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舞弊-2

3. 会计舞弊的形成原因剖析

3.1 利益驱动是会计舞弊现象产生的最根本原因

近些年来,受到恶性市场竞争的影响,企业出于募集资金,包装上市等目的进行违规操作,致使会计舞弊事件频繁发生。可以说,舞弊行为是带来经济利益同时的衍生品。由于我国法律明确规定,我国企业连续三年亏损将面临退市的风险,这将使上市公司丧失大量的融资渠道。所以,会计人员经过权衡后发现为造假牺牲的成本和所冒的风险与获得的经济利益相去甚远,导致许多上市公司甘愿选择铤而走险以获取超额收益。

3.2 法律环境因素的制约

会计活动的正常开展以法制环境为约束。虽然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和法律制度日趋完善,但是不乐观的是,仍然无法做到规定的面面俱到,部分规定实践性不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更是层出不穷。一些会计人员迫于上级领导的压力或者因为个人私利从事会计舞弊,利用法律漏洞,特别是网络条件下舞弊手段更加隐蔽、难以识别。相关的会计法律条文实践中却是一纸空文,执法不严,违法不纠加剧了舞弊的不正之风。

3.3 监管不力,内部控制不健全

国家财政、税务等部门对会计舞弊的监督体系薄弱,一些单位没有内部会计监督,监督体系仍旧服从上级领导的意旨,无法有效地贯彻执行,公司管理混乱。内部控制的不严密还表现为大股东侵吞中小股东利益,形象的说,一股独大,店大欺客现象比比皆是。由中小股东或者专家学者担任的独立董事只是摆设的“花瓶董事”,不能保持独立客观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对企业情况一无所知,实际上没有做到旁观者清,真正参与董事会决议与活动,无法制止董事会的为所欲为,这也对会计舞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4 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符合要求

现在,我国某些公司的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差,法制观念薄弱,在会计岗位上不能做到始终如一,善始善终,坐怀不乱,甚至道德败坏,唯利是图,攫取私人不正当收益。受到会计人员不良行为的影响,整个企业也不可能是一个向上向善的组织,企业的发展自然不可能长久。即使会计造假能够带来企业发展的短期繁荣和经济利益,但也只是昙花一现,最后终将走向灭亡。

3.5 披露信息不对称

4. 会计舞弊的治理措施

4.1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制度建设非常重要的一环,控制环境能够左右员工的思想、言行,一套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优化配置,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及时矫正会计错误和舞弊行为,让其消弭在萌芽之中。内部控制是一个发现、纠错、再发现、再纠错的过程 , 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是其最基本的要求,对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良好的内部控制有利于公司治理,使公司管理有条不紊,可以使企业形成 N 次级的凝聚力和爆发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内部控制要求合理划分股权结构,各股东保持适当的持股比例,形成制衡,才能维系公平。反之,薄弱的内部控制制度则是会计舞弊行为的导火线。因此,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制度设计与执行,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治理层积极履行监控职能,充分发挥单位审计委员会和独立董事的作用,独立董事选择有专业背景的内行人士、专业人士担任,有完善的专业知识储备,监督企业的资金流向,防止企业滥用资金一味投资高风险项目;二是完善业绩评价体制,推行奖励先进制。如采用平衡计分卡等形式,设置详细的参数指标,使得管理层工作人员的报酬与贡献、付出、业绩挂钩,调整激励政策,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捍卫工作成果。三是建立企业员工参与制度,限制大股东行为,保障中小股东权益。

4.2 严肃执法,加大处罚力度

应尽快完善民事赔偿责任制和刑事处罚制度,通过高额经济赔偿和对刑事责任的严厉追究,对参与造假的相关上市公司及其财务人员进行惩罚。从法律制度层面遏制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和蔓延,使舞弊者获取的收益远低于其付出的代价和承担的风险,才能起到应有的震慑和警示作用。

4.3 加强会计监督

会计舞弊的发生与所处的监管环境密不可分。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使得会计行为失去舞弊的依托,所以可以从根本上降低舞弊行为的发生频率。另一方面,监督可以为单位会计工作提供中肯的建议和反馈的结论,有鞭策,有建议,有改进的动力和压力,才有企业会计工作的进步。在外部监督方面,注册会计师应保证审计的独立性,提高业务水平,自觉遵守审计准则、职业道德准则和质量控制准则,合理调查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审计力量分配,对关键环节加大审计力度,严格审查企业账簿记录和财务报告。实现内部监督,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协调配合,构建严密的监督体系,能够帮助企业发现、检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成长进步。

4.4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后续教育,提高管理层素质

4.5 提升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鉴别能力

企业与投资者保持良好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失实的会计信息会误导投资取向,给投资者带来重大损失。因而,投资者更应是监督会计舞弊的积极参与者,但现状是我国市场个体投资者往往缺乏对会计信息真伪的辨识。因此,国家应重视对中小投资者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正确投资的能力。投资者应明确资金投向,优化资金配置,在进行投资取舍时,不仅要关注企业的财务报表,还要重视诸如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等非财务信息的质量。

论会计舞弊-2

6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