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只有漢朝能延續兩朝?

漫步黃庭

漢帝國能夠延續兩朝,合計存續了400餘年,必然的有他能夠延續下去的原因!而且兩漢都是一個大一統的朝代,相比之下東西兩晉,南宋北宋就不是大一統,後邊的雖然還在延續使用前朝的國號,但已經是一個偏安一隅的地方政權,那麼是什麼原因讓漢王朝獨享大一統的兩朝呢?



不少答友已經回答的比較詳細了,有漢帝國是強大的帝國的原因,也有漢帝國深入民心的原因,從而人心思漢,最終能讓漢光武帝重新恢復大漢帝國,在這裡不再詳細贅述!



但鄙人有一點需要補充,那就是漢帝國時期重要的望族背景,例如在漢武帝時期,衛青從一個騎奴成長為戰功呵呵的大將軍,有一部分原因是受其姐姐衛子夫衛皇后的姻親關係,從而衛家也迅速成長為漢武帝時期的重要的名門望族,事實上正是有衛青和衛子夫的關係,另外一個漢武帝時期的重要軍事將領霍去病,才能最終進入漢武帝的視野,併成就為一世名將,而霍去病因為李敢挑釁自己的舅舅衛青,而殺死了李敢,從這一點來說當時士族對自己的家族的榮耀的看重!



然而衛青死後,太子劉據正是在衛青的幾個兒子的幫助下發動的暴亂,漢武帝也是因為這個將衛青家族屠戮殆盡,然而卻放任依附於衛氏家族崛起的霍氏家族,理論上他們是一個家族,而霍氏家族更是在漢武帝死後把持朝政,史稱霍光亂漢!



而到了西漢末年,著名的竊漢自居的王莽,更是出身於名門望族長安王氏家族,而漢光武帝劉秀更不用說也是漢室宗親的大家族下的優秀一員!但三國時期曹操、司馬懿等都是出身於名門望族,兩漢兩晉的整個官僚階層都是名門望族把持的,捎帶著舉孝廉等新鮮血液的注入,形成了由名門望族把持的天下的格局!



也就是說漢光武帝之所以能夠重新一統漢室江山,在一定意義上處於兩方面,一方面自己的漢室宗親的正統出身,另一方面是漢光武帝與河北(此河北非現在的河北,而是泛指黃河以北的全部區域)的名門望族達成了利益共同體,這些名門望族本來就是西漢時期形成的,如今來了一位漢皇室宗親,聯盟和姻親促成利益共同體,豈有不支持的道理!

另外兩漢兩晉時期名門望族是當時統治階層最主要的人材培養體系,如王莽,他就是在王氏家族的人材培養下的優秀人材,若拋開他篡漢這一點,王莽可以說是王氏家族同輩中的佼佼者,那個時候的名門望族都有自己的家族私塾培養本家子弟的禮儀才學等能力,而這些名門望族出來闖蕩世界與人報名號的時候也總是先報地域和家族,往往能在交往中獲得額外的重視!


嘟嘟超

在中國歷史上的所有統一性的朝代中,只有漢朝延續了兩個朝代分別是西漢和東漢,相比之下,西晉和東晉,以及北宋和南宋都稱不上完全大一統的朝代,而東晉和南宋都只是地方政權而已,然而西漢和東漢卻都是統一性的王朝,在其各自的時代中,在全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無可比擬的。

那麼為什麼只有漢朝能夠以統一性的方式延續兩個朝代呢?可以說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兩個人,這兩個人就是王莽和劉秀了。

在我國曆史上,一個人不費一兵一卒,不花一錢一糧卻能滅掉一個朝代者,第一個就是王莽,公元6年,王莽下毒毒死漢平帝,不久後自立為帝建立了新朝,偉大的西漢王朝不是被異國侵略,也沒有為國內的叛亂削弱,卻滅亡於這個權臣王莽一個人手中。

如果王莽會治理國家,那麼也就不會有後來的東漢了,可是王莽只會胡折騰,很多人都說王莽是個穿越者,說他進行了類似現代的土地承包制改革,這是很不切實際的,他忽視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實行了一些倒行逆施的措施,不但搞得天下民怨沸騰,還挑起了和平了很長時間的邊境爭端,導致新朝陷入了內憂外患之中,天下百姓民心思漢,認為還是以前的漢朝好,於是綠林、赤眉軍相繼起義,都打著恢復漢朝的旗號,導致新朝政權剛建立沒幾年就搖搖欲墜。

