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建筑余泥再生记 吞余泥 吐“金砖”

广州建筑余泥再生记 吞余泥 吐“金砖”

一个工地一晚30车余泥

循环再生让余泥变“金砖”

近日,广州市城管委发出《关于商请协助白云区和泰新型墙体材料厂升级改造建筑废弃料资源化利用项目厂房及生产线的函》,指出该项目可以科学解决建筑废弃物出路难题;希望尽快建成广州市首个循环利用下挖余泥试点企业。

余泥妥善处理有迫切需要

一年2324万立方米的余泥有多少?一辆车身8米的泥头车可以运载11立方米余泥,要装这2324万立方米余泥,泥头车前后相连将达16901公里,相当于1157条黄埔大道,从广州天河到北京朝阳区,排起来可以来回四趟了。陈炳响说,余泥得到妥善处理,有着迫切的需要。

呼吁更多环保企业加入

这么大的余泥量,广州准备好了吗?事实上,这些年来,广州市城管委也在努力创新办法“对症下药”。从广州市城管委公开信息来看,余泥主要送去基坑回填或者专用场所消纳。广州目前有运作中消纳场所11座、回填场所3座,主要分布在花都、从化、番禺、南沙等地。部分消纳场所为长期消纳场;一些符合要求的基坑回填工地,亦会承担消纳场所的功能。

部分建筑余泥会拿去循环再用。目前,广州有13间登记在册的建筑废弃物循环再用单位,分布在荔湾、白云、花都、增城、南沙、天河等区。建筑余泥运输至此,可被制成混凝土骨料、实心砖、透水砖、路面砖等建筑材料,再次应用在建筑上。

陈炳响最希望的是,未来有更多具环保情怀的企业家能够加入到余泥再生的专业化处理中来,毕竟与庞大余泥量对应的“处理”,目前依然捉襟见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