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正確的使用方法你知道嗎?值得收藏!

一、如何煎藥

中藥有很多種劑型,如丸劑、散劑、膏劑和煎劑,但最常用的還是水煎劑,所以本部分主要針對湯劑的熬製進行介紹,方便大家在家煎煮中藥。

1. 器具選擇

(1) 推薦使用砂鍋或搪瓷鍋,受熱均勻,且不會與中藥成分起化學變化而降低藥效。

(2) 禁用鐵鍋、鋁鍋及銅鍋,此類材質易氧化,在煎煮時易與中藥所含成分發生化學反應,影響藥效甚至產生有毒副作用的物質。對於是否可用不鏽鋼器具煎煮中藥,尚有爭議,不推薦使用。

中藥正確的使用方法你知道嗎?值得收藏!

2. 清洗與浸泡

(1) 熬煮前只需要用清水簡單清洗即可。現在很多中藥材均為精製飲片,無需清洗,直接浸泡即可。

(2) 開火前,藥材先浸泡20-30分鐘為宜。

3. 次數、水量與時間

實踐證明,湯劑煎煮兩次能夠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藥的次數以兩次或三次為宜。煎頭煎藥時,加冷水超過藥材3-5釐米,用大火煎沸後,再用小火煎20-30分鐘,濾渣備用;二煎時,重新加水,水量應控制在水面沒過藥材約3釐米,沸後,轉小火再煎約30-45分鐘。

中藥正確的使用方法你知道嗎?值得收藏!

4. 留取藥液量

指一劑藥經兩次煎煮合併後的藥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兩次服用。兒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兩到三次服用。

5. 特殊煎法

有時,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與藥物特性,在處方中開出帶特殊煎法的藥物,具體以醫囑為準。

(1) 先煎藥:一般是礦物,貝殼,角甲類藥物,因其質地堅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煮30-40分鐘,再與其它藥物混合後煎煮。另有毒性藥物先煎,即久煎可達到減毒或去毒的目的,如附子久煎不僅能降低毒性還能增加強心作用。

(2) 後下藥:一般是氣味芳香,含揮發油,或不易長時間煎煮的藥物,要在藥物煎好前10-15分鐘投入鍋內。常見的有霍香,鉤藤,大黃等。

中藥正確的使用方法你知道嗎?值得收藏!

二、如何服藥

1. 溫度:根據病情需要,中藥湯劑可分為溫服、冷服和熱服,請遵醫囑。

(2) 冷服:將煎好的中藥湯劑放涼後服用。一般來說,寒劑宜冷服,適用於熱症。凡是解毒藥、止吐藥、清熱藥均應冷服。

(3) 熱服:將煎好的中藥湯劑趁熱服下。一般而言,熱劑宜熱服,適用於寒症。如外感風寒時的熱服,且服後還須蓋好衣被,或吃點兒熱粥,以助出汗,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藥效。

中藥正確的使用方法你知道嗎?值得收藏!

2. 劑量:據病情需要,有分服(分次服用),頓服(一次性服用)及特殊情況等。

(1) 分服:適用於慢性病、輕病情,可慢調治的患者。一劑湯藥可分2~3次口服,每次100~200ml;如小兒口服湯劑時,應將湯劑濃縮,從而減少服用量。以少量多次為好。

(3) 特殊情況:a. 危重病人應少量多次服用;嘔吐患者可以濃煎藥汁,少量頻服。在應用發汗、瀉下、清熱藥時,若藥力較強,要注意個體差異,一般見出汗、瀉下、熱降即可停藥,適可而止,以免太過,損傷人體正氣。b. 用峻烈之藥及有毒性之藥時,要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取效即止,切勿過量,以免發生中毒反應或傷及人體正氣。

以上就是中藥飲片的煎服方法介紹,希望親們可以通過本文並結合醫生的具體建議,掌握正確的煎服方法,讓每一副藥都充分發揮藥效,早日恢復健康!

中藥正確的使用方法你知道嗎?值得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