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孩子在家说「不」,等着以后被人欺负?

-1-

小白糖开始在小区附近学习舞蹈。

插班加入的她,面对新老师、新同学、新舞蹈动作,坐地练习时没有挺直小腰板,而是微微驼着背。

心直口快的年轻老师,直接叫了她一声「小老太婆」。

讲真,我听起来不太舒服。但小白糖没有吭声,只是默默挺直了腰板。

过了一会儿,她不由自主又拱起了背。

旁边的几个小朋友学老师的口气,嘻嘻哈哈叫她「小老太婆」。

小白糖立刻对她们说,不许这样叫我!

不止小朋友停下,连老师都收敛了一下。当需要让小白糖调整姿态时,也是就事论事,不再随意贴标签。

隔玻璃而望的我,忍不住想拍手叫好,这一声「不」说得对!

看得出老师认真负责,也对孩子有要求,在她的指导之下,孩子的进步应该是可观的。

但在其他孩子面前,带头给一个孩子贴标签,导致其他孩子多次跟风,这样的事,就应该拒绝。

不让孩子在家说「不」,等着以后被人欺负?

-2-

中国古时候讲究「父为子纲」,很长时间以来,家长权威都是孩子必须要服从的。

「听话」「乖」是我们最喜欢对孩子进行的褒奖。

但「听话的乖孩子」,对我来说,是很让人不舒服的词汇。

短短六个字里暗含着控制和镇压。

它指向的、推崇的,是服从、软弱、奉承、委屈自己。

对于统治者来说,拥有一个「听话的乖孩子」当然是一件好事。

如此,便一切都是我说了算,管理成本几乎为零。

当孩子有不同意见时,我们可以大吼一声,「听话!乖!」就让孩子闭嘴,顺利扼杀掉孩子的思考力和判断力。

当孩子吵吵闹闹嘻嘻哈哈时,我们可以大吼一声「听话!乖!」就让孩子安静下来,顺利扼杀掉孩子的生命力。

当我们让孩子做他不想做的事时,孩子说不,我们却简单粗暴一再对他说,「不许拒绝,必须听我的!」顺利扼杀掉孩子反抗的能力。

但一个在家顺从的乖孩子,大多也将是一个在外顺从的乖孩子,并成长为一个对权威顺从的老好人。

长期不能说「不」导致失去说「不」的能力和勇气,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

不让孩子在家说「不」,等着以后被人欺负?

-3-

在大部分校园霸凌事件中,被霸凌的一方都是一个不敢说「不」的孩子。因为不敢说「不」,所以对方愈加嚣张,得寸进尺。

拒绝侵害最迅速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侵害将发生、刚发生时,坚定有力地拒绝:「不许这样!」

不管是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或者是青春期的孩子,当有人要打自己时,这样简单直接的拒绝,都能避免很大一部分霸凌事件的发生。

面对性侵,同样如此。

我和小白糖最早阅读的一本预防性侵的绘本是「不要随便摸我」。同系列的还有「不要随便欺负我」「不要随便命令我」。

绘本中提到,当别人要对自己图谋不轨时,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喊出:「不要这样!我不喜欢你这样做!」

懂得说不,是最基础的自我保护。

说不,会让对方明确清楚你内心的想法和抗拒。从而无法将欺凌事件歪曲为你的自愿。

说不,会让对方感到一定程度上的威慑,知道你有自身的意愿和界限。

说不,会让对方重新评估欺凌事件的后果。

说不之后带来的侵害暂停,是采取下一步措施的前提条件。

不让孩子在家说「不」,等着以后被人欺负?

