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台交流 兩岸合作一家親

宛臺交流 兩岸合作一家親

南陽鉅全金屬工業有限公司加工精度行業領先,達最高要求0.0006毫米

宛臺交流 兩岸合作一家親

南陽鉅全金屬工業有限公司加工設備達到國內一流水平

嘉賓檔案:薛茂盛,臺灣台中市人,南陽鉅全金屬工業有限公司駐廠董事、總經理。

禮讚時代: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再到更高層次的生態環境、精神文化需求,我感受到祖國大陸民眾生活的顯著改善,見到一個專心為民的政府所作的巨大努力。在“一箇中國”的原則下,讓我們心手相牽,共同發展,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一灣淺淺的海峽,隔不斷濃濃的鄉愁。

南陽在臺人員有2萬餘人、臺屬6.2萬餘人。近年來,我市對臺工作通過整合各方資源,擴大交流,加強合作,優化服務,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促進我市經濟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臺資企業也由小到大、從弱到強,在經濟總量、投資能力、企業規模、運行質量等方面都得到顯著提升,已成為南陽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交流駛入快車道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告臺灣同胞書》發表,鄭重宣示了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兩岸關係發展由此揭開新的歷史篇章。此後,不論是1987年臺胞回大陸探親開放後的遊子回鄉,還是2009年的臺灣阿里山鄒族人與南陽市鄧州上營村尋親互訪,血濃於水的親情讓兩地文化、經濟交流日益活躍。

1992年,南陽最早的臺資企業鎮平神山藝雕成立;2009年10月,唐河縣在產業集聚區規劃建設了5.6平方公里的臺灣產業園,這是我市唯一省級臺商投資園區,累計入駐臺資企業16家,投資達2.7億美元。目前,南陽市臺商投資園區、唐河臺灣產業園、桐柏臺商投資園區以及其他縣區產業集聚區在投資軟硬環境上已形成了明顯優勢,能夠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具有較好的政策服務體系和顯著的產業集聚效應,成為臺商投資的首選。

2011年,我市參加了“中原經濟區合作之旅——走進臺灣”的鄉情聯誼活動,鄧州市張村鎮與嘉義縣阿里山鄉簽署了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協議。也就是在這一年,臺商獨資企業南陽鉅全金屬工業有限公司成立,一期投資3億元,建90條生產線,專業為日本本田、美國福特等知名企業提供各種類型的鋁合金活塞。2013年,南陽鉅全金屬一期項目投入試運營,薛茂盛這位伴隨著兩岸關係解凍長大的青年,全權負責起了公司的生產與經營。

公司剛投產時,遇到的首要問題就是招工難,緊缺熟練的技術工人。唐河縣臺辦等相關職能部門通過積極協調,並最終圓滿解決了這個難題。“剛到唐河的時候,人生地不熟,大小事情都不曉得找誰。市縣臺辦一直打電話問哪裡需要幫忙,從那時起,我就感覺有了依靠,即便到現在,每年端午、中秋、春節的時候,臺辦領導一定會來慰問。不算平時,市臺辦的領導一年要過來30餘次,瞭解、解決困難,定期組織餐敘。富士康36天就通過了IPO,這讓我們臺資企業感到很振奮。”薛茂盛說。

攜手合作創佳績

臺資企業,是加強兩岸溝通交流的重要橋樑和紐帶。我市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落實有關政策和法律法規,協調解決其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增強臺商在南陽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不僅在規劃、土地、融資、能源、運輸、原材料供應、用工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我市還切實幫助解決臺資企業生產生活方面遇到的實際困難。“剛到唐河的時候,我沒有這邊的駕照,縣臺辦的卓月幾次找到公證、公安部門,為我解決了大難題。”薛茂盛不無感慨。

唐河縣縣域經濟以前以農業為主,如今縣裡科學規劃,臺灣產業園從規劃建設開始,就做到了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多功能全配套”。臺北路、阿里山路、高雄路、日月潭路等以臺灣標誌性地名命名的8條道路讓臺商臺胞找到了家的歸屬感。

“臺商找準目標,再結合自己的人脈力量,就能快速發展。”2017年,臺灣河南同鄉會到唐河參訪,廖氏、謝氏宗親回鄉參訪,薛茂盛都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吸引了一批好項目落戶南陽。

月是故鄉明,人是骨肉親。截至2018年1月,我市累計批准建立臺資企業160多家,正常經營臺資企業34家,利用臺資摺合人民幣50多億元。去年,全市新增臺資項目3個,合同利用臺資3.5億元,實際利用資金1.1億元。

創新創業啟新程

對企業來講,選準了投資項目,就是成功的一半。臺商在我市投資主要涉及塑膠、光電、服飾、環保新材料、製造業、保健品等10多個行業,臺商獨資企業達90%。

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制度,是企業發展的基礎。在南陽投資效益比較好的臺資企業,大都是管理規範,市場定位準確、產品科技含量高的企業。“活塞產品,我們對加工的精度最高要求是0.0006毫米。”嚴格的質量控制加上注重科技研發,使得南陽鉅全金屬產銷量位列全國同行業前三名,並仍以每年30%以上的成長率持續發展。

今年2月,國家“惠臺31條”發佈,極大地激發了在宛臺商臺胞幹事創業、服務統一大局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薛茂盛認為,近幾年臺資企業迅猛發展,但部分臺資企業也面臨著轉型升級、深度融合等挑戰。國家出臺諸多惠臺措施,給予臺資企業與祖國大陸企業同等待遇,為臺資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1996年臺灣要修臺北到桃園機場捷運時,祖國大陸還沒開始修高鐵;20年後,這條51公里長的機場捷運終於通車了,但大陸高鐵總長已達2.2萬公里了。”薛茂盛說,祖國大陸已經進入了改革開放新階段,嶄新的開放角度將帶來更快的發展速度,臺灣不僅經濟規模已經比不上大陸,未來願景、邊際發展速度更是相差懸殊,“兩岸關係一家親,我們要團結一致,在一箇中國的原則下,一起共創經濟上的奇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