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職業教育的供給側改革

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職業教育的供給側改革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基於我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變化作出的重要戰略決策。鄉村振興的關鍵是人、地、錢,而人又是制約鄉村振興戰略實現的核心要素。因此,著眼長遠,要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就必須解決作為“三農”核心的農民人力資本的積累問題,這就是說要找到促進鄉村振興的依賴路徑,而農村職業教育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農村職業教育如何抓住鄉村振興戰略的機遇,更好地發揮自身的作用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

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職業教育的供給側改革

鄉村振興不僅是經濟的振興、社會的振興,也是鄉村文化、教育和科技的振興。因此,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職業教育必須立足農村經濟發展、文化傳承和社會治理之需要,主動擔責,拓展功能,搭建服務平臺,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為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提供高素質的多類型多層次的人才支持。

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職業教育的供給側改革

重新審視農村職業教育功能定位,著力開展鄉村精英培育

農村職業教育功能具有多重性,這裡重點圍繞未來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過程中,農村職業教育的應然功能進行討論。應然功能確定的依據便是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所呈現出來的特徵以及鄉村振興戰略實現對鄉村人才培養的需求特點。這是本研究的基本立足點。

鄉村振興戰略實現的關鍵是人、錢、地,然而,無論是現代農業的發展,鄉村社會的有效治理,最為關鍵的還是人才,都需要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所以,農村職業教育必須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作為其首要任務。新型職業農民的來源具有多樣性,筆者認為,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首先應將農村職業教育的服務對象瞄準留守農民。留守農民作為鄉村存量的人力資源,其中確有一部分勵志務農,並且具有良好的教育基礎,特別是還有相當一部分有較高文化程度的青年婦女。留守農民是現階段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最現實的選擇,所以,農村職業教育和培訓,要通過提供適當的教育機會,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鄉村精英或新型職業農民。

其次,著眼長遠,要將潛在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成鄉村精英。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各地政府都在出臺一些積極的、大力度的人才政策,鼓勵更多的人才到農村這個廣闊的天地裡創業。如,根據鄉村已經轉移的青年才俊、或者成功人士功成名就後想回鄉發展的心理,實施“青年振興計劃”或“鄉賢迴流計劃”;基於國家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積極政策以及農民工返鄉心理特點,實施返鄉農民工創業計劃;基於鄉村發展吸引力的提高以及國家的鼓勵政策,實施能夠吸引更多的城市人口“上山下鄉計劃”和“大學生返鄉創業計劃”。農村比較利益的提高、政府政策吸引力的提升,確實對上述人才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吸引力,但這些都只是培育鄉村精英或者新型職業農民的基礎或者必要條件,而要真正將這部分素質相對較高的人才培育成新型職業農民,成為現實的鄉村精英,還需要通過適當的路徑對其進行人力資源再開發,使其具有在鄉村振興中必備的人力資本。農村職業教育應當仁不讓,必須基於這些不同來源的培育對象,進行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職業教育和培訓。

再次,要提升新鄉賢的鄉村治理能力。“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目標。有學者認為, “後鄉土中國”面臨治理危機,社會治理力量薄弱;村民對農村治理問題缺乏一個全面認識,鄉村自組織缺乏。因此,應該培養鄉村發展的核心領導人才,即傳統意義上的鄉賢和鄉紳。新鄉賢是那些具有較早較好社會知覺,在農村或者轉移後創業成功,願意在未來鄉村社會建設與振興中貢獻自己力量,積極投身鄉村治理和鄉村事業的人。這部分新鄉賢未來最有可能,也最有能力成為鄉村社會治理的骨幹。職業教育的職責就是根據他們的素質基礎、需求特點,開展高層次的職業教育培訓。對於此類培訓,高等職業院校,尤其是涉農高校和涉農專業大有作為。通過培訓,增進他們鄉村振興的知識、理念,使他們能夠精準掌握地方產業結構特點和特色,給予相應的管理知識,增強領導和管理才能,使之成為有效的鄉村管理者、地方特色產業的開拓者、創業的領頭人。

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職業教育的供給側改革

注重專業的升級改造和結構優化,著力涉農專業集群建設

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新農村建設的升級版,將從整體上推升農村產業結構的升級與轉換,因而,對“三農”人才不僅要求有數量的增加,普遍地提高農村勞動者的素質,更要求質量的全面提升,適應鄉村新業態發展需求,還要求人才結構與鄉村產業結構特點相適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專業建設,必須注意以下問題:

一是要加大對傳統專業的改造,使其“涉農”,從而滿足新農村建設對“三農”中初級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要,改變務農人才匱乏的現狀;二是要升級現有的涉農專業,賦予其現代農業特性,培養中高級新型職業農民;三是加強涉農管理專業的設置與建設,培養鄉村建設與管理人才;四是圍繞服務現代農業產業結構體系,優化農村職業教育專業體系,打造精準服務現代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涉農專業集群,注重複合型涉農專業建設,開設反映現代農業產業類型的專業,以適應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趨勢,支撐新產業新業態發展。

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職業教育的供給側改革

強化城鄉職業教育共同體建設,著力城鄉教育要素互動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有賴於職業教育培養新型職業農民以及其它各類鄉村精英。筆者認為,強化城鄉職業教育共同體建設,促進城鄉教育要素有序、充分流動,不失為有效之策。

