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學通五運六氣原理,道、太極、陰陽、五行是這樣的

(一)道

歷來的文明都注重天文,因為在工業文明形成之前,都是農業文明,所有的農業文明都是看天吃飯,所以不管是中華文明還是印度文明,都是非常重視天文現象的。天文學是人類最開始的基礎學科,對於中國人來說,天就是整個人類的起源,所以天道成了萬事萬物的開端。

天道是至高無上的,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我們的行為必須符合天道,這是古人的觀念,荀子那句話“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紂亡”,表達的就是客觀理性的規律性,沒有人能夠逃出天道啊。

天道是絕對的真理,所以不符合真理的行為就被稱為“不道”,所謂的大逆不道就是來自中國人的天道觀。

天道是天運行的規律,而天又包涵了日月五星,於是就有了整個天道的落實處。由於天道的絕對性,沒有對比,沒有對照,無法認識,所以需要找到突破口,這個突破口就是等而下之的,不是形而上的。

“五運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 五運,陰陽就是天地之道,而事實上,我們所講的五運,陰陽還只是天道,還沒有包括地道。所以五運六氣在預測的時候,還有很多地道的內容是沒有的,比如為什麼美國在2019年年初會出現那麼罕見的倒春寒。


(二)陰陽


陰陽來自天道,也取象自日月,所以說“日月運行,一寒一暑”,而“一陰一陽之謂道”,道是什麼?道無法定義,但是一陰一陽可以稱呼道,這個關係是無限接近,但是不能等同。

一陰一陽之謂道,道不是陰陽,但是陰陽可以表達道的規律,陽是太陽的規律,陰則是太陰的規律。太陰太陽分別代表了一天的白天與夜晚,這就是天道的最初的含義。

在中國人的觀念中,天地君親師,天地為大,但是又說“天地四時”,所以四時為大。有些習俗認為,天、地、春夏秋冬都是大的概念,所以有些小孩取名字取的有點大,就會養不大。個人觀念中,名字中有天、一、地等字眼的人,如果沒有另外一個字作為平衡,就容易出事,比如某天一。

一陰一陽不僅僅是到層面的,還是一種平衡,所以中國人最講究的就是陰陽之間的平衡,男女搭配幹活不累。

“陰平陽秘”是健康的最高標準,但往往又很難達到,陰陽之間的平衡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止的。陰陽之間存在著動態的相生,相剋關係。陰陽有不一樣,其實就是陰陽有多少,而太陽、太陰剛好就是這種陰陽關係的表現方式。

太陽的陰晴圓缺,代表的是陽氣的多少,所以一天之內,一年之內有少陰少陽,太陰太陽。春為少陽,夏為太陽,秋為少陰,冬為太陰,陰陽之間存在的關係是春夏秋冬的時序與太少之間的相生。

在《周易》佔法中,有佔有卜有筮,佔是觀察的意思,占卜就是觀察龜甲中的裂痕,從而指導實踐;蓍則是用蓍草算術,所謂的四營之數,通過將55大衍之數進行分割,最終除以四,看餘數是多少。不管如何,最後的餘數必定是7、8、9、6之中的一個數,奇數為陽,偶數為陰。太陽為陽,少陽亦為陽,但是對應的數是不一樣的,9為老陽,7為少陽,8為少陰,6為老陰。

9、7都是陽爻,但是7為少陽,陽爻不具有變化,但是9這個陽爻具有變化的特性,而9變化之後就變成了陰,這就是太陽生少陰,同理太陰生少陽。

因此,不管是春夏秋冬的太少陰陽之間相互轉化,還是《周易》占卜中的陰陽變化都有一個規律,那就是太少相生。太少相生是整個陰陽規律的一個最基本的總結,也是五行之間關係的最好概括。是陰陽,五行之間的鏈接點。

大道分陰陽,陰陽分太少,但依然不能滿足對大道的概述,所以在太少陰陽之間還需要一個陽明厥陰,兩個加入之後就是六氣。陰陽的多少,可以表示天地之氣,風寒署溼燥火對應的陰陽的多少,這是中醫賦予陰陽的重要意義。