-4-

这段时间,高校教授侵犯学生、致其自杀的事件,被推到风口浪尖。

前北大教授沈阳20年前性侵北大女生高岩,致其自杀身亡,并在20年间多次污蔑该女生为神经病。

武汉理工大学教师王攀长期精神虐待他的研究生陶崇园,让其叫他爸爸,并说出「爸我永远爱你」,最终致其不堪重负,在母亲面前跳楼身亡。

仅仅是几个月之前,西安交大博导周教授让博士生杨宝德随叫随到、过度压迫,致其不堪忍受,最终自杀。

令人痛心的事件一再发生,高校制度改革固然是首要的,绝对权威带来的绝对不平等和对学生利益的无保障,让他们不得不一忍再忍,最终崩溃。那些衣冠禽兽实在让人痛恨。

但我们传统教育(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中对权威的一味尊崇、对自我意志的抹杀、不允许说「不」的做法,培养出来的「听话的乖孩子」,本来就是最容易受到侵害的人群啊。

人人生而平等,我们应该互相尊重,但没有谁应该低人一等,没有谁应该压抑自己的意志去屈从别人。

没有谁是绝对权威,是人都会犯错。让孩子保持质疑权威的能力,保持自我判断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而这一切都要从允许孩子在家说「不」、允许孩子表达自我观点、允许孩子维护自我意志做起。

最好,我们还能让孩子知道:

「孩子,当你为了保护自己,不得不反抗权威时,请不要害怕,爸爸妈妈永远支持你。」

不让孩子在家说「不」,等着以后被人欺负?

-5-

那么,为了保护孩子说「不」的能力,我们就不能对孩子进行任何的约束了吗?

不。

我们不能做的,是绝对权威的统治和镇压,是简单粗暴的呵斥和不容置疑。

但在爱与尊重的前提之下,我们可以也应该为孩子守好必要的规则和界限。

有时当我对小白糖说「不能这样做」时,5岁的她会反驳说:我就必须什么都听你的吗,我就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吗?

我会对她说,你应该有自己的想法,你不用什么都听我的。但是有些事情是一定不能做的,因为做了之后会有不好的后果,妈妈必须让你知道。

比如孩子在家里蹦蹦跳跳,会吵到楼下的邻居。

我们大可以大吼一声,不许跳,给我安静!

当孩子说我为什么不能跳时,再简单粗暴回一句,「我说不能跳就不能跳,你到底要不要听话?再不听话我就揍你了!」

由此,得到一个不明就里,迫于权威压抑自己的孩子。

我们也可以换一种方式,对孩子说:

宝贝,请你先停下来。(制止)

我知道你很想跳,不能跳实在太难受了。(共情)

但我们住在公寓楼中,我们在楼上蹦蹦跳跳,楼下的叔叔阿姨和小朋友会觉得很吵。(解释不能跳的原因)

你知道吗?以前妈妈租房子时,楼上有个小朋友,经常在家里跳绳,每次我在楼下都觉得像在打雷一样,特别吵,可难受了。我就想,我以后可不能在楼上这样跳,吵到楼下的邻居。(用自己的例子让孩子接受)

下次,在楼上不小心发出巨大声响时,提醒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楼上的举动对楼下的影响。

如此一来,孩子便能明白,为什么有些事是不能做的,今后也会自觉遵守这些约束。

简单粗暴要孩子听话的镇压,其实是一种偷懒,希望一声呵斥,就换来瞬间清静。

但其实之后不断进行的镇压成本,以及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计算起来是得不偿失的。

不让孩子在家说「不」,等着以后被人欺负?

-6-

孩子不是我们的傀儡,不是我们的附属,也不可能在我们的羽翼之下生活一辈子。

当他有一天远走高飞,独自去面对这世界的美好和残酷时,我们希望的是,他既有软肋,更有铠甲。

温柔对待所有值得温柔相待的人事物。

在侵害面前勇敢反抗和回击,守住自己的界限。

不做无谓的、自伤的忍耐。

不去讨好这个世界,而是爱他所爱。

而这一切,要从允许孩子说「不」开始。

懂得说「不」,才算有了自我。

有自我,爱自己,才是过好这一生的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