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重金屬汙染耕地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種植什麼好?最全推薦看這

重金屬汙染耕地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是優化農業生產結構、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民增收、實現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但是並不是種植什麼農作物都可以的,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一是油料作物、旱雜糧。

通過水改旱,降低地下水位,種植油菜、油用大豆、油用花生、油用芝麻、油葵、油茶、小雜糧、紅薯等作物。主要推廣“春花生+秋冬作”模式或“夏花生+油菜”“油葵+油菜”雙油輪作模式。

二是特色蔬菜。

通過水改旱,降低地下水位,改種經過安全評估的瓜類蔬菜、了;辣椒等,豐富城市菜籃子供應。

三是種桑養蠶。

通過水改旱,降低地下水位,抽溝起壟種植蠶桑,發展傳統的載桑養蠶業。

四是飼用桑、麻、牧草。

通過水改旱,降低地下水位,抽溝起壟種植蛋白飼料桑或飼用苧麻,培育新型飼料產業,改種經過安全評估的紫花苜蓿、巨菌草、籽粒莧、黑麥草等牧草。

五是花卉苗木。

通過水改旱,降低地下水位,抽溝起壟或利用現代設施種植花卉苗木、草皮、香料作物等,與生態觀光休閒農業相結合,形成農旅融合新業態。

六是高支紗棉、麻。

通過水改旱,降低地下水位,抽溝起壟種植棉花、苧麻、黃紅麻、亞麻等纖維作物,為紡織工業提供原料,同時抓好輪作、套作,開展綜合利用。

七是設施特色瓜果。

通過水改旱,降低地下水位,利用設施種植西瓜,改種經過安全評估的葡萄、獼猴桃、梨、桃、柑橘、藍莓、楊梅、桑椹、瓜蔞等高效水果,建成城郊特色水果產業基地,完善基礎設施,發展現代種業、設施高效農業、設施觀賞農業等。

八是生態魚池,蓮魚共養。

在非基本農田水產適養區建設魚池,養殖蝦,蟹等附加值高的品種,發展設施漁業、休閒漁業;因地制宜開展“蓮魚共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