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學說觀

陰陽學說觀

陰陽學說觀

1、陰陽對應

自然界萬事萬物萬象,都同時存在著相對應的兩種屬性,即存在著對應的陰陽兩個方面。易學中八卦是由陰陽兩種對應的爻的符號組成。八卦有乾坎艮震四陽卦,對應著坤離兌巽四陰卦。乾坤兩卦是陰陽之根本,萬物之宗。它們雖對應,又互相統一,產生變化,生成萬物。而離坎、兌艮、巽震各卦也是兩兩對應又相互統一的。命理學說中的天干地支也同樣各自分有陰陽干支。

2、陰陽互根

陰陽互根是事物或現象中對應著的兩個方面都必須以對應的那一個方面作為自己存在的前提,互相依存,互為作用,都不能孤立的存在。就如身與影相隨不可相離,沒有天就沒有地;沒有乾就沒坤,沒有白天就沒有黑夜,沒有男人也就無所謂女人存在。

3、陰陽消長

陰陽消長是指事物和現象中對應著的兩個方面,是運動變化的。其運動形式始終是矛盾著的陰陽兩個面彼消此長,此進彼退的動態平衡進行著,從而保持事物的正常發展變化。如日月晝夜的交替,春夏秋冬氣候冷熱的變更即是。

4、陰陽轉化

陰陽轉化就是陰陽變化。它是事物和現象中陰陽兩個對應面在一定條件向其對應面轉化,即物極一變,“陽極變陰,陰極變陽”。陰陽兩種事物到了極點,無路可走時,在一定條件下,就會各自向對應面轉化,則陽變陰,陰變陽。

5、陽中有陰,陰中有陽

在太極圖中很明顯的標誌是陰魚中有一個白色魚眼圈,在陽魚中有一個黑色魚眼目。陽卦中有陰爻,陰卦中有陽爻,如同敵中有我,我中有敵。陽中之陰、陰中之陽是事物轉化的內因。

6、同性相斥,異性相吸

同性相斥、異性相吸是指同一種陰陽屬性的事物是互相排斥的,不同一種陰陽屬性的事物是互相吸引的。這種現象在自然界中比比皆是。如兩個男子或兩個女子不能組成一個家庭生兒育女,兩個公雞在一起就會相鬥,而一個男人與一個女人在一起就可戀愛、組成家庭。如乾震兩個陽卦相遇就組成“天雷無妄”卦,有意外之災了。一個陰卦巽木與一個陽卦震木相遇就組成“風雷益”,相互補益、助益。

二、五行學說

五行也叫五常,五是指水、火、木、金、土五類物質,行是指這五類物資的運行、運化,五行是組成宇宙萬物的物質基礎。

五行學說不僅是一種宇宙觀,而且也是一種樸素的系統論。它認為宇宙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水、火、木、金、土五種物質構成,自然界的各種事物或現象的發展變化,都是這五種物質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五行者為萬物內外之宗系,消長生制之約定,無系不足以統宗,無約不足以定系。若天地弗位,萬物無序,乾坤毀矣。陰陽五行是古文化的精華之一,古人把五行學說納入人生占卜預測術的範疇,以全息系統的觀點,來觀察、解釋自然現象和人事,綜合推衍出人生命運發展和結果。

在傳統的四柱命理學(四柱)及八字中自始至終貫穿五行學說,只有精通五行學說才能在命理哲學這一廣闊人體生命奧秘領域中得心應手,若對五行學說一知半解,則勢必難免預測錯誤。

五行學說是一切易學預測的基礎、是生命!

1、五行學說的基本概念

《窮通寶鑑》“五行總論”篇言:“五行者,往來於天地之間而不窮者也,是故謂之行”。“五”是指水、火、木、金、土五種物質,“行”是運動變化、運行不息的意思。“五行”就是水、火、木、金、土五種物質運動的變化。它從開始起,五行學說就著眼於事物的陰陽矛盾作用和運動變化。陰陽的運動變化又是通過在天之風熱溫寒燥溼六氣和在地之水、火、木、金、土五氣反映出來。

2、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1)五行特性

五行學說的“五行”概念,不是單指具體事物本身,而是對萬物的五種不同屬性的抽象概念。

“水曰潤下”,水具有滋潤、向下、閉藏特性。

“火曰炎上”,火具有發熱、溫熱、向上的特性。

“木曰曲直”,木具有生長、條達、能曲能伸的特點。

“金曰從革”,金具有能柔能剛;變革、肅殺的特性。

“土愛稼祥”,土具有載物、生化的特性,為萬物之母。

(2)事物屬性的五行分類

五行學說對萬事萬物的歸類推行,完全依據“天人相應”的全息思想,它是“人與時空學”的理論核心。在“人與時空學”中,常用的五行學說與事物屬性的八卦分類見下表:

