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擡槓沒用,多給自己找一個活下去的可能性

徐崢主演的《我不是藥神》口碑不錯,而且票房估計也會再現輝煌。我們認為,這其中有徐崢的票房號召力,當然也有題材的號召力。《我不是藥神》反映的是中國人的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這個問題非常容易引起中年以上群體的共鳴。

之前很長一段時間,某些中國導演喜歡拍攝偏遠、貧困山區的一些人和事兒,簡而言之是喜歡拍攝“窮山、惡水、刁民”。他們企圖憑這個贏得口碑,獲得票房,甚至國外的一些電影獎項,總而言之是“名利雙收”。

《我不是藥神》:抬槓沒用,多給自己找一個活下去的可能性

對此,我們不想批評太多,我們也從不否認中國依然還有很多地方,的確屬於電影中表現的這種“窮山、惡水、刁民”的人文面貌。不過,我們的確不認為觀眾應當去買票欣賞這些包裹著“人文關懷”外衣的、實則屬於“販賣苦難、充實自己腰包”的電影。除非某部這樣的電影,願意公開承諾票房收入全部用於慈善捐贈,那我們第一個購票觀影!

好了,還說《我不是藥神》,某人得了某種疾病,不得不從各種渠道購買天價的藥物來維持生命,這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的確遇到過。這種題材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不得不說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但是我們想說的是,人類文明發展至今,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們為什麼非要在一條路上走到黑?

《我不是藥神》:抬槓沒用,多給自己找一個活下去的可能性

怎麼說呢?我們還是認為,其實別人是否吹牛、是否靠蒙來看病、是否瞎貓碰死耗子……對於我們患者來說,都不重要,就這些問題抬槓一點兒意義都沒有。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給自己的身體提供多種康復的可能?

所謂“有病亂投醫”,我們覺得不應該把這句話看做諷刺,而應該看做一種方法論。有了病,這種方法不行,就應該換一換思路嘛!

《我不是藥神》:抬槓沒用,多給自己找一個活下去的可能性

也就是說,《我不是藥神》反映的問題,如果我們換個思路,也許就會發現這些問題也許就不成其為問題,或者,問題變得不那麼嚴重了。

而從電影題材的角度說,好的現實主義題材,應該給人一種無處可逃的壓力,而不是一條道走到黑的偏執,否則那就是無病呻吟的狹隘了。我們曾經聽說有這樣一部所謂現實主義題材的小電影,說是某貧困山區吃肉不容易,某天孩子上學回老家了,於是做了一次四喜丸子。然後一家人你推我讓,結果丸子掉地上了,髒了沒法吃了。這不是無病呻吟是什麼?

好了,行文至此,您可以不贊同我們的觀點,但如果有那麼一天,您多給自己的生命幾個選擇,比沒事抬槓重要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