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的科班與民間之爭:爲什麼對商芳會的評價分歧如此大?

文|葦舟

秦腔的科班與民間之爭:為什麼對商芳會的評價分歧如此大?

秦腔的科班與民間之爭:為什麼對商芳會的評價分歧如此大?

秦腔的科班與民間之爭:為什麼對商芳會的評價分歧如此大?

評論者分為截然不同的兩派:一派對商芳會喜歡到極致,認為她不僅唱的好聽,而且代表了秦腔的本色;

一派對商芳會簡直討厭到了極致,認為商芳會的秦腔是野狐禪,路子不正,走紅純屬偶然,甚至有人將她走紅之後離婚的事也挖了出來,覺得她德藝雙敗。

秦腔的科班與民間之爭:為什麼對商芳會的評價分歧如此大?

秦腔的科班與民間之爭:為什麼對商芳會的評價分歧如此大?

所以,對商芳會評價巨大分歧的背後,是秦腔界的科班和民間之爭,是秦腔的發展方向之爭。

秦腔的科班與民間之爭:為什麼對商芳會的評價分歧如此大?

秦腔藝術如何發展,其實是關心秦腔的人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話題。以陝西戲曲研究院為代表的科班人士認為,秦腔要發展,必須進行適應時代的改革,所以他們嘗試對秦腔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別是借鑑京劇藝術,在唱腔、曲詞等方面進行了諸多探索。

但是這些秦腔科班人士的嘗試和探索,並沒有得到秦腔民間愛好者的理解和支持,大多數秦腔民間愛好者認為他們的探索已經使秦腔失去了本來的藝術特色,改革後的秦腔不再是他們喜歡的秦腔,是變了味、走了樣的秦腔,是部分人完全閉門造車的結果。

秦腔的科班與民間之爭:為什麼對商芳會的評價分歧如此大?

這一點在大家對商芳會的評價上有明顯的體現,科班人士認為商芳會唱秦腔一個調唱到底,就是聲嘶力竭的吼,根本算不上藝術;可民間秦腔愛好者認為秦腔最大的特點就是“吼”,俗話說“吼秦腔”,“吼”才能體現出秦腔的魅力,“吼”才能表現出西北人的粗狂。

秦腔的科班與民間之爭:為什麼對商芳會的評價分歧如此大?

秦腔的科班與民間之爭:為什麼對商芳會的評價分歧如此大?

秦腔的科班與民間之爭:為什麼對商芳會的評價分歧如此大?

秦腔是一種情懷,是一種精神,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它與黃土高原這片土地息息相關。喜歡秦腔的朋友,可以讀讀賈平凹的《秦腔》。


作者說:“如果你慢慢去讀,能理解我的迷茫和辛酸。”細細品讀,或許你也可以理解秦腔在這個時代的迷茫與辛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