對此表中所列對應的事物情性必須掌握和熟記,才能準確推演好人的命運。

陰陽學說觀

3、五行的生剋制化規律

宇宙萬物是相互作用的,並在這種相互的作用中求得動態的平衡。因此五行也是相互作用著的,並在這種相互的作用中求得動態的平衡,否則就會變得毫無生氣。五行的這種相互作用和動態平衡,是五行的生剋制化規律所起效應。我們只有真正從實質上了解,掌握了五行學說及五行生剋制化規律才能真正的,較快的學好《人與時空學》,破釋人的生命奧秘,把握人生髮展趨勢,創造一個美好的人生。

五行學說是以五行生剋制化規律來探索事物。所謂五行生剋是指水、火、木、金、土五類事物之間,一類事物對另一類事物的輔助,推進作用,稱為“相生”,一類事物對另一類事物的抑制束縛作用稱為“相剋”。

五行相生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剋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我們古人在長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認識到,宇宙萬事萬物若只有相生,旺極無制,世界就會過於激烈的競爭而陷於崩潰。反過來若只有相剋,制極無生,世界又會因過度的制約而進入一片死寂,不能前進發展。因此有生有克,或旺極有制、衰極有生,才是維持宇宙萬物、世界社會生氣勃勃、動態平衡的必要條件。“窮通寶鑑”一書在五行總論一章中論述道:“夫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過與不及,皆為乖道。故高者抑之使平,下者舉之使崇。或益其不足,或損其太過,所以貴在折衷,歸於中道,使無有餘不及之累。”並認為如能“識其微意,則於命理之說,思過半矣”。這一段話的意思是說陰陽五行若不保持平衡,超過或不足平衡的那一種度,皆不好,會出問題。所以超過就應該抑制,消耗它,使它降下來保持平衡,若是不夠足,虧欠者,就要補充它,使它提高上來保持平衡。陰陽五行之氣寶貴的就在於使它保持折衷,不偏不頗,趨於中正平衡,不產生不足或過多的憂慮負擔。因此,有生有克,或旺極有制,衰極有生,才是維護宇宙萬物、世界社會生氣勃勃動態性平衡的必要條件。如果我們每個學者能知道這中間的微小意義,對於命運之說,已領會一半多了。可見我們在學習《人與時空學》時,首先必須深入學好陰陽五行學說,你真正透徹掌握了它,你就是一個出色的命學大師。如果不懂陰陽五行原理,想學好命學是不可能的,大家必須對它狠下功夫。

在這裡必須強調的是,大家知道五行順生順克的關係外,還必須知道五行的反生反克道理,即在另一種情況下,由於克者衰弱,而被克者盛,不但不能剋制被克者,反而受被克者所反克,如金弱者,金不但不能克木,反受木反克。大家在日常中都知道,用刀去砍較堅的木料,刀常被卷口,甚至砍缺口了,這即反克。同樣火強水弱,火反克水,土反克木、水反克土、金反克火,這些事例日常生活中常常相遇。古人對此有寶貴的總結經驗,宋朝大命理學家徐升在其《元理賦》中對此作了詳盡的闡述:

金旺得火,方成器皿。火旺得水,方成相濟。水旺得土,方成池治。土旺得木,才能疏通。木旺得金,方成棟樑。

金賴土生,土多金埋。土賴火生,火多土焦。火賴木生,木多火塞。木賴水生,水多木漂。水賴金生,金多水濁。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盛水縮。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虛。

金能克木,木堅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潰。水能克火,火旺水乾。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上述是水、火、木、金、土五行之間的生克關係,說明五種物質生化制約運行中的辯證關係,這裡涉及到一個相互之間的量比關係,過與不足則會產生負面效應,在命理哲學預測過程十分注重這種量比後果,大家必須認真理論並記住上述論述。我們必須搞清楚在命學理論中對五行生剋關係的特定術語:在五行中被生的五行對於生它的五行,稱作化,如金生水,又稱作水化金,被化的又叫作被洩,即木被火洩。水化金後又去生木,這叫水化金生木或稱作水洩金生木。

對五行研究必須先從五行生剋著手,只有掌握了五行生剋,才能由淺入深逐步邁入對命理四柱各干支五行生助克洩等之探討,這是五行學說的重點,是判斷各干支強弱旺衰的基礎,並直接關係到預測結果的準確性。最後再結合大運流年作出一生最終判斷,除此之外,學好命理學別無它途。

五行的生剋制化規律是《人與時空學》及其它一切易學預測方法中最根本的法則,是推演事物變化的最重要依據,是所有易學研究者和運用者必須掌握的。如真正精通陰陽五行的生剋制化,刑沖剋害關係,則就可成為大師了,預測高手。陰陽五行是一切易學預測技法的根本基礎,也是整個易學系列的基礎,若棄陰陽五行之基礎,法外它求,則偏離正道,不可成功。我們每個人必須通悟它,得心應手地運用它。我們的整個社會活動及人生髮展全部都是陰陽五行生剋制化的表現,都是陰陽五行運化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