接下來必須得說一說劉秀了,其實也只有劉秀這樣的人才能肩負起興復漢室的大任,劉秀在昆陽之戰中,只用1萬兵力就擊敗了王莽的數十萬主力軍,導致新朝賴以存在的軍事力量被瓦解,不久后王莽和新朝政權就被綠林軍消滅掉了。

綠林軍消滅掉王莽之後,綠林軍的首領更始帝劉玄也是個不懂治國的人,後來他就被赤眉軍消滅掉了,這時候劉秀已在河北開始崛起,並且建立了東漢王朝,後來劉秀定都洛陽,治國的方法以及制度都承襲自西漢王朝,劉秀本來也是漢高祖之後,為西漢景帝九世孫,雖然他完全是零基礎上開創了一個王朝,但他認為自己延續的是西漢皇室的血脈和西漢王朝的天下,於是國號也是漢,又因為國都在長安以東的洛陽,所以史學家稱之為東漢。



劉秀建立東漢王朝之後很注重與民休息,邊平定天下邊休養生息,所以東漢之初的社會經濟恢復很快,劉秀建立東漢王朝12年後就基本上完成了國家統一,在位33年,到他的晚年時期,社會經濟已經恢復到了文景之治時的水平,史學家稱之為光武中興。


之後的漢明帝與漢章帝是進一步發展了東漢的國力、疆域和社會生產水平,使得東漢和西漢王朝一樣偉大,之後的中國歷史再也沒有出現,像這兩個王朝一樣的延續性統一王朝。而兩漢400年時間也給中華民族積累了豐富的文化元素,以至於我們語言稱為漢語,文字稱之為漢字,主體民族稱之為漢族,就連男性都稱之為男子漢。


科普大世界

家天下以來,中國的皇朝統治,走過了4000多年的時間,公元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成立,以黃帝紀元4609年紀之。這麼長的時間,有存在很多王朝。王朝有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說法。但往往在大一統王朝之後,會有一個尾巴王朝。有的尾巴王朝很小,如南朝梁國的尾巴王朝西梁;有的很大,如西晉的尾巴王朝東晉;有的很長,如西周的尾巴王朝東周。有則很大,大到不能用尾巴王朝來形容彼此之間的關係,如前漢和後漢。

西漢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強盛的封建帝國,文治武功斐然,做了很多開創性的工作,給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一個共同的名字:漢人,且延續至今,這是其他朝代不能媲美的成就。西漢前期,自劉邦始,連續7代,皆屬明君,第一次建立了行之千年的東亞朝貢體系。正因為西漢的煌煌功業,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威武高大,所以每逢亂世時,人們往往人心思漢。漢朝滅亡後,魏晉時代,仍承漢朝餘威,震懾周邊少數民族。

漢武帝時的推恩令,讓劉氏皇族的人遍佈天下,即現在所說的“遍地劉”。很多漢朝宗室,一代代傳承下來,已經成了庶民。劉秀就是漢高祖的九世孫(自稱的),在他這代,就已經是南陽的一個農民了。

西漢末年,王莽改制,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劉秀趁勢崛起,短短數年時間,削平各地諸侯,重建漢朝。這有幾個原因:

1、天下大亂,人心思漢。西漢末年的社會矛盾尖銳,王公大臣沒有辦法,就讓王莽改革。結果王莽託古改制,有人說超出了那個時代的認知,不被當世人理解,結果越改越亂,恰逢天下大旱,於是群雄並起,世道大亂,人們開始懷念起強盛統一的漢朝來。西漢鼎盛期的漢宣帝不過60年之前,人們仍然歷歷在目。

2、新朝大軍的意外崩潰。新朝40萬大軍,集中了全國的精銳部隊,結果在一場流星和隕石的天變中,意外崩潰了。新朝賴以維持的武裝力量喪失後,新朝滅亡也就進入了倒計時階段了。

3、經過戰爭,原先困擾西漢的問題已經解決了。西漢末年的社會矛盾集中在土地兼併嚴重,社會階層分化。王莽希望地主們主動將自家多餘的土地、奴婢都給貢獻出來,緩解社會矛盾,不僅被一口拒絕,還惹惱了這一波人,動搖了統治基礎。可是經過連年的戰爭洗禮,漢朝人口從西漢末年的6000萬年,下降到東漢初年的2000萬人,原先困擾大家的吃飯問題,被解決了。