由陰陽演變出來了六氣體系,六氣體系中太少陰陽和厥陰陽明,都是表達陽氣狀態的詞語。與漢代的四時與太少陰陽之間的關係又有區別。

厥陰風木主要存在時間是春天,代表的是風氣,風氣是一種神奇的存在,可以作為百病之長,也可以作為萬物生長的奇蹟,所以厥陰風木的到來,可以催生天地間的生氣,但是也會影響脾胃。

天地間充滿了生長之氣,其實最受傷的就是土地,因為木必須從土地中吸取營養,才能生長的很快,所以很多時候,春天已來,脾胃不好之人,就會出現腸胃不適。

另外,巳亥之年,因為有厥陰風木司天,所以這一年的氣候都表現為厥陰風木特點,厥陰風木可以影響脾胃,主要是因為其屬性為木,同時也會表現為氣候變化。所以脾胃不好之人,氣候一旦變化,就會出現身體不舒服。

少陰君火,主要存在時間是夏天,夏天少陰君火,是繼厥陰風木之後的一種氣,這種氣因為已經是火,比較激烈,也是熱氣,會導致火克金,所以少陰君火主要表現為上火,失眠等問題,同時因為火氣代表熱,所以寒性疾病會降低風險。

少陰君火在存在與子午之歲,這兩年是少陰君火司天,所以這兩年的夏天會異常熱,如果剛好碰見了主客氣也有火太過,夏天就很容易中暑,也很容易出鼻血,出現溫病扥疾病。

太陰溼土一直以來都認為是長夏的氣候,但是筆者認為應該是少陰君火之後的節氣,所以第三個氣應該是太陰溼土,溼土主要氣候特點就是溼氣重,溼氣重會導致一個人的各種問題,首先是溼氣重,溼氣重主要表現在傷腎,所以腰痠背痛在所難免。

太陰溼土還在醜未之歲,這兩年一般都有太陰溼土的司天,所以醜未之年 一般一年到頭的水溼比較嚴重,同時太陰溼土氣候在夏天以外的季節,都表示氣溫相對較低。

少陽相火是比少陰君火更加強悍的火氣,一般少陰君火可以通過除溼等方式瀉火,但是少陽相火很多時候就需要用黃芩等瀉火了,雖然有區別,但是君火、相火還是很相似。

寅申之年,也會有少陽相火司天,這一年普遍也會表現溫肺氣問題,雖然子午之歲也有火,但是那一年主要是心病導致肺病,而少陽相火則是比較純粹的肺病。

陽明燥金屬於燥氣,所以很多時候會導致乾旱,會導致津液不足,所以傷肝,現代雖然沒有研究表明肝炎的發病在秋季,但是古代其實將肝炎類疾病叫做“秋呆子”,就是因為燥氣傷人肝血,所以陽明燥金會導致燥熱內傷,也會導致肝血虧虛。

陽明燥金在秋天出現,也會出現在卯酉之歲,這兩年是陽明燥金司天,而剛好司天之年,陽明燥金又是三之氣,三之氣又是少陰君火,燥火在一起,夏天容易犯火災,比如丁酉年就多處報道各種火災。

太陽寒水,是寒的,還是水,所以寒冷會導致各種傷寒疾病,五臟皆有傷寒,傷寒則氣血凝滯,會出現痛症。寒傷陽氣,所以心臟問題也會凸顯,太陽寒水之年,大多數問題都是寒溼導致的各種問題。

太陽寒水在冬季,也存在於辰戌之年,辰戌之年是太陽寒水司天,同時冬天的最後一個運氣也是客氣為太陰溼土,所以辰戌之年的冬天會很難受。

六氣的主氣,每一年都一樣,厥陰風木在春天,少陰君火在夏天,太陰溼土在長夏,少陽相火在秋,陽明燥金在秋季,太陽寒水在冬季。

但是,客氣就根據不同的年份,有不同的排列方式,一般司天之氣就是客氣的第三個氣,比如2019年是厥陰風木司天,所以三之氣就是厥陰風木。然後六氣根據厥陰風木-少陰君火-太陰溼土-少陽相火-陽明燥金-太陽寒水的規律排開。


(三)五行


大多數講五行的人,喜歡將五行的源頭指向《尚書洪範》,這固然很重要,但我們知道的五行,有生剋制化的五行,有時空觀念的五行,絕不是《尚書》五行所能概括的。

五行是對五星運行規律的總結和寫照,這種規律產生了相剋關係,有生剋制化之間的轉換。因為五行來自五運,而五運之間的關係有需要通過五行的生剋制化表現出來,所以五運與五行之間貌似不可分割。

