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单身,干嘛要给你解释?

我愿意单身,干嘛要给你解释?

网上最近不知道怎么地突然就怼起窦文涛来了,起因是窦文涛跟俞飞鸿有一次在节目里聊天,窦文涛问俞飞鸿:“你觉得老一个人待着,精神正常吗?”

单看这个问题是有点攻击性的,但是放在整个节目中没啥大问题,因为窦文涛本身也单身,只是在探讨一个话题罢了。问题就出在了这个问题是对一个女性发问,而且是对一个单身女性发问,这就让很多女性单身主义者心里不舒服了,觉得窦文涛直男癌发作了。其实我觉得我们没必要这么敏感,敏感往往就说明还是太过于自卑。

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一个问题,我来解答一下。

我觉得单身与否,往往并不是一个人一开始就信奉的人生态度,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是觉得还没到应该要结婚的时间点。这个时间点可能是没遇到自己特别想厮守一生的人,或者是遇到了但是总觉得差那么临门一脚让自己做出婚姻的决定,这都是有可能的。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不结婚的也真的大有人在,因此单身这件事很多时候是一个时间概念,并不涉及到什么主义或者信仰层面的问题。

所以当我们对一些单身的人投去异样的眼光,这件事本身就很奇怪的。就好比有些人喜欢中午12点吃午饭,自己吃完了就问那些没吃的人:你怎么还不吃午饭?答案很简单:人家不饿啊。

为什么一定要中午12点吃饭?人家喜欢喝下午茶不可以吗?人家现在忙等会再吃不可以啊?人家就是不喜欢吃午饭不可以吗?问题是这些人还会很猥琐地告诉别人:12点不吃午饭有害健康啊。这些人打着饱嗝,用牙签剔着牙缝里肉丝然后边吐边教训别人的样子,俨然是一盘让人油腻到反胃的红烧肉。

我觉得随着时代的进步,晚婚的,持续保持单身的人,会越来越多。因为现在人生活的丰富程度,已经不需要把自己生活的一切寄托在另一个人身上。孤独的时候可以自己可以安静看看书,跟几千年以来的古圣先哲去对话;也可以品下红酒然后看场电影,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也可以跟人打一局游戏,在同仇敌忾中于千里之外取人首级。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就是让一个人自己,本身就可以得到至高的精神愉悦。如果你需要肉体的愉悦也可以,因为两个人肉体的愉悦,也未必需要婚姻来签售协议,只要你情我愿就可以。

曾主演过《死亡诗社》的罗宾·威廉姆斯(Robin Williams),在自杀前说过一句挺让人反思的话:I used to think the worst thing in life was to end up all alone, it’s not. The worst thing in life is to end up with people that make you feel all alone. 这句话翻译过来的大意是:曾以为最悲哀的莫过于孤独终老,却不料更悲哀的是身边人来人去,却依旧孤独。

这句话罗宾·威廉姆斯是否在说自己的婚姻,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因为害怕孤独而结婚,却不料婚姻看似两个人热闹,却更加孤独。因为自己孤独的时候,还可以独处。两个人的时候,无话可说,加上可能随时而来的语言暴力和打扰,让一个人感觉更加孤独。

那么婚姻是不是一点好处也没有呢?也不是。婚姻是一种契约,最主要的是保护彼此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在离婚的时候。婚姻还有一个好处,可以训练一个人的忍耐力,单身忍不了一个人可以随时转身而去,在婚姻里却很难,你忍受不了对方,却要不断地调适自己,不断学习婚姻的艺术,因此如何在婚姻里相处,竟然也成了一门需要刻苦钻研的学问,这种忍耐力会让一个感觉自己很伟大,比如苏格拉底忍受不了自己的太太,但他说:我把这当做一种修炼。

那么单身是不是一点坏处都没有呢?也不是。单身最大的坏处是缺少陪伴感,并不是每一个朋友闺蜜能够随时可以在自己需要的时候陪伴自己,特别是逢年过节什么情人节中秋节清明节,单身的人就会觉得自己形影相吊。当然如果你有一个相爱的人,只要彼此觉得无须婚姻这项契约,就像萨特跟波伏娃一样,那就一切不是问题了。他们的内心都强大到,根本不需要婚姻来约束彼此,来去自由,爱是把两个人链接在一起的唯一原因。

任何选择都有利有弊,哲学中常说,人生而有所选择,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意思就是我们任何事情都有可以选择的成分,但是选择的另一端就是责任。你选择结婚,你就要承受另一个人打扰你的生活。你选择单身,你就要承受一个人的孤单。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把所有好事都占了。

因为选择的多样性,就决定了这世界的丰富多彩,有人愿意结婚,有人愿意单身,有人愿意结婚后离婚,有人愿意离婚后复婚,这都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我们不必去质疑别人,他们这么做就跟老子当年写《道德经》一样,没别的原因:老子愿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