4、貴族世家的支持。王莽之所以失敗,與失去封建地主的支持有關。當時,並不存在得屌絲得天下的邏輯。劉秀起家勢力在河北,一到河北地界,各地方豪強又是送女人,又是送軍隊,讓劉秀呼啦啦一下子就成了天下勢力最為雄厚的軍閥了。至於這些貴族世家為什麼支持劉秀呢?當時的劉秀也不過30歲出頭,也看不出有什麼特別的領袖才能。可能是劉秀姓劉吧。劉秀對這些貴族世家也很好,開國之後,給了很多特權。結果造成了中國政治上的貴族世家勢力的抬頭,這種政治勢力,一直延續到了唐朝中期,直到科舉制興盛後,才逐漸改觀。

歷數各個尾巴王朝,東漢等同於重新創立,在各尾巴王朝中是最強盛的,一方面是因為西漢打下的牢固的民心基礎,讓劉秀憑藉一個姓氏就能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如同法國的拿破崙姓氏一樣。另一方面是劉秀開創的與貴族世家共享天下的政治制度,讓他團結了更大多數人。當然,這與劉秀本人的努力奮鬥也是分不開的。

東漢在政治制度、國土面積等方面與西漢相比都有繼承與發展,也有一定的區別,將之作為全新的一個王朝看待,也無不可。說及對外關係,西漢時將最兇悍的對手匈奴打殘西遁,東漢的主要對手,則是纏鬥百年的西羌。當時的民族關係有點複雜,但是漢朝因此保持了相當有戰鬥力的國防軍。所以也有說法:列國以弱滅,獨漢以強亡。


而知而行

為什麼只有漢朝能延續兩個王朝,而且還都是歷時200年左右的大一統王朝,這在整個中國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那麼為什麼只有漢朝能做到這一點呢?我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社會和人心的原因,一個是個人的原因。

我們先說西漢,西漢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人民富裕,國家強盛的時期,這也是因為當時出現了很多的好皇帝,比如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等等,這些偉大的皇帝開闢了社會安定,經濟發展,人們生活富裕,國家力量強大,民族精神高昂的時期。


首先,漢高祖以平民百姓之身繼承秦朝的基礎,建立了大漢王朝,而漢文帝是品德非常高尚的皇帝,他以身作則,用德行治天下,並且是無為而治,讓老百姓休養生息,他和他的兒子漢景帝開創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讓全天下的老百姓第一次享受到了大一統的國家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發展的局面和好處,而漢武帝前期的時候,漢朝出現了漢武盛世,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盛世局面,然而當時的中國仍然經常受到匈奴的侵擾欺負,漢武帝以文景之治積累下來的國力,對匈奴進行了覆滅式的打擊,讓匈奴人低下高昂了近百年的頭顱,部分匈奴人投降和俯首稱臣,剩下的從此也再不敢正面和漢朝交鋒,之後的漢朝大軍南征北戰開疆拓土,使得大漢王朝的疆域擴張了近一倍,南到中南半島,東到朝鮮半島,北方直面大漠,就連遠在萬里之外的西方中亞地區,都並歸到我大漢王朝的統治之下,可以毫無誇張的說是天地八荒唯我獨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樣的時代,讓一直受異族欺負的中原王朝的百姓,第一次感受到了大漢民族的王者榮耀,激盪宇內的漢武雄風也讓後世歷朝歷代的老百姓無比懷念和景仰。


然而這還不算,到了漢宣帝時期,漢朝的國力又進一步增強,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人口也有大量增長,疆域又得到進一步開拓,史稱漢宣盛世,這是比漢武帝時期更加強大的時代,西漢的國力也於此時達到了巔峰。

想象一下,這樣的時代怎能不讓人嚮往?這樣的王朝怎能不讓人羨慕?然而宣帝之後,宦官和權臣相繼專權,王朝的權柄被王莽篡奪,天下百姓心裡只能是哀漢室之不興,從史書裡面我們也可以看到,處處都是老百姓“人心思漢”,這就是漢朝得以延續的社會和人心基礎。

第二個原因,那就是光武大帝劉秀這個人了,也只有出現了他這樣的人,漢朝的延續才能順理成章的成為現實,他是漢高祖九世孫,漢景帝兒子長沙定王劉發之後,雖然皇室血脈傳到他這裡,已經成了平頭百姓的身份,但是他仍然是根紅苗正的漢家皇室帝胄,他的稱帝,也是民心所望。