五行因為是比較複雜的關係,所以可以表示立體的關係,變化。五行因此不比六氣,具有很強的時空意義。

五行表時間,所以春夏秋冬分別對應木火土金水等元素;五行表空間,所以東西南北中都可以以五行作為座標。而五行之所以表時空,所以之間可以轉換,可以轉移,挪移。

五行表時間,但是每一年都有不同的五運,比如甲己化土,那麼逢甲年就會出現土太過的情況,這是中運,還有主運和客運。

主運則對於每一年來說都是木火土金水,沒有哪一年不一樣的,但是每一年因為具備不同的中運,所以會有不同的主客運的太過不及。

甲己化土,逢甲年,就會有土太過,逢己年就會有土不及,土太過與土不及都是這一年的中運,然後以中運推斷其他主運客運。

土太過往前推,則有火不及,木太過,這就是太少相生的規律性;往後推,就有金不及,有水太過,所以土太過中運之年,主運的分佈就是:木太過,火不及,土太過,金不及,水太過。而中運又是客運的開始,所以客運則是土太過,金不及,水太過,木太過,火不及,主客運之間的再結合在一起,就可以推斷出每個運的氣候特點及疾病特點。

現在流行的五運六氣,都沒有五運的五步運勢推斷,所以很多時候會不準。正是因為五運的缺失,六氣之間的相互作用也被省略了,不能很好地加以綜合利用。

五運所謂的太過不及,其實就是特色明顯與否,比如木太過主要表現在春天的特點比較突出,而木不及則代表著春天的氣息不濃重。火太過,則表明夏天的熱氣很明顯,而火不及則表現為夏天不熱。以此類推,不管是太過,不及,都會有各種各樣的疾病產生,這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原因所在。

六氣從陰陽而來,之間的關係必須經過五行的相互作用,才能達到;五運來自五星,但是他們的轉化還是需要有一個陰陽的太少相生。所以,不管是五運系統,還是六氣系統,他們的內核都包括了陰陽與五行。


(四)太極與無極


不管是五運還是六氣,都包括了陰陽五行。五行有含有陰陽,陰陽也含有五行,這就是中國的思想精髓。“無極而太極,太極而無極”。

無極而太極,一個沒有極限的事物中,可以找到一個太極點,所以說“物物一太極”,中醫的核心就是這樣,脈象可以知道五臟六腑的不適,手診也能判斷五臟六腑的不適與問題。每個海里都有無數個波濤,但是每個波濤之中又有很多個海。

“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太極動而生陽,並不是說太極可以生出陽來,而是太極這個世界的終極,從這個絕對的主宰而下,把事物分成兩類,一類是陽性的,主要是因為動的屬性,還有一類是陰性的,主要是靜的屬性,動靜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互相之間存在一個很好的轉換關係,但是不管如何,都有一個陰陽屬性的分判,這就是兩儀的變化。

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從哲學層次講,陰陽的變化能夠產生五行的變化;太陽的變化,有了白天黑夜,也有了春夏秋冬,即四時五行;事實上,太陽與月亮的變化還包含了五星的變化,這也是金木水火土的變化。

以時間而論,春夏長夏秋冬是一年之氣,是一年之四時,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以空間而論,則東西南北中,天地之間都是五行的分佈。要用時間,也要用空間,時間如流,每個人都一樣,具有同一性;空間有排異性,所以空間存在差異性。從時間上來說,五行,其實就是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從空間上來說,無極中有太極,太極又分陰陽,有了陰陽就有善惡,有善惡便有好惡,陰陽之變,五行生焉,五行之內,陰陽分焉。

時間能夠統一差異性,空間區別同一性,時空之撰,便是宇宙之道,便是天道。

因為五行存在差異性,所以五臟有虛實寒熱之別,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木有木性,火有火性,木火各有其用,各有其害。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成一氣之周流,太虛聚散,人物生焉。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以此有這個妙曼的世界。

還沒看懂?沒關係,可以深入瞭解。慶餘閣最近開始要開班了,《易道春秋》第二期微聊班將開始,歡迎對五運六氣感興趣的同學進群學習(注:進入請謹慎,名額有限,只取50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