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讀經典丨堅持背誦100天《傷寒論》373~375

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主之。(373)

乾薑黃連黃岑人參湯方: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各三兩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

解析

本條論述“寒格”的證治。

研讀經典丨堅持背誦100天《傷寒論》373~375

嘔吐有寒熱之分,一般說,因於寒者多表現為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因於熱者,則多是“食已即吐”。本證食入口即吐,當屬熱證。但由於這種熱是來自於吐下後的寒格,因而熱只表現在上,而在下者仍還是寒。上熱下寒,故吐利交作,治宜以乾薑黃連黃年人參湯清上溫下: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用黃連、黃芩苦寒以洩上熱,乾薑溫脾以祛下寒,人參健牌補虛,以復中焦升降之能。本方寒熱並用,苦降辛開,乾薑又可從其上熱,引導芩連入內,使之不發生格拒,所以,陳修園認為此方也治火邪上逆的嘔吐,如把幹萎改為生薑則更有療效。

下利,有微熱而渴,脈弱者,今自愈。(374)

解析

本條辨厥陰虛寒下利而見陽氣恢復向愈的脈證。

研讀經典丨堅持背誦100天《傷寒論》373~375

厥陰虛寒下利,若見惡寒踡臥,脈陰陽俱緊者,是陰盛陽衰而為病進。今見“微熱而渴”,說明陽氣漸復,“脈弱”雖主正氣不足,但也反映邪氣轉衰,陽復陰消,正復邪卻,故其病可不治自愈。

下利,脈數,有微熱汗出,今自愈;設復緊,為未解。(375)

解析

本條承上條,再論厥陰虛寒下利有自愈與病未解的脈證。

研讀經典丨堅持背誦100天《傷寒論》373~375

脈數主陽、主熱。厥陰虛寒下利,見脈數,是陰病見陽脈,表示陰邪退而陽熱來複;同時“有微熱汗出”,說明陽氣通達,而又非陽熱太過之證,故為疾病向愈的佳兆。“設復緊,為未解”,是說假設虛寒下利而又見緊脈,緊脈主寒為邪氣盛,說明寒邪勢盛而未衰,正氣不能袪邪外出,此時雖有微熱汗出等證,也多屬寒盛陽亡之候,病亦不能自愈。

⊙溫馨提醒: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僅供中醫思路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