在新莽時期的天下亂局中,幾乎每一個稱王稱帝的人,都要說自己是漢家劉氏血脈,比如綠林軍擁立的更始帝劉玄,赤眉軍擁立的劉盆子,其實原因就是因為西漢這個朝代太振奮人心了,然而真正能成就大業的還是靠人的能力,劉玄和劉盆子這兩個人就不具備這樣的能力,但是劉秀完全具備,無論是政治才能,軍事才能,謀略戰術,還是個人魅力與道德品行,劉秀都是出類拔萃的,可以說,即便在整個人類歷史上去尋找,都難以找到第二個像他這樣的人。

劉秀於28歲時跟著哥哥起兵,在經歷了種種常人難以想象的磨難之後,31歲便成了皇帝並開創了東漢王朝,既是中國歷史上用時最短就稱帝的偉大王朝的開國帝王,也是歷史上最年輕的開國帝王,同時他也是歷史上學歷最高的帝王,又是唯一擁有開國帝王和中興帝王兩項稱號的皇帝,他還培育出了接班人漢明帝這樣優秀的皇帝,之後的漢章帝和漢和帝也都非常優秀,東漢王朝,延續了西漢王朝的富裕和強盛,統治的疆域幾乎和西漢一樣,各個方面基本都可以與西漢並駕齊驅,而在科技方面則要更強一些。


超能古博士

中國封建歷史上完全亡國又復國的就漢朝一家,當時王莽篡漢天下都被新朝完全掌握。王莽篡漢成功的基礎是西漢末年天災人禍不斷王朝動盪不安,皇帝卻一代不如一代而且越來越年幼。王莽卻樹立了聖人的形象聲名都很好在加上西漢最後一代皇帝是嬰兒,王莽是外戚而且漢家歷來就有太后掌權的習慣他的姑姑也就是太皇太后王政君很信任他放權於他,王莽篡漢可謂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按照一般的劇情王莽的新朝應該可以順順利利的傳個百來年不是問題,可是王莽自己作死大手大腳的改革卻不切實際。不僅沒有緩和西漢末年的天災人禍而是加劇,人心思漢。

大量的西漢宗室揭竿而起,此時距離西漢滅亡僅僅十幾年。王莽的軍事力量在昆陽之役中被劉秀一舉覆滅奠定了新朝滅亡的基礎,不久之後劉秀的堂兄劉玄復漢史稱玄漢。

劉秀在哥哥劉縯被劉玄殺害之後劉秀隱忍不發等到機會出撫河北僅有數人跟隨,從此之後一發不可收拾僅僅三年便跨州據土,帶甲百萬。於鄗縣千秋亭登基稱帝,年僅三十歲,十二年後統一天下。


風風風161747627

東漢說是延續,其實也不能算吧。光武帝劉秀是西漢景帝庶子劉發之後。和西漢末年的皇帝兩百年前是一家。這是什麼概念,也就是說差不多出了兩次五服了。

還有劉備和西漢的血緣就更稀一點,四百年前是一家。


浩彬6

漢朝的重新延續也是運氣使然,並不是每個朝代都有如此好的運氣,皇室後代中還有人有能力力挽狂瀾,把混亂不堪的政局穩定下來,延續祖先的皇室傳承。


我們先說說漢元帝的皇后王政君,這是一個相貌平平的皇后,偶然的機遇中成為還是太子的漢元帝劉奭的太子妃,僅僅侍寢一夜就懷孕生子。劉奭一共有三個兒子,除了長子劉驁,還有定陶恭王劉康,中山孝王劉興。


漢元帝去世後,漢成帝劉驁即位,這是一個沉湎於酒色的皇帝。大權漸漸落入了王政君孃家手裡。王政君的七個兄弟都被封侯。漢成帝一連幾個兒子都是早夭,45歲的劉驁臨死也沒有留下繼承人,最後由自己的侄子,劉康的兒子劉欣繼承了皇位,那就是漢哀帝。漢哀帝也是沒有子嗣,登位7年就過世了。


當時的太皇太后王政君啟用王莽,立中山孝王的劉興的兒子劉衎即位,也就是漢平帝。漢平帝登基時9歲,14歲就中毒身亡,根據《資治通鑑》的記載,是王莽毒死了這位年少的皇帝。


