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空巢”,是教育抢跑思维作怪

■戴先任

7月上旬,各小学将陆续发出新生入学录取通知书——又一批小朋友走出幼儿园,迈进人生新的阶段。然而,事实上,不少孩子早在半年甚至一年前就已经离开了幼儿园,为上小学开始了漫长的准备期,有的幼儿园大班甚至出现“空巢”现象。

幼儿园大班没有上,甚至幼儿园八成孩子都报了幼小衔接班,都进了学前班,这背后是幼儿教育小学化。这种超前教育对学校教育来说,很是普遍。幼儿园小学化、小学初中化、初中高中化,不少家长们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断让孩子加速度向前冲,而不少学校也迎合家长心理,进行超前教育。

这种做法,实际上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是一种拔苗助长。什么年龄段的孩子,就应该接受符合他们心智的相应教育。比如本应读幼儿园的孩子,却进了学前班,他们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这对养成孩子的学习习惯就很不利。短期来看,超前教育可能会让孩子提前掌握一些知识,让他们显得更“早熟”、更聪慧,但从长远来看,就可能让孩子对知识产生厌烦感,失去学习的兴趣。人对知识的追求应该是终生的,不宜过早学习文化知识,这种悖逆成长规律的做法会让孩子失去快乐的童年,也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养成。

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下发了《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其中明确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但有的小学会变相测试学生一些小学才应学习的知识,如果幼儿园不教这些内容,一些家长也会将孩子送到校外辅导机构,所以幼儿园小学化就成了令人担忧的问题。

教育不应变成一场“军备竞赛”。教育不只是文化知识的灌输,而是要有健全人格的养成,要有综合素质的追求。教育要回归育人的本质,要以素质教育、快乐教育为主导。

一方面,需要家长理性看待针对孩子的教育,不要拔苗助长,要尊重教育规律;另一方面,学前班也不要教得太多,要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发生,还要破除幼升小难题,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避免出现择校压力。让孩子的成长更合乎天性,他们才更有可能自由长成家长们期待的“参天大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