共同體概念最早是由德國社會學家斐迪南·滕尼斯在《共同體與社會》一書中提出。他認為,共同體是通過某種積極的關係而形成的群體,統一地對內對外發揮作用的一種結合關係,是現實的和有機的生命組合。由個體意志決定的、相互發生關係的群體,這是共同體的基本條件;對內對外發揮作用是共同體的功能,現實和有機的生命是共同體的本質。雅斯貝爾斯則把共同體看作是“生存共同體”。基於對共同體內涵的理解,筆者對城鄉職業教育共同體作以下理解和構建:

首先,城鄉職業教育共同體建設的目的和作用在於:一是同時激發城市職業教育和鄉村職業教育兩個主體的積極性,實現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互動,形成城鄉職業教育發展的命運共同體。這其中鄉村職業教育更要以主體的角色和發展意識,展現自身優勢,主動開展與城市職業學校的合作與交流。二是促進城鄉一體的縣域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一方面使城鄉職業學校、成人教育中心(社區教育中心)合理佈局,另一方面使城鄉職業教育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避免不必要的重複建設。三是在城鄉職業教育共同體內,協作開展專業建設、課程和教材建設以及教學方法改革探討等,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其次,城鄉職業教育共同體建設的關鍵在於:必須對城、鄉職業教育在鄉村振興中各自的角色和獨特作用有一個正確認知。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央一號文件幾乎都將解決“三農”問題放在首位,而且,無論是強調“四化同步”發展,亦或是要求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等,都凸顯鄉村對於中國現代化發展的戰略意義。這就使得鄉村從受體向相對主體的轉型成為可能。也就是說,在未來城鄉職業教育共同體建設中,不能仍基於城市主體視角,研究如何通過“以城帶鄉”的策略推進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而是更要基於鄉村的特徵,建立城鄉職業教育發展共同體,要讓“三農”更好地發揮其主場優勢。

再次,城鄉職業教育共同體建設的著力點在於:必須基於共同體的理念,促進城鄉教育要素合理、有序流動和共享。在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中,無論是經濟社會的發展,或是職業教育的發展,必須以鄉村為本位,以鄉村的本源價值為依託,以農民、農業、農村作為主體性實體,通過鄉城之間多元要素的有序互通,實現鄉村內部結構重組和外在價值輸出,以此在城鄉差異化的框架中尋求新的立足點和話語權。由於我國以往的城市取向或偏向政策,使得城鄉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發展存在明顯的差距。所以,從當前來看,應該基於城鄉職業教育共同體這個平臺,鼓勵和促進城市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向鄉村職業學校和成人教育中心流動,尤其是專業師資和教學設施的流動、共享。從未來看,在教育資源的配備上應該體現公平配置、融合建設、共享互通的理念,使鄉村職業教育事業能夠優質發展,滿足鄉村人力資源開發和終身教育體系構建的需要。

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職業教育的供給側改革

構建城鄉融合的職業教育支持體系,著力農村社區教育發展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人的發展,這就是說要將鄉村潛在的存量人力資源的數量優勢,轉化為促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現的人力資本優勢,為此,必須開展以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為核心的鄉村職業教育發展促進計劃。在我國鄉村建設史上,梁漱溟、晏陽初、陶行知等先後通過建學堂等教育路徑,開展旨在啟迪民智、培育民德、改善民生的鄉村建設運動,取得了一定成效。

職業教育是農民獲得人力資本最為有效的途徑之一,特別是在當今,建立現代職業教育支持體系,是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各類鄉村精英的基礎工程,也是促進農民人力資本形成和積累的必由之路。筆者認為,未來所構建的現代農村職業教育體系應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體系必須根植於鄉村土壤,反映農業、農村和農民發展的現實狀態及需求特點,具有縣域特色,這樣的體系才能真正對鄉村的振興給予有力的支撐;二是所構建的體系必須具有多層級性和全覆蓋性。現代鄉村職業教育體系必須構成縣(市)、鄉鎮和村三級農村職成(社區)教育網絡體系,能夠全面滿足實施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社區教育的需要;三是必須堅持培養體系與培訓體系並舉。通過完善的鄉村人才培養與培訓體系建設,培養一批生於斯長於斯,諳熟和懂得農業基本特性和鄉村價值體系,對農業農村和農民具有感情的,並且具有傳承“三農”工作價值理念的優秀人才。這些人才既包括現實的留守農民,又包括那些返鄉創業農民工、大學生(大學生村官)以及未來的農民後繼者;四是為能夠全面滿足鄉村社區民眾對職業教育和培訓服務的需求,所構建的新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必須具有為農服務的便捷性和服務功能的多樣性特點。為此,必須將現代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建設的著力點放在社區教育的發展上。社區教育功能的綜合性和接地性特點,也使得它更能反映民眾的需求,因而更受民眾歡迎。不僅如此,通過社區教育更能對社區民眾進行鄉村文明和生態文明教育,提升鄉民的覺悟,提高他們的生活品質,充實精神生活,促進鄉村在法治、自治和德治中實現“治理有效”的目標。所以,重視農村社區教育發展,將其作為現代農村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的重點是必然的和有效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