後來王莽篡奪了皇位,改國號為新,推行新政,但是王莽的執政能力實在是太差,沒有能力將局勢穩定下來,反而引來社會各個階層的普通不滿,邊境也是一團糟糕,最後引發社會大亂。南方的綠林軍和北方的赤眉軍是當時最著名的起義隊伍。



漢光武帝劉秀雖然出自漢景帝長沙定王劉發一脈,但是因為不斷地推恩令。劉秀的父親僅僅就是個縣令。但是劉秀能力過人,最終力挽狂瀾,穩定了局勢,成就了一番霸業,延續了漢朝的統治,但是他沒有定都長安,而是選擇了洛陽為首都。所以歷史上被稱為東漢。


科壇春秋精選

漢朝不僅延續了兩朝,而且兩朝都是強盛的大一統時代,這在歷史上真是沒誰了。以至於人們形容漢朝為國恆以弱滅,獨漢以強亡!

要我說,漢朝不是延續了兩朝,是延續了三朝,蜀漢實際上也是漢朝的延續。所以,正確的說,漢朝延續了三朝,前兩朝屬於大一統時期,第三王朝時期是偏居一隅的蜀漢時期。假如諸葛亮北伐成功,那麼漢朝第三王朝很可能也會是一個大一統的時代!

漢朝能取得這麼輝煌的成就以下兩點至關重要

  1. 良好的家庭教育。別看劉邦是底層出生,家族的教育絕對首屈一指。在前漢時期,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漢宣帝都稱得上是歷史上少有的明君。到後漢時期漢光武帝、漢明帝、漢章帝也都是明君。這種明君扎堆出現的朝代,好像只有漢朝。我認為,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會讓漢朝產生大批量明君。可惜每當王朝末期皇帝的繼位年齡偏小,而且非常短壽,導致外戚和宦官專權,才讓漢朝走向沒落。

  2. 推恩令的實施。這個政令是漢武帝時期頒佈的,具體辦法是子孫依次分享國土,地盡為止!推恩令的實行導致劉邦的子孫在民間到處分佈,他們處在社會各個階層,一旦漢朝出現問題,百萬劉姓子孫是一股穩定漢朝的重要力量。假如明朝也有君主對朱元璋的數百萬子孫實行推恩令,我認為明朝在末期肯定不會敗的那麼慘。最起碼也會出現一位劉備似的人物,為明朝守住半壁江山。

漢朝數百年的強盛除了劉邦後代爭氣,當時朝氣蓬勃的國內環境也是重要因素,漢朝的藝術作品往往給人一種雄渾大氣的感覺。而且這種藝術特色貫穿了整個漢朝時期,這和後世王朝到中後期奢靡之風完全不一樣。

也難怪漢朝能夠保持數百年對周邊的軍事優勢,這種氣質也是別的王朝所不具有的!


歷史風暴

中國歷史上,連續兩朝的朝代並不少見,但像漢朝一樣兩朝都輝煌,甚至出現連續第三朝的的確少見(劉備的蜀漢政權其實國號是漢,也可以看做是漢朝的又一次延續!)那麼是什麼原因呢?個人認為最主要就是前朝滅亡的原因的不同造成的!我們按順序理一理這些朝代。第一個連續兩朝的朝代是周朝(前1046-前25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滅商,定都鎬京(今陝西西安),史稱西周。西周末年,周幽王子姬宜臼聯合西北少數民族犬戎進攻幽王,前771年,攻破鎬京,西周滅亡。前770年,周平王姬宜臼遷都雒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周,但由於周幽王的折騰,周王室衰微,周天子自此至滅亡(前256年)這五百多年間淪為擺設。第二,漢朝。公元前202年,劉邦打敗項羽,定都長安,國號漢,史稱西漢。公元8年,西漢外戚王莽篡漢,西漢滅亡?公元25年,西漢宗室劉秀稱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第三,晉朝。公元266年,司馬炎篡位自立,定都洛陽,國號晉。史稱西晉。公元316年,內附的匈奴人攻破長安,西晉滅亡。公元317年,宗室司馬睿遷都建業,史稱東晉。公元420年,劉裕自立,東晉滅亡。第四,宋朝。公元960年,趙匡胤在陳橋驛兵變,黃袍加身,定都開封,史稱北宋。公元1127年,女真人攻破開封,北宋滅亡。同年,宋徽宗第九子趙構遷都臨安,史稱南宋。公元1279年,蒙古人滅宋。綜上所述,延續兩朝的朝代,西周,西晉和北宋,都亡於少數民族(犬戎,匈奴,女真),而西漢是亡於外戚(王莽)!亡於少數民族的朝代,往往丟失北方大片領土(西晉和北宋),導致北強南弱,新建立的延續王朝往往只能佔據南方半壁江山,本來就是因為國家弱小才被滅國,再加上重建後的國家佔據低地理不佔優勢的南方,重新統一的難度可想而知!西周和東周,雖然沒有出現以上情況,但是由於周朝實行的分封制使得周天子權威下降,要恢復昔日榮光也是不可能了。而西漢和東漢,情況則大為不同,西漢亡於外戚王莽,王莽建立新朝後,實行復古改制,倒行逆施,激起了天下臣民對漢朝的懷念,此時,宗室劉秀在河北崛起,很快得到當地人的支持,所以東漢建立後能夠統一全國,恢復漢朝的榮光,一方面是由於新莽政權的倒行逆施激起了民眾的思漢之心。另一方面,劉秀崛起於北方,加上劉秀個人軍事才能的突出,使得統一成為可能。


