反響,很多人都為陸勇的行為感動。期間,為了幫助陸勇,一份有千名病友簽名的求情信被遞交到了法院,希望法院能夠對陸勇免於刑事處罰。

《我不是藥神》事件原型原來這樣感人,網友:國產電影的希望

當時的事情出了後,包括央視的《新聞直播間》、《今日說法》等知名新聞欄目都做了採訪和解讀。現如今一些仿製藥的價格已經下降許多,而且有的藥品都進入了醫保,很多病友們有了更多的途徑購買,費用也下降了許多。

《我不是藥神》事件原型原來這樣感人,網友:國產電影的希望

如今陸勇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不過依舊有一些副作用,但這些在生命面前不值一提,並且陸勇的事業也發展的很好,還在新疆建了一個援疆工廠,幫助當地200多人實現了就業。

這部影片讓人們不禁感嘆,這年頭真的生不起病也不敢生病,一次小病就是一兩個月的工資沒了,一次大病就是一套房子沒有了。片中的張長林說:“這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他一語道出無數癌症患者的辛酸與無奈,所有在重症監護室的病人都同時也得了窮病。

《我不是藥神》事件原型原來這樣感人,網友:國產電影的希望

影片直面看病貴這個現實問題,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一方面醫療制度需要不斷完善,讓窮人也可以看得起病,生得起病,但另一方面,大家也要多多運動,少熬夜,鍛鍊身體。身體健康才是最大的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