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真性情的人

做一個真性情的人

文/洪門三少

真人,這應該是道教系統中的一個尊稱,對於能明悟天地至理的修行人的稱呼,比如張三丰,我們稱他為張真人。真人,是一個很高的稱謂,歷史上能夠稱為真人的人並不多。

當然,我今天想要聊的真人,並不是指明悟天地至理的人。而是特指活得灑脫、具有真性情的人。

活得灑脫、具有真性情,說起來容易做起難。生活中的人們總是在扮演著各種角色,比如父親、老闆、員工等等,為了扮演好自身的角色,只好戴上各色面具,把真正的自我偽裝起來,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這種偽裝,甚至把扮演的角色當成了自己。

不用去刻意統計,我們就能瞭解到現實中很多人都過著扮演式的生活,每個人在不同場合都扮演著各自不同的角色,同時也在為做好這個角色而不斷努力著。

這種扮演式的生活有什麼不好?沒什麼不好,每個人都在自己的角色裡照章辦事,做好一位父親、當好一名老闆,成為一個好員工,這些當然沒錯,做好每個角色應做的事情,能讓整個社會更加有秩序。

只是,當一個人獨處不需要面具的時候,就會不知所措,會有深深的孤獨感。

有些人對這種孤獨感會恐懼,趕緊找點事來做,以避免獨處的不適與恐懼;有些人會享受這種獨處的時光,因為角色扮演太累了,好不容易能夠獨處脫下這面具,當然要享受一下這獨處時光,那些下班後開車到自家樓下仍然想獨自呆在車裡的人,便是最好的明證,因為跨進家門,他又要扮演起丈夫、父親的角色。

做一個真性情的人

能不能不扮演角色呢?

不可能,人總是社會中的人,處於各種關係之中,有著各自的因果關係,所以逃是逃不掉的。

避世?陶潛的《桃花源記》已經給出了答案,末尾句:“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沒有人能夠找到世外桃源,何談避世。

那就短暫出逃吧,暫且置身世外,學張二冬在終南山腳下租個院子,自得其樂的生活,這樣也挺好,至少可以按照自己的本心過生活。

但是現實中又有幾人能真正放下呢?都能找出身不由己的藉口來。至於逃離北上廣,那只是無聊的噱頭罷了,不值一提。

既然必須要戴上面具扮演某個角色,那就本色出演吧,不要再虛偽掩飾了。至少要讓大家瞭解到面具下面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個性與情感,有自己的思想和意志。戴上面具成為演員,只不過演的是自己。

吃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喝自己喜歡喝的茶,別人喜歡喝普洱那是別人的事情,你如果喜歡喝綠茶就去喝綠茶,沒必要因為領導喝普洱,就得非逼著自己去喝普洱。

這就是不虛偽的生活態度,誠實地面對自己,也誠實地對待他人。

做一個真性情的人

不虛偽的人往往親和力比較強,能夠和很多人相處,因為與他們相處你不用去應付,不會感覺到累。

什麼叫不虛偽、什麼叫誠實?看似簡單的問題,但是有些人卻容易理解錯,認為誠實,就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這不是誠實,這叫老實。

既然能有緣加到我,那我就順便給他推薦了兩家。

然後他又問我,除了我剛推薦的兩家,能不能再多推薦五六家。

如果我是老實人的話,就會再給他推薦五六家,這對我來說不是難事。

但我是一位誠實的人,我本身就是賣紫檀的商家,哪有把上門的生意推給別人家的,況且這人一上來就表明態度要買紫檀卻不在我家買,讓我給推薦其他商家,這明擺著欺負老實人嘛,只不過我不是老實人,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

誠實,是忠於自己的思想與意志,不是盲目的老實。

所以,我直接回答他,如果想在別家買,自己去找就好了,我沒有義務幫你去找。

可笑的是,他竟然反問我是不是忘了初心。

我當然不想和這種人去談論我的初心,最好的處理辦法就是拉黑。

做一個真性情的人

成全他人,但也不能委屈了自己,如果非要委屈自己,那也是自己心甘情願的,沒有怨言的,這就是誠實的生活態度。

誠實就是不欺瞞,老實就是不隱瞞。

不欺瞞,就是言行不違背良心與事實,不能把一說成了二,把黑說成了白。

不隱瞞,就是毫無保留的坦誠、坦白。

君子坦蕩蕩,說的就是不欺瞞自己,亦不欺瞞他人,故而坦蕩蕩。

做一個真性情的人,就是不要虛偽地對待生活。真誠地對待自己和他人,才能有真性情的存在。

我們未必能做到明悟天地至理的真人,但總可以去做一個真性情的人。

最後用一句話結束本文,“好好地做自己,讓世界發現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