海闊天空71033349

西漢確實是一個最有道德,最強最富,最得人心的朝代,以後幾朝,業績明顯不如漢朝,就是以前的朝代,包括西周,更是不如,那畢竟還是奴隸社會,周王並沒有實權,所以西漢無論從權威,道德,功業,疆域,人口,文化,科技各方面,都是最出色的,其開創者劉邦實在是開明的一代雄主,他不但知人善任,統馭天下英才,而且從善如流,能分辯正確的建議,不僅打下了漢朝,而且穩定了國家,討平了各方反叛,並採取了寬省天下的政策,採納了陸賈的以寬治國的建議,打了一個好頭,呂后主政時,仍然遵守無為,節儉,讓利於民和不折騰的政策,也是得民心之舉,

漢文帝是歷代皇帝中,甚至包括歷朝皇帝中最有德性的皇帝,如果說劉邦為人還有些流氓習氣的話,漢文帝就無論在做人,還是做皇帝上都以身作則,垂範於百姓,他極孝順,也是因為孤兒寡母被長久忽視,受盡冷落,恐怕他都沒怎麼見過劉邦,這加深了母子親情,另一方面,他二十年孝順其母,也是做天下的表帥,漢朝以孝治天下,:正源於文帝,在治理國家方面,他也更是好手,象朝中那麼多重臣如陳平,周勃,灌嬰等人,都有專權弄政之心,但都被文帝化解,對同王宗室,圖謀不軌者,無不降服,雖力主與匈奴和平共處,但絕不乞求,匈奴來犯,必以武力回擊,維護了尊嚴和國家利益,所以漢文帝是深得士民之心的,其才不如唐太宗,德行則過之。

漢文帝給漢朝注入了有道的靈魂,他的兒子景帝謹承父志,又是一個有道之君,他的才能,不如其父,處置不當,引發七國之亂,一時內憂外患,然因為深得民心,所以眾王很快瓦解,對外仍是以和為主,以武促和,匈奴無論訛詐,還是武力搶奪,都得不到便宜,國勢日衰,

漢武繼位,乃是超強雄主,一改往昔懷柔的政策,開始主動出兵,襲擾匈奴人,使其不得生產生活,逐漸提高了士氣,對匈奴人進行大規模掃蕩,終於北逐匈奴,徹底解除了北患,也給後代留下了勝敵之法,留下那句,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種武功比文治還得人心,

以後昭,宣二世,亦是明主,又有霍光輔政,國勢再興,不料此後元帝重用外戚,大權旁落,政治開始腐敗,土地兼併,引發士民不滿,最後王莽利用不滿,以及王氏的家族勢力,篡位成功,他實行了新政,實際是加大了豪強地主的勢力,使大量人民失去土地,於是流民造反,舉國響應,人心思漢,劉秀順應民心,打著復漢的大旗,凝聚了人民,當時,所有起事者都高舉復漢的旗幟,可見一個朝代,如果道德為先,武力為輔,連出明君,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既使有人作亂,人民也不會參加,不得民心者,事亦難成,以後東漢,連出昏君,越來越腐敗,國家搞得不象回事,所以人心不再思漢,漢朝也就被人民徹底拋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