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窺豹—司空見慣的簡歷還有這些門道

管中窺豹—司空見慣的簡歷還有這些門道

宏觀上看,現如今公司使用的招聘方法、招聘模式都各有千秋,然而大部分公司使用的篩選方法無非是那麼幾種,篩選簡歷,各類面試以及測試。簡歷是你進入任何公司的第一份自我介紹,但是中國和北美的簡歷上所呈現的信息卻並不相同。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中國和北美地區簡歷的不同之處。

1.照片

當國內的HR看一份中文的簡歷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時常是應聘者的照片。而北美的簡歷是不貼照片的。其實在中國,簡歷上本來也是不需要貼照片的,但是大家為了讓HR更好地瞭解自己,貼照片的人漸漸多了,如今就成了一種習慣了。在HR領域有一種說法,招聘的過程其實類似於約會的過程。這麼說來貼照片似乎是蠻有必要的。但是北美的招聘者認為應聘者的長相併不是他們所需要的信息,放在簡歷上屬於浪費時間空間,還會影響對應聘者的判斷。所以在北美應聘者的簡歷上你看不到照片。

2.基本信息

簡單對比中美的簡歷,我們就會發現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基本信息這一欄。北美簡歷上的基本信息一欄是非常簡潔的,只有三個要素,住址、電話和郵箱,沒有中文簡歷上我們所認為的最基本的個人信息,如性別、出生年月、民族等等。國內的HR可以利用這一類信息更高效地篩選簡歷、降低招聘成本及提高招聘效率。那為什麼北美的簡歷上並不包含這些信息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法律不允許。例如加拿大法律規定,應當平等對待不同的種族、膚色、性別、年齡、性取向、宗教信仰和婚姻狀態等人的基本權益,任何不遵守的行為都將被視為歧視,應聘者可以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力。所以,如果將這類個人信息作為簡歷的必需要素,公司將會有法律上的麻煩。當然,如果有需要的話,北美招聘者也有自己的辦法去獲取這些信息,比如通過面試觀察應聘者以及瀏覽應聘者的社交網絡。但是這些方法也有弊端,例如面試時的觀察只能通過面試官自己的判斷,並不能得到全面且準確的信息。而社交網絡裡過多的參雜了應聘者的個人生活,本不應作為其是否能勝任這份工作的依據。所以為了獲得更全面的信息,一些公司的招聘流程會變得更加複雜,通過層層篩選的方法來獲取更多應聘者的信息。當然,招聘的成本也會大大的提升。但是複雜的招聘流程能提高員工與工作的匹配度,並且有效地降低員工離職率,從而降低成本。

管中窺豹—司空見慣的簡歷還有這些門道

總的來說,中美簡歷上的不同只不過反映了中美法律差異中的一小點。不同國家法律上的差異帶來的文化,生活差異是方方面面的。

管中窺豹—司空見慣的簡歷還有這些門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