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血管正在悄悄長「斑」,簡單4招就能清理

你的血管正在悄悄長“斑”,簡單4招就能清理很多人討厭臉上長斑,因為會影響自己的美貌。但最令人擔憂的是血管裡的“斑”,它們不僅會加速血管甚至全身的衰老,一旦長在某些特定位置,相當於給大腦等器官裝上了“定時炸彈”。

這麼危險的“斑”,你的血管裡很可能已經開始長了。今天和大家說下這種“斑”的健康危害,並介紹一套幫血管“祛斑”的方法。

十五六歲起,血管開始長“斑”

如果把血管看成一條單向四車道的公路,血液是公路上飛馳的汽車,血管裡的這種“斑”——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就像堵在公路上的石頭,影響血流暢通。

不過,血管斑塊並不是一出現就十分危急。每個人從十五六歲起,血管裡就開始長斑塊了;到了40歲左右,這些斑塊變得明顯;到60歲還沒有一枚血管斑塊的人屈指可數。

斑塊的分佈,能從一個側面說明血管裡有多少“垃圾”。

人體血液中含有一定量的脂質,如甘油三酯和膽固醇等。這些脂質含量一旦過高,就可能變成血管中的“垃圾”。當垃圾在血管中越堆越多,就會使動脈彈性減低、管腔變窄,形成一塊一塊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最初,這些斑塊通常順著血管縱向分佈,如果斑塊越來越大,就會慢慢在管壁上向內突入,導致動脈出現不同程度的狹窄,使血流變緩。

此後,一旦出現誘發因素,比如動脈斑塊的某個部分破裂,就會像火山噴發一樣,誘發一系列變化,形成血栓或引發梗塞。

兩個位置“長斑”更危險

長在以下兩個地方的斑塊,一旦造成血管狹窄,尤其危險。

心臟冠狀動脈。冠狀動脈是為心臟提供氧氣和養分的重要血管,一旦因斑塊出現狹窄,心臟功能可能受到影響。長期如此還會增大血栓和心梗的風險。

頸動脈。嚴重的頸動脈狹窄通常有一些非特異的症狀,如頭暈等;有時會出現一過性腦缺血發作,甚至發生腦卒中(腦中風)。頸動脈超聲檢查,是篩查腦卒中的重要手段。

造成血管狹窄的程度

斑塊所在位置的血管狹窄程度,是判斷其是否危險的關鍵。

穩定程度

穩定斑塊像皮厚餡少的“餃子”。包膜比較厚,不容易破裂。如果導致動脈粥樣斑塊的因素不能夠得到改善或控制,那麼斑塊會逐漸變大,導致血管腔相應逐漸變窄,血流不暢,造成相應組織器官的血液供應不足。

不穩定斑塊(又稱易損斑塊)則像皮薄餡多的“餃子”,斑塊表面的包膜非常薄,斑塊內部的“油”(脂質)又非常多,容易發生破裂,繼發血栓形成及局部動脈血管痙攣,導致受累血管血流中斷,引發急性缺血。

情緒激動、劇烈運動、酗酒、寒冷等因素,都可能成為不穩定斑塊破裂的誘因。它像一枚“不定時炸彈”,隨時可以爆炸破裂,引發嚴重的心腦血管事件,危及生命。

斑塊嚴重時,血管腔甚至會被完全堵塞。組織器官在缺血的情況下,功能就會受損。

例如,大腦某一支血管堵塞,腦組織缺血,神經功能就會受損,出現肢體無力、感覺麻木、吞嚥困難、語言障礙、智能障礙、甚至失明、意識不清、昏迷等症狀,甚至可能引發急性心肌梗死、猝死、腦中風。

防斑塊,先控血脂

血脂偏高,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水平增高,與斑塊形成有密切關係。預防和控制血管中斑塊的形成和發展,用下面的“血管祛斑法”控好血脂很重要。

1、戒菸

吸菸會讓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進入血管,影響體內脂肪代謝,升高血脂。停止吸菸,危險程度會迅速下降。戒菸一年後,危險程度可降低50%,甚至與不吸菸者相當。此外,戒菸還能提高“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一年後可增至不吸菸者水平。因此,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應努力戒菸,並儘量避免吸二手菸。

2、每天吃一兩粗糧

吃太多的主食和甜食可能導致血脂異常。推薦每日主食攝入量為250~400克,其中最好有50克以上粗糧(燕麥、小米等),中等大小的水果每天可吃1~2個。

3、少吃或不吃夜宵

進食後,胃腸蠕動增強,大量的血液流向胃腸部,此時,流向頭部、心臟的血液相對減少。對高血脂患者來說,如果食物沒有充分消化就睡覺,心腦血管供血不足,會增加誘發腦卒中、冠心病等的風險。

4、能動則動

久坐不動也是引起高血脂和血管斑塊的一大殺手。建議大家每天最好能抽出半小時運動。如果上班需要久坐,最好每1~2個小時起身走動一下,伸個懶腰、動動胳膊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