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節縣高山上的「蔬菜書記」:大家致富自己才合格

奉節縣高山上的“蔬菜書記”:大家致富自己才合格

在林橋(中)的帶動下,奉節縣龍橋土家族鄉許多村民依靠種植蔬菜實現脫貧致富。(受訪者供圖)

和許多村支書不一樣的是,林橋是個經常“不落屋”的書記。每隔不久,身為鑫橋蔬菜種植公司老總的他就會在全縣甚至全國範圍到處跑銷售,人送外號“蔬菜書記”。

奉節縣龍橋土家族鄉瑞豐社區的村民對他是打心眼裡佩服:這麼多年來,他不僅在這個平均海拔1300米的高山上把蔬菜產業搞得有聲有色,還把全鄉村民帶動起來,讓大家跟著他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只能前進不能後退”

1999年,25歲的林橋來到山東壽光,謀得了一份蔬菜基地經紀人的活兒。一年多後,他轉戰廣州。每天清晨,林橋工作的廣州江南蔬菜批發市場雲集了全國各地的蔬菜以及各大超市的採購員,在山東壽光只賣幾分錢一斤的白蘿蔔和捲心菜,在這裡可以賣到1元/斤,而他也從中覓得了商機。

2004年,林橋帶著務工攢下的25萬元回到家鄉,並用住房抵押貸款40萬元,找親朋好友借款35萬元,共籌集資金100萬元,註冊成立了奉節縣鑫橋蔬菜種植有限公司。

林橋的創業路並不順。鄉親首先就潑了一瓢冷水:“種了一輩子菜,捲心菜沒賣到1塊錢/斤,你就有辦法了?”“到時候你不收咋辦,要是你又跑出去打工了,我們吃菜葉子能填飽肚子嗎?”

面對鄉親的顧慮,林橋知道,解釋是不管用的,只有靠事實才能說服大家。

但第一年的收成就給他當頭一棒:2014年,林橋發動鄉親們種植蘿蔔,並以0.13元/斤的價格予以收購。當他滿懷信心地來到廣州銷售蔬菜時,卻發現因為不懂打冷技術,蘿蔔大多壞掉了,只得以1袋1元(每袋60斤)的價格賣掉,虧得血本無歸。

“只能前進,不能後退,退卻只能虧得更慘。”林橋說,幸好當年打工結識的廣東老闆聽說後,派了兩名技術人員駐地指導了近兩個月,幫助他在下一個收穫期實現了扭虧為盈,並藉此鞏固了銷售渠道。

自此,林橋的蔬菜產業逐漸走上了正軌。

“黨員就要起帶頭作用”

2010年,林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黨員就要起帶頭作用,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儘可能發展好蔬菜產業,讓更多群眾脫貧致富。”林橋說。

於是,他在公司定下了幾條規矩:一是按照“產前投入、產中技術指導、產後合同價回收”的方式,帶動村民參與蔬菜種植;二是對農戶進行“二次返利”,以辣椒為例,合作社產地協議價為0.6元/斤,賣到湖北、浙江、廣東等地的市場價格是1.5元/斤,1000噸辣椒大致可獲利100多萬元,其中60%將二次返利給農民;三是務工工資實行月結,絕不拖欠村民一分工資。

如此一來,主動要求加入鑫橋蔬菜公司及蔬菜專業合作社的農戶越來越多,鑫橋蔬菜公司的種植面積從150畝擴大到1500畝,再到3000畝、5000畝,時至今日已發展到了7000畝,並帶動龍橋土家族鄉發展蔬菜種植5000畝。全鄉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2萬畝,600戶村民參與其中。

產業發展的過程中,不少人的腰包鼓了起來。村民陳榮高年輕時是一名打砂工,乾的是力氣活,如今年歲大了身體有些吃不消,便跟著林橋種植蔬菜。幾年下來,他個人承包種植的蔬菜達100畝,除去各種成本後每畝還有1000多元收入,一年淨收入穩定在15萬左右,比過去高了不少。

貧困戶黃思波在種菜之前,靠種植土豆、玉米等農作物維持家用,但兩個孩子的讀書費用讓他頭疼。而今,他種植了20多畝蔬菜,一年收入有6萬元左右,不用為孩子的學費發愁了。

鑫橋蔬菜公司落戶的蜀鄂村因地處偏僻,幾年前的人均純收入不足2000元,很多適婚青年找不到結婚對象,本村女子也不願留在本地。而今,在蔬菜產業的帶動下,該村人均純收入已突破萬元,原有的61名單身漢大多組建了家庭。

“村民增收致富是我最重要的事”

產業越做越大,當地政府、群眾對林橋的期望也越來越高。

2016年,龍橋土家族鄉瑞豐社區換屆,眾望所歸之下,林橋被村民推選為社區支部書記,由此開始了新的使命。

瑞豐社區雖然是龍橋土家族鄉的場鎮所在地,但產業發展並沒有多少基礎。社區群眾仍是以種植“三大砣”和菸葉為主,收入不高。另一方面,社區有141戶貧困群眾,幾乎佔了社區人口的1/8,而脫貧攻堅時間緊、任務重,怎麼才能讓群眾如期脫貧呢?

“我們調整了產業結構,一是發展種植2000畝蔬菜,包括甜玉米、辣椒、捲心菜、蘿蔔等;二是利用高山地勢種植了1500畝中藥材,包括大黃、貝母、黨參等。”林橋說,這兩項產業對貧困群眾的收入提升幫助很大。

與此同時,鑫橋蔬菜公司主動承擔起41戶深度貧困戶的脫貧攻堅任務,每年通過訂單、代銷、二次分紅等方式帶動其增收。此外,社區通過結對的方式帶動其他100戶貧困戶發展蔬菜產業。

“我自己結對幫扶了13戶貧困戶。”林橋說,每家貧困戶,自己都帶動他們種植5畝以上的蔬菜,讓其有持續穩定的收入。

瑞豐社區五組貧困戶曾興宴是林橋的重點幫扶對象之一。曾興宴的母親已80多歲,耳聾體弱,其弟曾興述高位截癱,家庭重擔全落到他一人肩上。而林橋為他無償提供種子、肥料,並提供技術支持。如今,曾興宴每年種植蔬菜收入5000元,流轉土地收入3500元,在公司務工收入3.5萬元,加上其他補助收入,年收入達到5.2萬元,實現了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